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贺
选择性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疗效评价
王世贺
目的探讨选择性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TST)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消痔灵注射治疗,治疗组应用TST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予以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选择性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消痔灵;直肠黏膜脱垂
直肠黏膜脱垂在临床上又叫直肠不完全脱垂,指在排便期间近侧直肠壁单纯黏膜层或全层折入远侧肛管或肠腔中,未超出肛门外缘且在排出粪块后依旧存在。其主要是因直肠下段黏膜层和肌层间的结缔组织发生松弛,直肠黏膜下层下移导致,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肛门疾病[1]。手术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患者的最有效方法,而当前临床无统一术式,常见的术式有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腹腔镜悬吊术以及近些年兴起的TST。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探讨TST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疗效,特选择本院33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直肠黏膜脱垂患者6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3例。治疗组患者中,女18例,男15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6.3±5.2)岁;病程15个月~25年,平均病程(8.8±5.4)年。对照组患者中,女16例,男17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6.6±4.5)岁;病程14个月~24年,平均病程(8.9±5.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饮食纤维量持续>4周,35 g/d患者;②均通过直肠内脱垂相关诊断标准和排粪造影确诊为Ⅱ、Ⅲ度直肠黏膜脱垂患者;③未并发结肠黏膜脱垂、肠疝或盆腔腹膜疝患者;④未发生对肛门直肠功能有影响的其余疾病;⑤既往3个月中未实施肛门直肠手术;⑥未伴发慢传输型便秘和泌尿生殖系统气管脱垂患者;⑦未伴发严重内分泌紊乱、心脑血管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⑧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晓同意。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具体疗法:由三氯叔丁醇、明矾以及鞣酸等配制成1∶1消痔灵注射液10~20ml,分别在患者吻合口上下方1 cm的黏膜下在肛镜缝扎器引导下进行柱状注射或点状注射,柱状注射分别在3、6、9以及12点进行,各柱药量是2~3ml;点状注射时在2~3个平面各点距离交错相互进行,各点注药量是0.2~0.3ml;注射后当天要充分休息,切忌行剧烈运动,最好进食流质食物,控制2~3 d行一次大便。
1.3.2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TST治疗,具体疗法:为患者进行常规肠道清洁准备工作,实施椎管内麻醉,待麻醉见效后选择患者截石位,对患者肛周皮肤和肛管直肠予以常规消毒铺巾;术者两手食指抹上石蜡油,待麻醉效果肯定后,为患者轻柔扩肛,扩至能容下3指或4指,切忌迅速强行扩肛,会拉伤患者肛门皮肤与肌肉;置入三开口肛门镜,采用2-0可吸收缝线对3点、7点以及11点锯齿状线上3 cm和5 cm部位的直肠黏膜进行双荷包缝合;把圆形吻合器旋到最大部位,于直肠中置入钉钻头,将荷包收紧后打结,用带线器把缝线分别通过吻合器两端孔内扯出;并把缝线用力拉扯使脱垂黏膜过入吻合器中,并且将吻合器旋紧,激发吻合器,等待30 s后把手柄放开,旋转移出吻合器;若两个吻合口之间存在搭桥,能够从中间直接断开;详细观察吻合口中是否出血,若出血症状较为明显,应用3-0可吸收缝线给予“8”字缝合止血;如果吻合口边缘边角未发生出血现象,可不采取任何处理,若发生渗血则用钳夹直接结扎止血;退出肛门镜,观察脱垂黏膜的回纳状况,如果没有出现异常,则可在患者肛内塞入太宁栓;用塔形纱布压迫以及丁字带固定,结束手术。
1.4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我国1995年中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肛门括约肌功能明显好转;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与肛门括约肌功能均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肛门括约肌功能未见改变。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患者中,治愈21例(63.6%),显效8例(24.2%),好转4例(12.1%),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2例(36.4%),显效10例(30.3%),好转5例(15.2%),无效6例(18.2%),治疗总有效率为81.8%。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直肠脱垂主要是因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导致,部分移位属于黏膜脱垂或是不完全性直肠脱垂,全层移位属于完全性直肠脱垂。临床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时要按照患者黏膜脱垂程度、病因以及实际全身状况等因素采用最适宜的治疗方法,当前应用最为有效的疗法有硬化剂注射治疗以及手术治疗[2]。
TST是近年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技术上发展而成的一项新型技术,主要是按照患者痔核分布状况实施手术,通过借助TST特制的肛门镜产生各种开环式窗口,将脱垂直肠黏膜条状切除,明显上提松弛脱垂的直肠黏膜,且还能让其固定粘连到肌层上,显著改善直肠张力,以此消除了引发梗阻的形态异常现象以及排便梗阻的病因,改善患者便秘等症状。此外,该术式还可对部分黏膜桥进行保留,防止术后吻合口狭窄,明显降低了直肠阴道瘘与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3]。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直肠脱垂能够获得满意疗效,在注射部位通过消痔灵的刺激可以形成较强的无菌性炎症,让直肠黏膜下层和肌层组织出现粘连以及纤维化,以此固定支持直肠,实现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目的,但是该药物远期疗效不理想,复发率较高。因此通过联合TST治疗,能够达到两者结合、相得益彰的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TST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黎民钦.微创痔疮手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液对直肠黏膜脱垂疗效的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2):79-80.
[2]徐梓清.微创痔疮手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液对直肠黏膜脱垂疗效观察.临床研究,2015,8(11):175.
[3]康逢良,高志成,李林,等.消痔灵注射加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成人直肠脱垂的临床观察.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4):13-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75
2016-11-21]
110002 沈阳市肛肠医院大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