王喜坤 张英辉 张洪权
(1,吉林省大安市太山镇畜牧兽医站131300;2,吉林省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137000)
羊传染性淋巴结脓肿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王喜坤1张英辉2张洪权2
(1,吉林省大安市太山镇畜牧兽医站131300;2,吉林省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137000)
羊淋巴结脓肿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羊引起淋巴结肿大,形成黄豆大到拇指大,有的甚至如核桃大不等的脓性包块,最后自然破溃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由于脓肿破溃导致皮肤穿孔,严重影响皮张质量,影响患羊健康,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患羊大喘气,呼吸困难,无食欲,体温高,面部、大腿内侧、胸腹部、颈部出现散布不均,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结节,大小从黄豆至核桃大不等,尤以肩胛、两腹侧及后肢相对较多。用力挤压结节,初期坚硬结实,中期为软糊状,后期则为水样。病理剖检以淋巴结脓肿为主要变化的疾病,划开淋巴结,前期为炎性变化、较坚硬,中期则形成猪油样脓汁,后期形成水样脓汁。从初期出现小结节到形成核桃大小的脓包,需经过8~12d。该疾病在羊中流行约经过个把月,停息2~3个月再次发生,具有传染性,可能是消化道传染。群发病率30%以上,在平时放牧中病羊不跟群,落后无精打采,呆立低头不爱动,食欲减少以致绝食无反刍,体温高39~42℃,鼻流浆性或脓性液,有时还带有血,咳嗽、流口水,下颌水肿,有的嘴里也流血脓,病程最长1周左右。不分小羊和老羊均发生。患羊采食、饮水、体温、呼吸、脉搏未见异常
剖检观察,特征性病变是颈部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一侧或双侧化脓,尚未化脓的颌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已经肿胀,切面呈蜂窝状,有洞。有的病羊咽喉出血或糜烂,肉变黑或化脓,少数食道腐烂,肠淋巴结、肺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肿胀,切面黑色,多汁结构模糊,出血,心肌包膜易剥离,其余无异常。
从流行病学调查中已知本病有一定的流行性及病程。
细菌分离,以无菌操作采取9只病羊的肝、脾、肾、心、淋、颈部化脓组织接种厌气肉肝汤、血平板培养基培养,分离到两种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两极着染的球杆菌,呈双或几个相连。
手术无菌采集病羊脓肿内的脓汁带回实验室进行制片,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染色阳性的小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羊皮下淋巴结脓肿。
将患羊保定,剪去患部被毛,用0.1%高锰酸钾溶液等消毒液对患部进行消毒。手术刀切开脓肿块,用力反复压出肿块内的脓汁,脓汁挤完后用注射器将新洁尔灭等消毒液注入囊腔多次冲洗,直到完全将脓汁冲净,在囊腔内放入适量磺胺类或抗菌素类药物。为预防继发感染,给患羊注射兽用青、链霉素。经过1个月的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当发现羊只离群时,实际上病羊体内淋巴结已经脓肿了,要提高治愈率,只有做到勤观察,早发现,快治疗。
在新引进羊时一定要隔离观察30d,防止外来疫病在本地、本场传播。规模羊场坚持自繁自养,选好种羊,不从外地引进羊只,防止病原入侵;若从外地引进羊只,一定要到非疫区引进,要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合格。并在运抵目的地后,要隔离观察,确认为健康者,经驱虫、消毒后再混群饲养。
根据羊只生长阶段,供给不同配方日粮,保证营养全价,保证生长需要。供给充足的饲草和清洁饮水,补足维生素和所需钙、磷等元素,不能饲喂霉变饲草。保持羊舍的通风、透光、保温,保持清洁干燥。粪便等污物及时清理,同时做好灭蚊、蝇、虫、鼠等工作,注重环境卫生,提高羊只的抗病能力。养羊户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有计划的进行免疫接种。特别是常发的梭菌病、羊痘、口蹄疫等疾病,必须立足于用疫苗预防。其他疫苗的使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并在兽医指导下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
及时隔离病羊,不能将病羊与健康羊一起混群放牧,以免将病菌传染给健康羊。正确用药,定期驱虫。羊只易患疾病很多,包括细菌病、病毒病和寄生虫病等等。羊要定期驱虫,要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类驱虫药如伊维菌素等,既能去除体内线虫,又能防治体外寄生虫。
手术治疗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再接合抗菌素治疗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在手术治疗时取出的脓汁要彻底清除干净,以免对羊圈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病原扩散,形成新的感染源。
羊圈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定期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以有效防止疾病发生和传播。经常消毒,可以将病原菌数量控制在发病阈值以下,是羊场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必须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