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2016-01-26 22:50:08庞智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7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低血糖用量

庞智鸿

胰岛素泵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庞智鸿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效果。方法91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每天多次的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血糖达标率、胰岛素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均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泵能够保证胰岛素的持续输注,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且胰岛素的用量更少,更加安全可靠,是治疗2型糖尿病更加有效且经济的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胰岛素泵;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

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中老年人是主要的发病人群。相关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占90%以上[1]。值得注意的是,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仍然会产生,甚至会出现产生过多的现象,但是由于产生的胰岛素效果差,所以也表现出胰岛素缺乏的症状[2]。就目前而言,胰岛素仍然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脂毒性和糖毒性的作用,并发挥出抗炎的功效[3]。在本次研究中,将胰岛素泵应用在了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旨在探讨更加有效的给药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 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1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6±3.5)岁。观察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3±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合理分配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按照胰岛素总用量的30%在患者的三餐前30min进行皮下注射,再按照胰岛素总用量的10%对患者进行睡前皮下注射。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泵进行给药,操作过程如下:①胰岛素泵植入前的准备工作。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洁,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设置胰岛素泵使用时的相关参数。② 对输注装置进行安装,保证胰岛素泵能够正常使用。③选择胰岛素泵的输注部位。通常腹部为首选输注部位,注意区分男性和女性,应分别选择上腹部和下腹部进行输注。④软管针的埋入。整个环节必须执行无菌操作,通过持针器缓慢地以垂直方向在患者皮下埋入软管针,完成后贴上保护膜。⑤对治疗中胰岛素的初始用量进行设置。护理人员统计患者平时治疗中所用的胰岛素总用量,在此基础上设置胰岛素泵治疗的初始量,总用量中的1/2为基础用量,其余为三餐前的冲击量。⑥检测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血糖测量的时间包括了三餐前、餐后2 h、凌晨3点,之后根据患者的餐前血糖针对性地调整胰岛素用量,并结合餐后2 h血糖合理调整胰岛素的冲击量,1次/d。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和比较。血糖达标:空腹血糖范围4.4~7.0mmol/L,餐后2 h血糖<10.0mmol/L[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达标率、胰岛素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2 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和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胰岛素用量(U/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5 59.5±9.2 14.6±1.9观察组 46 47.9±8.3a 8.1±2.5a

2.2 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饥饿感、出汗等低血糖症状,但症状均较轻微,发生率为8.7%。对照组有12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26.7%。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的胰岛素功能出现障碍,并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必须通过注射胰岛素帮助患者控制血糖。目前,糖尿病治疗中所用到的胰岛素种类繁多,不但有动物胰岛素,而且还有半合成人胰岛素以及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而其中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胰岛素,它所具备的生物活性以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与人体本源的胰岛素没有任何区别,因此临床效果最好[5]。就给药方式而言,包括了注射式和非注射式,其中胰岛素泵、肌内注射、皮下注射以及静脉输注均为注射式给药;而常规的口服降糖药物、黏膜给药以及肺吸入式等方式则均为非注射式给药。

相关的研究发现,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非常长,其治疗具有终身性,但是长期注射使用胰岛素将可能会导致患者血糖出现大幅度波动,这样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使患者出现抵抗心理,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更重要的是,胰岛素长期注射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血糖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进一步威胁。而通过胰岛素泵给药则能够有效模拟人体胰岛素正常的持续性的基础分泌,在患者进餐时也会模仿脉冲式分泌,从而持续将胰岛素输注入患者体内,使患者机体能够维持正常的胰岛素水平,并且能够避免患者血糖出现大幅度波动。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的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了胰岛素泵的给药方式,结果证实,观察组的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研究中还发现,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饥饿感、出汗等低血糖症状,但症状均较轻微。对照组有12例患者发生低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析主要是由于频繁的、大剂量的胰岛素注射使患者血糖出现大幅度波动,因此低血糖的发生率更高。提示胰岛素泵的给药方式更加安全。

综上所述,在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泵能够保证胰岛素的持续输注,从而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而且胰岛素的用量更少,更加安全可靠,是治疗糖尿病更加有效且经济的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1]邹颖琦,况波,袁志敏,等.CGMS与CSⅡ泵联合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0,8(17):27-28.

[2]周剑,朱文静,汪兰兰,等.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安徽医学,2011,32(11):1827-1829.

[3]赵庆斌,王惠芳,孙超峰,等.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其氧化应激机制.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27(12):1878-1879.

[4]高丽红,郭蔚莹,刚晓坤,等.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8):1136-1137.

[5]陈绿娥,林惠京,李惠萍,等.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不同体质量指数及年龄初诊2型糖尿病长期缓解的影响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41(32):3563-35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134

2015-12-04]

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低血糖用量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钛工业进展(2022年6期)2023-01-13 13:05:16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饮食保健(2019年2期)2019-01-17 05:35:44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妇女之友(2016年11期)2017-01-20 20:02:31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1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 03:58:29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人间(2015年11期)2016-01-09 13: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