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泽民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研究
徐泽民
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1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药学干预前组)和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51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药学干预后组),比较分析药学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合理性。结果药学干预后组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和喹诺酮类药物对不同细菌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P<0.05)。结论药学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降低耐药发生率,为用药安全提供保证。
药学干预;喹诺酮类药物;影响
喹诺酮类药物是化学合成的含有4-喹诺酮基础结构的广谱强效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虽然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1],但是仍然存在潜在性的耐药性和皮肤损伤、神经损害。本文为了研究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对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2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1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药学干预前组)和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51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药学干预后组)。药学干预前组男女比例为27:24;年龄最小23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30.58±6.65)岁;泌尿生殖系统感染17例,胃肠感染15例,呼吸道感染13例,皮肤组织感染6例。药学干预后组男女比例为28:23;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0.25±6.53)岁;泌尿生殖系统感染16例,胃肠感染16例,呼吸道感染12例,皮肤组织感染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对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干预研究”的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开展药学干预活动,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制定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准则: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及规定作为参照依据,制定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准则。合理用药准则内容主要包括喹诺酮类药物的适用证、禁忌证、不同疾病的用药疗程、剂量、安全使用及相关注意事项,整理成册,然后发放给本院各科室及相关临床医生。②制定处方评估标准:由医院管理部门、呼吸科、重症病房、外科等科室的临床专家组成喹诺酮类药物处方评估小组,随机抽取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评估专家参照相关药品资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结合患者病情及诊断情况对处方进行分析和点评,以此判断处方中喹诺酮类药物是否使用合理。③详细调查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按照随机抽取原则,统计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原因。④教育培训:根据本院各科室喹诺酮类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积极开展关于喹诺酮类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的培训讲座,同时强化与用药不合理医师的沟通,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⑤建立安全用药咨询平台:医院药学专业人员负责安全用药咨询平台工作,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药学技术人才解答医生、护理人员、患者的相关疑问。⑥实施持续改进:定期通过医院信息简报或医院系统网站等方式将医院中合理及不合理用药科室的情况公布,及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有效沟通,采取持续改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用药合理性问题。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药学干预后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统计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和喹诺酮类药物对不同细菌的耐药率。不合理使用率=(重度不合理使用+中度不合理使用+轻度不合理使用)/总例数× 100%。
喹诺酮类药物对不同细菌的耐药率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三种细菌,细菌耐药率=细菌耐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药学干预后组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和喹诺酮类药物对不同细菌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P<0.05)。见表1,表2。
喹诺酮类药物又称为吡酮酸类药物或吡啶酮酸类药物,其具有高效的抗菌作用,且抗菌谱广。喹诺酮类药物可以靶向性作用于细菌DNA[2],选择性地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活性,损害细菌DNA及其合成,从而起到抗菌作用。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价格便宜,疗效确切,因而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但是,如果应用不合理,则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或存在潜在性的耐药性和皮肤损伤、神经损害,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药学干预是一种避免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发生的干预性措施[3],其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对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干预研究”的思想的指导和结合医院具体情况下,而开展药学干预活动。药学干预通过制定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准则及处方评估标准、详细调查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安全用药咨询平台、实施持续改进等方法,从而实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的目的。
本研究中,实施药学干预后,医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不合理率显著更低,喹诺酮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不同细菌的耐药率均显著更低。
综上所述,药学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合理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徐江红,张增珠,张静,等.我院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与药学干预.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0(10):81-85.
[2]申金娥.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评估与干预研究.中国医疗前沿,2012,16(16):70-71.
[3]张秋红.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6(16):16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130
2015-12-15]
511495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