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庭 杨克功 杨森
2015年9月30日,西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再次刺破苍穹,将一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向着形成全球服务能力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当在现场全程参与技术保障的科技人员传回捷报时,已入耄耋之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工程大学教授许其凤清瘦的面庞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1936年出生的许其凤是我国最早从事卫星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的学者之一。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GPS相关原理的专著,负责设计和实施了我国境内第一次应用GPS大规模测量工程任务,负责我国第一个海外卫星跟踪站技术方案制定与数据处理,设计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基于地壳运动的四维定位检定标准。他还创造性设计了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星座方案,培养了大批国内卫星导航领域领军人物。
●拓荒国内卫星导航技术
1957年10月4日,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GPS等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被迅速催生,并成为少数发达国家才能掌握和有实力实现的核心技术成果、大国地位的必备支撑与重要标志。
基于此,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从事卫星大地测量工作的许其凤,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敏锐地将研究方向转至卫星导航领域,成为我国最早从事该领域研究教学工作的学者之一。
1989年,美国发射GPS系统第一颗卫星,4年后完成GPS系统星座构建,成功完成组网。
而在中国,许其凤于1982年率先在国内开设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课程,开始为国家测绘导航领域,实现后发优势提供理论和人才储备。1985年,作为技术负责人,许其凤在国内应用卫星定位技术,首次建立起高精度大地测量控制网,解决了国内大地测量的基准问题。1989年,美国GPS系统尚未完全组网之时,许其凤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GPS导航与大地测量工作的专著——《GPS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成为冲开技术屏障带动国内科研人员全面系统了解先进导航技术的一道霞光。
1991年,中苏两国通过友好协商,决定共同启动交换边界(东段)联合测量工作。许其凤受命负责此次联测我方总体方案的设计、施测指导和数据处理工作。该项工作开创了国内首次应用GPS技术开展大规模测量的先河。
1991年5月的一天,距离中苏两国坐下来正式协商边界问题不到24小时,许其凤发现,苏方提供的一批数据始终无法与我国实测数据“吻合”。经过缜密测算后,许其凤胸有成竹地断定“对方提供的数据有误”!
签字台变成了谈判桌,面对我方准确的实测数据和缜密的测算,苏方最终承认了失误并进行重新测算。我方在谈判问题上完全占据了战略主动,四千里边境线的定位无误,国家领土和主权寸土不失!
许其凤不仅在卫星导航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还在军内开辟第一个空间大地测量学学科方向,解决了远程武器发射机动测量保障问题。
●首创自主卫星导航星座方案
从上世纪后半段开始,美国、俄罗斯、欧盟开始占领太空领域的轨道与频谱资源,并且联手对中国玩起卫星导航领域的“丛林法则”:允许花钱买服务,但绝对不允许涉足核心技术领域。
然而,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独立的一个重要象征,也是国家大国地位的一个重要支撑。许其凤深谙此严重形势,对他而言,建立起一套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在仔细分析判断国家发展需求与国际态势情况后,许其凤否定了我国参考GPS的卫星星座方案进行布设的建议,并强调必须“另起炉灶”。这条建议被采纳后,为推动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
据悉,发展卫星导航系统,面临着政治、经济和战略机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种种困境限制下,许其凤苦苦地寻求“最优解”。
经过严密计算推演,许其凤提出了由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相结合的区域星座设计方案,实现了立足我国本土设站即可实现对全系统的监控,同时使区域组网卫星使用数量与GPS方案比减少4颗,可减少投入22亿元。考虑到卫星的设计寿命,平均每8年须依次补发全部卫星,即运行期间每8年还将减少投入22亿元。同时,许其凤还提出准实时校正运行方案,保障了系统的高精度导航性能和稳定性,并拥有独特的短报文功能。最终,该方案被国家选定。
如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形成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为国家发展和维护主权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正在此基础上扩容升级,2018年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使得我国跻身世界导航强国先进行列。
●爱洒桃李老骥伏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北斗二号工程、卫星测控系统等部门知名专家于志坚、周建华、张荣之……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镌刻着当前我国卫星导航和航天领域的功臣光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许其凤的学生。
六十多年执教“三尺讲台”,许其凤践行着自己立下的那句格言:“卫星需要定位,人生更需要定位。”虽然身份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变成教授、院士,但在与同事、学员谈话时,他最喜欢的还是“许教员”。
听过许教员讲课的人都知道,尽管都是深奥的理论课,他讲起来却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时刻牵引着你的思路走。然而很少人知道,初登讲台的许其凤也曾有过哑口无言、面红耳赤的窘境,面对着学员们渴望的眼神,准备了几天的课,却死活倒不出来。为此,他每天早早起床,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朗读报纸,练习朗诵,同时系统自学教育心理学与形式逻辑学等对教学有帮助的课程。
平时和蔼可亲的许其凤,给学生“压担子”时从来不手软。2001年,面对着同行的质疑,他让博士研究生陈金平牵头负责卫星导航定位增强子系统并放开手脚大胆设计。这直接促使陈金平十年之后走上了卫星导航定位总站技术保障中心主任的岗位,成为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为了掌握关键数据,许其凤曾亲自带领学生选择驻地一个车流量最大的立交桥作为试验点,住帐篷、吃盒饭,年过六旬的他白天顶着40多度的高温在桥上观测,晚上回到教研室进行数据处理,一干就是两个月。
如今,近八旬的许其凤还和年轻人一道编写和调试程序,他的学生、该校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副院长郝金明心疼地劝他:“您现在只需要站在我们身后,检查指导我们就行了!”许其凤却说:“如果我还能编程序,还能推导公式,说明我还没老,还能为国家、军队服务。”
今年夏天,单位安排许其凤疗养时,到了住地他才发现,自己的保障卡忘带了,而箱子里的工作电脑和文件材料一件没少。生病住院,医生劝他静养,他却执意要去给事先安排好的部队讲授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