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皮瓣及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比较分析

2016-01-26 17:47马永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颌面部前臂游离

马永清

前臂皮瓣及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比较分析

马永清

目的比较分析采用前臂皮瓣及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84例进行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患者,按照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前臂皮瓣组(39例)和胸大肌皮瓣组(4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修复后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前臂皮瓣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修复后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与胸大肌皮瓣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能够达到修复缺损、恢复满意的功能和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与胸大肌皮瓣修复效果相近,并且二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少,均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可根据手术的需要进行选择。

前臂皮瓣;胸大肌皮瓣;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不仅仅可达到满意的美容效果,同时应恢复其有效的生理功能[1]。目前显微外科技术的成熟为利用皮瓣进行修复提供了理想的条件[2]。2010年4月~2015年4月本院进行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患者以采用前臂皮瓣修复和胸大肌皮瓣修复为主,现对两种修复方法进行相关的比较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口腔癌患者并进行一期修复治疗。按照修复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前臂皮瓣组(39例)和胸大肌皮瓣组(45例)。其中前臂皮瓣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4.2±7.5)岁;肿瘤部位:舌癌13例、齿龈癌9例、颊黏膜癌11例、口底癌6例。胸大肌皮瓣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4.7±7.8)岁;肿瘤部位:舌癌14例、齿龈癌10例、颊黏膜癌16例、口底癌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前臂皮瓣组:依据缺损的大小和形状进行皮瓣设计,皮瓣的中线应以桡动脉与头静脉走行的中点为连线。将前臂桡侧皮瓣进行切除、将前筋膜进行仔细的钝性分离,将桡动脉、桡静脉和游离皮瓣按照由远及近的层次进行翻起,再游离桡血管蒂及头静脉,操作中应注意防止对桡神经浅支造成损伤。转移制备皮瓣至缺损部位,将静脉、动脉进行吻合和修整,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后,妥善放置负压引流管后进行逐层缝合。胸大肌皮瓣组:依据缺损的大小和形状进行皮瓣设计。皮瓣宽度为应大于缺损部位宽度2 cm、皮瓣长度为缺损下缘至锁骨中点下方3 cm的长度、蒂的方向为胸肩峰动脉体表投影。逐层切开显露出胸大肌,仔细游离出受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支配的胸大肌、血管以及神经束,并游离至锁骨,将皮瓣翻转180°修补缺损部位,缺损前部使用胸大肌皮瓣远心端、缺损后部使用近心端修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前臂皮瓣组患者手术时间(152.3±24.6)min,胸大肌皮瓣组患者手术时间(161.7±25.8)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皮瓣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9.8±2.4)d,胸大肌皮瓣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9.4±2.1)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皮瓣组患者修复后的成功率为89.7%,胸大肌皮瓣组患者修复后的成功率为9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皮瓣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胸大肌皮瓣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皮瓣组患者满意率为84.6%,胸大肌皮瓣组患者满意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口腔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系统恶性疾病,手术切除并且进行同期的手术缺损修复成为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患者的预后。相关研究认为[3],前臂游离皮瓣是一种动脉干网状皮瓣,其供血血管解剖恒定易于制备,同时其血管管径与颌面部血管相似易于吻合,另外其厚度较薄且柔软性较好,缺损修补缝合后组织较为平整,可避免继发畸形等发生。目前已将其作为口底、颊部、咽侧、舌体以及软腭等部位口腔内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4]。相关文献报道[5],胸大肌皮瓣是一种典型的轴型皮瓣,首先胸大肌肌皮瓣更易于取材,尤其适用于缺损较大的部位修复,皮瓣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形状、保留不同的厚度、长度和宽度。胸大肌皮瓣皮色和质地更接近于口腔缺损部位,术后的美容效果更加理想[6]。另外,胸大肌肌皮瓣血供非常丰富,有助于修复后的皮瓣组织存活[7]。胸大肌皮瓣的肥厚组织更有利于保护深层的血管和神经。本组临床研究中,前臂皮瓣修复组和胸大肌肌皮瓣组手术的时间和术后恢复的时间相近(P>0.05);两组修复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二种方法均为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与卢毅等[8]研究结论相符合。

综上所述,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能够达到修复缺损、恢复满意的功能和理想的美容效果,与胸大肌皮瓣修复效果相近,并且二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少,均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可根据手术的需要进行选择。

[1]张兴安,谭小尧,张兰芳,等.3种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大型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西部医学,2011,23(2):336-337.

[2]蔡志刚,郭传瑸.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与重建30年回顾.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5):358-361.

[3]袁巍巍,李小军,张华胜.游离上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1,22(6):339-341.

[4]牟艳云.游离前臂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疗效.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7):2348-2349.

[5]李燕,殷学民,吕晓智,等.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大面积缺损临床总结.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5):343-345.

[6]蔡志刚,郭传瑸.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与重建30年回顾.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5):358-361.

[7]郝建清.游离皮瓣移植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观察.山东医药,2011,51(46):93-94.

[8]卢毅,郭峰,崔伟.前臂皮瓣与胸大肌皮瓣在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22(2):121-1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37

2015-10-19]

116021 大连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

猜你喜欢
颌面部前臂游离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棉桶更换机器人前臂有限元分析及拓扑优化*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原则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