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媛媛 吴军 高斌
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赵媛媛 吴军 高斌
目的研究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全麻)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方法89例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对照组行全麻。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其拔管前10 min、拔管时、拔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围拔管期麻醉药用量较少,且心血管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连续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在开胸食管癌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可以减少麻醉药用量,减少患者的心血管反应,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改善预后。本院于2011年5月~2015年8月对45例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其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9例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51.14±10.26)岁;体重42~80 kg,平均体重(60.12±8.26)kg。对照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51.53±10.47)岁;体重43~81 kg,平均体重(60.51±8.34)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选择苯巴比妥钠100mg、阿托品0.5mg,于术前30 min给予肌内注射;选择1%地卡因,于诱导插管前在咽喉与口腔等部位进行表面麻醉,同时进行环甲膜穿刺,顺利注入1%地卡因2ml,使患者能够有效咳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芬太尼5 μg/kg、安定0.5mg/kg、琥珀胆碱1.5mg/kg、氟哌利多0.1mg/kg,以达到诱导气管插管的目的,之后选择芬太尼0.4mg溶入琥珀胆碱500mg,同时加入0.1%异丙酚500ml,形成复合液体后再给予静脉滴注,以达到维持麻醉的目的。研究组在进行插管前选择在患者T7~8间隙位置处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穿刺结束后进行全麻诱导,同时进行持续麻醉,其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插管结束后选择1.5%利多卡因15ml,在硬膜外位置处分次注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围麻醉期情况对比 研究组麻醉时间为(3.18±1.24)h,对照组麻醉时间为(3.14±1.28)h,两组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芬太尼用量为(0.33±0.07)mg,对照组芬太尼用量为(0.61±0.14)mg,研究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心血管反应对比 ①收缩压:研究组基础值为(17.75±1.25)kPa,拔管前10 min、拔管时、管后10 min分别为(17.88±1.43)、(18.11±1.50)、(16.68±1.51)kPa;对照组基础值为(17.65±1.31)kPa,拔管前10 min、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分别为(21.14±1.58)、(24.10±1.81)、(21.13±1.56)kPa。②舒张压:研究组基础值为(9.68±1.13)kPa,拔管前10 min、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分别为(9.74±1.20)、(10.11±1.15)、(9.41±1.08)kPa;对照组基础值为(9.73±1.15)kPa,拔管前10 min、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分别为(12.14±1.20)、(13.16±1.33)、(12.12±1.22)kPa。③心率:研究组基础值为(78.76±13.57)次/min,拔管前10 min、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分别为(80.11±12.42)、(83.10±10.36)、(79.05±10.58)次/min;对照组基础值为(79.01±12.84)次/min,拔管前10 min、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分别为(86.82±12.83)、110.15±11.74)、(83.61±12.15)次/min。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拔管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开胸食管癌手术中,如果仅仅进行全麻,将对患者的血浆肾上腺素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其浓度不断上升,同时由于拔管造成的较大刺激,患者易出现各种心血管反应,致使其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心率加速,影响术中及术后效果。
为了减少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可在全麻的同时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可有效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功能,同时可以影响和阻止相关应激激素,加快血管扩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使患者心率减慢。韦信洪[1]研究结果显示,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不仅可以减少麻醉药的用量,而且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少,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展,减少手术的副作用,对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杨占宏等[2]指出,手术过程中的疼痛与躁动可致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而通过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可减少伤口疼痛,减少躁动,有助于稳定围拔管期的血液动力学,对预防血压升高及心率加速有着积极性的作用。本院在开胸食管癌手术过程中,研究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对照组给予全麻,结果显示,研究组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拔管前10 min、拔管时、拔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可预防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综上所述,通过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可以减少麻醉药用量,减少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1]韦信洪.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的效果比较.中外医疗,2014,33(30):142-143.
[2]杨占宏,买勇忠,谭宁.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宁夏医学杂志,2015,37(1):69-7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154
2015-11-25]
150036 黑龙江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