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安身,何处安魂?

2016-01-26 07:53李世涛
上海戏剧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故园蜗牛痛苦

李世涛

“今生己将终身误,来世我再也不把女人投”,伴随着朱安的最后一句哭诉,她结束了自己孤寂而又屈辱的一生,戏末,朱安消失在了舞台深处,却留在了观众心中。一台戏,最终能给观众留下一个鲜活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它也就成功了,豫剧《风雨故园》便是如此。

《风雨故园》塑造朱安这一形象的成功之处,首先体现在创作者对人物心理细节的准确把握。判断人物形象的质量,人物的心理细节活动是重要标准,人物的行动必须是建立在合理的心理活动基础之上才具备真实性,创作者对笔下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越细致,这个人物的行动就越有戏剧性,本剧正是通过对朱安多处心理细节的刻画,才充分展现了这一形象的个性。在戏的开始,朱安出嫁路上,她对即将到来的婚姻生活满怀期望,然而与丈夫的身份悬殊又让她忐忑不安,为了讨得丈夫的欢喜,她在鞋里塞满棉花来遮掩自己的小脚,此处细节说明了朱安的心思之细腻;丈夫的不告而别击碎了朱安的梦想,但是当族人要去官府状告丈夫不敬祖宗之时,她还是挺身而出维护丈夫,无论受到怎样的伤害,她始终以德报怨,用自己的善良小心翼翼地呵护这场名存实亡的婚姻;及至丈夫归来,朱安依旧心存幻想,当丈夫将她从绍兴带到北平,在学生面前介绍她是自己内人时,受宠若惊的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但是当许广平出现在这个家庭时,出于女人的直觉,她察觉到了丈夫的变化,可是,除了忍受,她别无选择;丈夫最终抛下妻子和母亲,带着许广平离开了,她毅然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支撑起了这个不再完整的家庭。朱安身上具备中国传统女性特有的优秀品质,善良贤淑、通情达理,然而不幸的婚姻又造就了她独特的个性,她不卑不亢,在苦难中保持着自己做人的尊严,令人肃然起敬。我们常讲人物要有个性,个性从何而来?如何展现?归根到底,是要将人物放置在规定情境中展示其最真实、独特的心理反应,《风雨故园》中有一处细节最能揭示朱安的个性,搬到北平之后,朱安与丈夫分院居住,几经思索,朱安将丈夫的被子抱到了自己房间,试图将丈夫请进自己房间,这个行动尽管含蓄却也非常大胆,表明朱安为了挽回丈夫宁可放弃自己的颜面,她要争取自己做妻子的权利,但朱安得到的却是丈夫的恼怒和训斥,此时她才意识到无论如何她都无法走进这个男人心里,她想回娘家来结束这种痛苦的煎熬,但婆婆的劝阻使她明白即使回去也只能是死路一条,最后,她扑倒在婆婆的怀里无助地哭泣。从主动挽回到被动接受,在这个行动过程中,朱安性格中的勇敢与怯懦、坚强与脆弱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正是由于创作者准确地把握住了朱安的种种心理活动细节,才使得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了真实性和独特性。

期望、等待、绝望、反省,这是朱安在剧中经历的四个阶段,从初为人妇到垂垂老矣,几十年的生活磨难,改变的不只是她的容颜,更是她的人生态度。《风雨故园》塑造朱安这一形象的第二个成功之处,便是在情节的递进中展现了她个性的成熟与心态的转变。在剧中,最能体现朱安这种成熟与转变的是她与蜗牛的两次对话。第一次与蜗牛对话,是朱安从婆婆处得知丈夫即将返乡并在信中提及想念她的时候,尽管独守了三年空房,但朱安仍旧对丈夫抱有一线希望,仅仅是信里的一句想念就可以治愈她心灵的创伤,她热切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她由窗台前一只沿着墙壁攀爬的蜗牛联想到了自己,她将自己的期盼告诉了蜗牛,坚信自己只要继续坚持,就可以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到高处,进入丈夫的心里。此时的朱安,对未来的生活还抱有美好的想象,她单纯地以为凭着一份执著就可以挽回丈夫,无论经历怎样的孤独与委屈,她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然而,现实毕竟是残酷的,身体距离的靠近并没有拉近她与丈夫的心灵距离,当丈夫再次弃她而去时,她醒悟了,二十年的婚姻就像一座囚笼,使她不再敢有任何奢望。蜗牛的再次出现,唤起了她的回忆,也促使她重新认识自己和这场婚姻,她像蜗牛一样攀爬了二十年,最后摔得粉身粹骨,丈夫像一座高山,任凭她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征服,此时的她已经绝望了,再次与蜗牛对话,她痛苦地控诉着,生活的残忍、命运的不公,使她认识到做一个女人究竟有多么的痛苦,所以她才发出“来世我再也不把女人投”的声音。两次与蜗牛的对话,两种不同的心境,朱安的转变是一次痛苦的觉醒,痛定思痛之后她的内心终于变得坚强,来世不做女人,不是怨恨,而是一种无奈,在她最痛苦的时刻,她仍旧保持最纯真的善良,默默承受一切苦难,并在苦难中造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

除个性独特、心理层次丰富之外,朱安这个女性形象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她身上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朱安的悲剧表面看来是婚姻的悲剧,但在其背后则是封建伦理道德给女性造成的伤害,它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朱安束缚在其中,越是挣扎越是痛苦。在这场没有感情的婚姻中,朱安从一开始就没有选择的权利,她只能被动地接受,即使遭受再多的委屈与痛苦,也必须要尽到一个妻子和儿媳的责任。对她的丈夫而言,朱安只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份“礼物”,于是他就可以凭着不爱的名义,漠视朱安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情感和尊严,在男权社会中,朱安的悲剧命运不是个例。戏末,当代表着旧道德的九公公和十公公登场时,他们满脸骄傲地到处宣扬着自己的孙子,也就是朱安的丈夫又娶了一房,就连街边的寡妇也羡慕朱安嫁给了一个大人物,说她算是掉到福窝里了,这段过场戏尽管匆匆而过,却是本剧的画龙点睛之笔,它生动地说明了在一个女性无法获得尊重的时代,朱安注定是男人的附属品,也是这场婚姻的牺牲品,可是在别人眼里,妻凭夫贵,朱安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朱安真正的痛苦却永远无人问津,这是朱安的悲剧,又何尝不是时代的悲剧呢?所以,在朱安的身上,凝结着创作者对旧时代、旧道德、旧文化的反思,透过朱安的婚姻生活,我们也可以窥探到与她同时代的女性的命运。当这个人物形象被刻上了时代的烙印,就会使我们超越对个体生命的关注,进入更深层面的思考。

猜你喜欢
故园蜗牛痛苦
分担痛苦
李轶贤
好事近·故园之恋
蜗牛说
春日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蜗牛
故园芊芊芳草处
暴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