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的临床研究

2016-01-26 17:47:16王玉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尿激酶心肺病死率

王玉敏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的临床研究

王玉敏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100ml生理盐水30 min,于滴注6 h后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连续注射3 d,每12小时注射1次。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律失常及病死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律失常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心肺复苏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年新发至少50万[1]。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多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2]。本院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患者加用静脉溶栓治疗,并与同期常规治疗患者进行了疗效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省凌海市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治疗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6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3.5±8.1)岁;其中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的患者8例,广泛前壁+高侧壁患者3例,下壁患者6例,并右室心肌梗死、正后壁患者4例;心功能killip分级1级患者5例,2级患者8例,3级患者7例,4级患者1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10例。试验组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0.9±7.5)岁;其中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的患者7例,广泛前壁+高侧壁患者5例,下壁患者4例,并右室心肌梗死、正后壁患者5例;心功能killip分级1级患者4例,2级患者9例,3级患者6例,4级患者2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治疗,主要包括绝对卧床,给予镇静镇痛、氧疗、强化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抗凝治疗,以促使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改善患者心肌供血及代谢功能,控制血压、血糖,防治各种并发症。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具体方法为:将尿激酶150万U(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7)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进行30 min静脉滴注,于滴注6 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河北常山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910),连续注射3 d,每12小时注射1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律失常及病死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律失常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的临床试验证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跳骤停等症状与血栓疾病密切相关[3]。本组患者均在心脏复苏成功并确认未出现严重副损伤后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可以促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减少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挽救患者的心肌功能,改善患者病情;而且溶栓治疗也可以防止血管发生再阻塞,减少患者全身微血栓的形成 ,改善患者体内重要器官的微循环,防止细胞发生急性期坏死或延发性死亡。本组试验中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是一种酶类溶血栓药,可以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纤溶酶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也可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4]。尿激酶还具有不良反应少、使用简便、安全等特点,因此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多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药物。但要注意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药物需有严格的使用适应证,患者必须没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和肝肾不全症状,未有明显出血以及血液病,发生心肌梗死前无手术、外伤以及血管穿刺等情况,这也就要求在采用尿激酶药物前需要进行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时间检查,使用药物过程中严格贯彻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小板以及凝血时间。本组试验中,试验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梗死后出现心绞痛症状,占19.05%;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未出现再梗死现象;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占4.76%;2例患者经治疗2周后病死,占9.52%。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实施静脉溶栓组的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使患者的心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丁钰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当代医学,2013,19(6):88-89.

[2]吕淑静,任芳.抗栓及溶栓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9,24(7):21-22.

[3]左辉华,王丽丽,刘强,等.血栓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3):276-281.

[4]朱灵燕.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3(36):48-5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131

2015-10-28]

121200 辽宁省凌海市人民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尿激酶心肺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44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0:16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06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49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