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杨世春 杨婉霞 苏美霞 郑小清 林永春
300例不合理中成药处方及干预方式研究
李志勇 杨世春 杨婉霞 苏美霞 郑小清 林永春
目的研究300例不合理中成药处方及干预方式。方法从中成药处方中随机选取4780例,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规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对处方进行分析和点评,分析不合理中成药处方的表现和干预方式。结果4780例中成药处方中不合理处方300例(6.28%),其中不规范处方76例(25.33%),不适宜处方183例(61.00%),超常处方41例(13.67%)。结论不合理中成药处方主要体现在临床诊断书写不全、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及给药途径或药品剂型不适宜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医师和药师的用药水平,为患者的有效、安全用药提供了保证。
中成药处方;不合理;干预方式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片剂、胶囊剂、注射剂、丸剂、散剂和膏剂等药品[1]。近年来,因中成药治疗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等优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不合理现象的增多。处方点评是依据相关的法规及技术规范对药物的适应证、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等临床使用适宜性进行评价,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合理及经济,提高临床药物的治疗水平[2]。为了研究不合理中成药处方的原因及干预方式,作者进行了本次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9月~2015年8月本院开具的中成药处方随机选取4780例,其中内科510例,外科470例,妇科1770例,产科380例,新生儿科120例,儿童门急诊1270例,其他260例。
1.2 研究方法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规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对处方进行分析和点评,分析不合理中成药处方的表现和干预方式。
1.3 数据处理 将随机抽取的4780例中成药处方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临床诊断、处方用药的种类、用量、剂型等项目准确录入到Excel软件中,并采用Excel软件的统计功能进行归纳总结。
4780例中成药处方中不合理处方300例(6.28%),其中不规范处方(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医师签名或签章不规范,药师未签名或盖章,单张处方药品>5种,药品规格、剂量及数量书写不规范,婴幼儿处方未写明体重、日龄或月龄)76例(25.33%),不适宜处方(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给药途径及药品剂型不适宜、重复给药)183例(61.00%),超常处方(无适应证给药、超说明书给药、开具高价药)41例(13.67%)。见表1。
3.1 不合理原因的分析
3.1.1 不规范处方的分析 不规范处方中的主要问题是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点评结果显示,大多数西医师开具的中成药处方中无中医诊断,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第八条第二款规定,中药处方中须清晰、完整地填写中医诊断(病名和证型),且应与病历记载一致[3];医师签名不规范和药师签名不规范多因不重视。此外,单张处方药品>5种、药品规格、剂量及数量书写不规范及婴幼儿处方未写明体重、日龄或月龄也是不规格处方中常见的表现。《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单张处方上的药品不得超过3种,药品用法用量要严格遵照说明书,若患者病情特殊需超剂量使用药物时,应在处方上注明原因并另外签名,婴幼儿处方须清楚注明体重、日龄或月龄,以免药物剂量过大造成不良反应。
3.1.2 不适宜处方的分析 适应证不适宜的问题多见于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患者的处方。西医师多缺乏中医理论方面的知识,不能辨证施治,使用中成药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成药的使用原则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即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和辨病,以最好的原则和药物为患者进行治疗[4]。用法用量不适宜是因为中成药中的某些药品含有毒性,不适宜长期服用,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因其免疫力低下,服用中成药时尽可能从最小剂量开始;即使年轻人身强体壮,也应在合理、科学用量的基础上,给患者选择合理的药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给药,超剂量用药时须在处方中注明原因并签名确认。联合用药不适宜多因医师对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把握不准确所致,中成药的联合应用是在“十八反”、“十九禁”的基础上,以增强疗效、降低毒性为原则对药物进行配伍的,联合不当反而会降低疗效[5]。给药途径或药品剂型不适宜主要体现在中药注射剂滥用的问题上,此外中成药剂型的选用以能口服给药,不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不静脉给药为原则。重复用药是指成分基本相同的药物叠加使用,不仅浪费了药物,还会使相同药物超剂量,引起不良反应[6]。
3.1.3 超常处方 无适应证给药多是医师疏忽,忘记写诊断多引起的。超说明书给药以超剂量给药较多见,以患者认为中成药无不良反应,要求医师多开药导致的。开具高价药的现象较少,是个别医师为了自身利益开出的不合理的处方。
3.2 干预方式 ①加强处方点评,每月对中成药处方进行一次点评,药师就点评中的不合理现象与医师进行沟通,并嘱咐医师开具处方后要进行检查和确认;②将处方点评结果与医师的考核挂钩,对合理用药的医师进行表扬,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师进行批评,必要时给予经济处罚;③西医师须加强学习中医理论,并掌握中成药的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主要成分及功能主治,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相结合,保证合理应用中成药。
综上所述,不合理中成药处方主要体现在临床诊断书写不全、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及给药途径或药品剂型不适宜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医师和药师的用药水平,为患者的有效、安全用药提供了保证。
[1]黄如显,董玲,何丹丹.专科医院门诊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评析.中医药导报,2015,21(6):59-60.
[2]杨樱,容颖慈,何小敏,等.我院2013年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概况及不合理问题分析.内蒙古中医药,2015(5):106-107.
[3]李文华.2012-2014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合理性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4):85-86.
[4]金锐,王宇光,薛春苗,等.中成药处方点评的标准与尺度探索(四):适应证不适宜.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3): 1161-1167.
[5]牛丽辉.我院门诊1200张不合理中成药处方干预与分析.现代养生B,2015(4):225-225.
[6]李建珍.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136张分析.中国乡村医药,2013,20(21):44-4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200
2015-11-27]
524037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