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及健康指导体会

2016-01-26 19:15孙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易损心电休克

孙敏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及健康指导体会

孙敏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极高。近年来我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并且向着年轻化发展。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变化迅速,并且常伴随心力衰竭、休克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猝死类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本文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成因与特点为着力点,通过研究相关的护理学理论并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及健康指导进行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和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属于内科常见的急症[1]。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为胸后骨持久的剧烈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位于上腹部,少数无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高龄患者可能出现神志不清、发热,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表现出恶心、呕吐、腹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白细胞增多、血清酶活性增高等[2]。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且常伴有心力衰竭、休克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在冠状动脉闭塞的18 min内心内膜下心肌出现坏死,冠状动脉闭塞3 h后坏死区域扩展至全区的2/3,冠状动脉闭塞4~6 h则会造成透壁或透壁性坏死,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

1.1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 ①剧烈的心绞痛,并且反复时常发作,疼痛时间拉长,部分患者还伴有胃肠道不适,有恶心、呕吐、腹痛的现象。②在心电图检查中S-T段出现突然上升或下降,T波出现倒置或增高现象。③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的现象。心律衰竭主要表现为室性早搏、多元性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心源性休克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加快、脉搏细且速度快,并伴有血压降低,脉压变小和皮肤湿冷。④易损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非常大。易损患者主要近期发生心脏病的患者,其主要表现为易损斑块、易损血液和易损心肌。易损斑块主要表现有表浅钙化结节,在血管镜下呈黄色,板块内出血和扩展性重构。易损血液是指由易致血栓形成的血液形成。易损心肌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机制,指的是易发生恶性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心肌。易损患者应该加强其预防护理,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2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主要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血清酶学检查和心电图三个方面进行早期的诊断。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症状,可通过以下症状来鉴别:变异型心绞痛、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肺栓塞、夹层瘤及急腹痛。

2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手段及健康指导

2.1注意给患者吸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多数患者伴有心肌缺氧,因此患者治疗时应该给予患者吸氧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氧的状态,吸氧是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的护理方式。吸氧的注意事项:吸氧应持续2~3 d,氧气流量为4~6 L/min,之后再进行间断性的吸氧,吸氧量要达到1~2 L/min。

2.2注意心电监测 护理人员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要注意心电监测,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是心律失常,通过心电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心率问题,在进行心电监测的同时还要保持经脉的通畅。心电监测主要通过观察心电图尤其是ST段来实现。

2.3将各类药物及仪器放于病床边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异常迅速,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后果,将疾病所需的各类药物及仪器放于患者床前可以及时对患者施救,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2.4对患者进行溶栓护理 血管结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并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溶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因此要重视溶栓过程中的并发症,应该时时进行心电监测,溶栓过程中有人陪床,溶栓后若发生患者皮肤有血点、瘀斑,大小便或呕吐物有颜色,甚至发生颅内出血现象,护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即刻停止使用肝素、阿司匹林[3]。

3 健康指导

3.1饮食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日常饮食过程中要注意饮食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饮食过程中要少盐少油,低胆固醇低钠(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尽量避免),避免过饱饮食和暴饮暴食,尽量少食多餐[4]。

3.2日常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患者日常指导,采取积极有效地方法帮助患者及时排便,并形成一定的规律。由于患者通便不畅容易增加心脏的负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长期卧病,会造成大便干结,因此患者应多饮水,多吃水果,尽量保持及时通畅二便,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5]。

3.3康复指导 患者要及时进行康复性训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要及时进行康复性训练,康复性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在康复训练前要制定计划,训练中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

[1]林菲.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208-209.

[2]汪秀芳,杨继辉,刑丽娜.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院健康教育护理体会.中外医疗,2010,6(5):155.

[3]毛巧玲.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IABP的护理体会//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与自护高级研修班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157-158.

[4]王洪飞.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7):108-109.

[5]祁力.54例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路径分析.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5):11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198

2015-11-04]

136612 吉林省东辽县足民乡卫生院

猜你喜欢
易损心电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探究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价值及危险因素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更正声明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