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鸿儒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
徐鸿儒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56例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作为传统开腹组,76例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作为微创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传统开腹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2.2±9.1)min和(7.7±1.3)d,传统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9.8±11.2)min和(14.2±2.5)d,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不但能有效提高胆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减少手术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胆道镜;腹腔镜;胆结石
胆结石是临床肝胆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结石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病情急性发作以及变化较快。胆结石疾病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如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1,2]。传统开腹胆囊切开取石手术手术创口大、手术切口较易发生感染、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多,患者难以接受[3,4]。本院对2011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76例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发现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显著缩短。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56例胆结石患者作为传统开腹组,另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76例胆结石患者作为微创手术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胆结石的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结石,临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胆绞痛等症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可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疾病的患者以及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微创手术组患者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55.2±13.1)岁,单发性结石24例,多发性结石52例;传统开腹组患者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54.8±13.0)岁,单发性结石21例,多发性结石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开腹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取石治疗。微创手术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具体内容如下:患者实施气管插管麻醉,采取平卧体位,应用腹壁四孔穿刺法,建立CO2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 Hg(1mm Hg= 0.133 kPa),随后置入腹腔镜以及胆道镜进行取石,取石原则做到先软后硬、先近后远、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对于结石较大者采用取石钳从穿刺孔处将结石直接取出,对于泥沙样的小结石使用冲洗泵和10号导尿管予以反复冲洗胆道;术后常规放置T管引流,引流后3~4周复查有无结石残留再予以是否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指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消失,手术后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有效指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消失,术后检查结果较前有所好转;无效指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较前加重,手术检查结果未见好转;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2.2±9.1)min和(7.7±1.3)d,传统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9.8±11.2)min和(14.2±2.5)d,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061、19.4008,P=0.0000、0.0000<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微创手术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显效30例、有效40例、无效6例),传统开腹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1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248,P=0.0016<0.05)。
胆囊为人体储存以及浓缩胆汁的重要消化器官,人体进食后,胆囊可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以帮助促进消化,人体未进食时,胆囊则可将胆汁储存起来,成为胆汁贮存的重要场所。胆结石不仅可给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可引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威胁患者健康。对于胆结石的治疗,临床传统上多采用开腹手术的治疗方式,开腹时需将患者腹壁肌肉切开,而这往往导致患者手术切口大、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康复慢,十分不利于患者术后预后与恢复[5]。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腹控镜技术得到显著提升,采取腹腔镜和胆道镜手术治疗胆结石时可一次性取出胆道结石,不会对括约肌造成损伤,同时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有利于术者在直视下对胆囊病变进行处理,有效避免了对于息肉、结石的漏治和漏取,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研究报道该手术术式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难以引发并发症[6-8],且具有恢复快、患者痛苦少等优点,是治疗胆结石的理想术式。
崔小鹏等[9]对胆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时发现,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本院对2011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76例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同时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2.2±9.1)min和(7.7±1.3)d,传统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9.8±11.2)min和(14.2±2.5)d,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上述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类似。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不但能有效提高胆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1]阿不都热依木·阿不都拉,吴源泉,买买提吐尔逊·吐尔迪.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68例.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26(5):416-417.
[2]杨农国.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河北医学,2013,19(12):1797-1800.
[3]张英杰,王勇.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探讨.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129-131.
[4]康玉柱.腹腔镜治疗老年胆结石220例临床观察.中国医药科学,2012,2(4):85.
[5]吴源泉,徐祺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27(5):413-414.
[6]李明忠.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203.
[7]高安英,张金美.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结石120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63-65.
[8]柏刁.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33(7):173.
[9]崔小鹏,樊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重庆医学,2013,42(24):2847-284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29
2016-09-09]
462000 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