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迎菊
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护理效果
付迎菊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变情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和频率等改变情况。调查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脑缺血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借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焦虑;抑郁;治疗依从性;人性化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可经常发作,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过程中,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在护理干预模式中,人性化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护理需求的一种护理模式。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上述均能够顺利完成实验过程并对实验过程知情同意。同时排除不能和医护人员进行正常言语交流的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而不能完成实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2.8±5.5)岁,发病部位:颈动脉系统病变所致共2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所致共24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1.7±4.1)岁,发病部位:颈动脉系统病变所致共2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所致共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充分考虑此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的影响,充分了解患者对疾病认识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实施护理干预,缓解不良情绪对疾病发作的影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②医护操作方面的护理。医护操作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和舒适度,做到轻拿轻放,穿刺或针刺操作要做到快准,避免动作鲁莽,增加患者痛苦。③健康知识方面的护理。让患者了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知识,消除患者误解,提高其积极治疗信心。④病房环境方面护理。病房环境要舒适、整洁、定时消毒等,让患者感觉到在家的温馨感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其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定。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短暂性脑缺血发病的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改变情况。评定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自设调查表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调查,依从性分为依从性好、依从性一般、依从性差。治疗依从率=(依从性好+依从性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8.81±1.23)、(8.90±1.13)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3.47±0.89)、(3.51±1.01)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前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8.91±1.23)、(9.01±1.09)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6.38±1.07)、(6.42±0.87)分。护理干预前观察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和频率改变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分别为(4.65±0.68)次/月、(9.10±1.03)min。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分别为(1.63±0.68)次/月、(5.04±1.07)min。对照组护理干预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分别为(4.60±0.74)次/月、(9.08±0.99) min。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分别为(3.34±1.07)次/月、(7.20±0.88)min。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脑缺血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好32例、治疗依从性一般16例、治疗依从性差2例,治疗依从率为96.0%;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22例、治疗依从性一般17例、治疗依从性差11例,治疗依从率为78.0%;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情易发作,且发作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短暂性脑缺血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脑缺血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有减少作用[2]。人性化护理干预是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病房环境等,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充分考虑患者需求,以患者具体需求和舒适度为中心,充分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3,4]。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发作时间和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借鉴。
[1]杨传英.综合护理干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2,10(12):65-67.
[2]李百彦.心理护理对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对照研究.精神医学杂志,2012,6(4):268-270.
[3]刘欢欢.综合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4(11):124-125.
[4]田万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实施舒适护理结合经络穴位按摩的疗效观察.中医药导报,2015,1(15):106-1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193
2015-10-28]
473000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