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民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产业开发
金融支持定西马铃薯产业的机理、模式和实践
金立民*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发展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是实现区域内农民全面小康和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金融支持滞后是导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通过研究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3个经典金融支持案例发现,金融支持模式和流程创新降低了信用风险和交易成本,创新了金融资金和特色农业产业长期合作的机制,取得金融支持有效帮助区域内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效果。未来应该通过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牵头与金融机构合作的立体支持体系、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模式、金融机构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有效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等措施提高金融支持农业特色产业的效率。
贫困地区;马铃薯产业;金融支持;案例启示;政策建议
在以农业为基础的贫困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做大、做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提高特色产业在当地农业产业中的占比。在特色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要素投入、产业一体化、产业布局、风险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农业发展自身存在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及单个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匹配,金融支持表现出“不积极”现象,最终导致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性,通过金融创新提高支持农业特色产业的力度和范围,满足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完善金融支持的制度保障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效率的重要基础。Davis和Goldberg[1]指出,建立完善的投融资机制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舒尔茨[2]认为,在落后国家中需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发展现代农业,通过财政补贴、低息贷款等政策提高农业产业金融支持的效率。Fei和Ranis[3]指出,农业产业化能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销的协调发展,解决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产业化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Klose和Outlaw[4]以及Briggeman等[5]都认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获取和融资模式是产业化道路的制约因素,故构建金融支持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邓俊锋等[6]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从中国农村金融结构和资金来源保障方面阐释了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刘希宋等[7]认为农业企业、农户等主体对融资的特殊性需求和制度安排是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必要性的主要表现。罗富民和朱建军[8]应用逻辑分析方法对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做出了理论解释。
其次,还有学者探讨了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约束问题。例如,廖东声和何琳[9]认为,正规金融管理机制的错位、风险管理水平的认知水平、融资结构以及非正规金融的地位问题等因素导致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金融约束。张红伟和李太后[10]指出政府的干预过度、金融机构自身发展原因均导致农村地区出现金融抑制。范天森[11]从农村金融体系和二元经济结构角度分析了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约束因素。此外,国内外学者在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模式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譬如,帕特里克[12]在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应选择“供给领先”模式,以实现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地区的有效金融供给,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Drabenstott和Meeker[13]分析了资本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指出美国通过发展社区银行和农村股票市场有效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屈魁[14]探讨了与农产品流通市场相一致的金融支持模式。曹平辉[15]提出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信用互助组织+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新模式支持农业特色产业。陈建新[16]则认为,最佳选择是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使农户可通过抵押土地的形式获得信贷资金。孙运锋[17]提出了建立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直接融资等相互支持、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生态链来促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高连水[18]认为要做好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首先要具备“大金融”的政策思维,还要具备“整体性”的政策视野,将农业产业化链条上各个关键结点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协调推进金融服务,同时需要地方政府的合理介入和全面支持。最后,近年来,剡谨[19]以及贾明霞[20]结合马铃薯产区的实际金融支持情况给出了具体的金融支持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梳理,大多数的研究成果认为特色农业产业化需要金融支持,在特色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出现金融约束问题,提出了更多的金融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多元建设的途径,但是分析缺乏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剖析与论证。现有文献对于金融支持过程中的资金供给、金融支持的路径做出很多研究,却忽视了农村的有效金融需求才是金融支持的反向重要拉动力。现有文献着重研究宏观层面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对策,较少有学者结合落后地区具体特色产业开展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甘肃省委省政府对于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基础,对金融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开展理论分析,结合定西马铃薯产业金融支持过程的具体案例,对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做进一步思考,引申出西部落后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化绩效最优的金融支持路径和建议。
首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自身属性决定了金融支持的必要性。特色农业不仅是改善西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特色农业发展较好的区域相比,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空间和可挖掘的潜力巨大,可为西部地区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十分积极的战略意义。在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内涵式发展向外延式发展的过程,使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业务合作增加,对特色农业产业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特色农业发展的壮大,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此外,特色农业的新品种培育及改良、新产品研发和营销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西部地区特色农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还面临诸如商品化进程慢、规模化小、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整,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狭窄等困难,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K,L,M,A),农业的产出水平主要取决于投入农业的资本(K)、劳动力(L)、土地(M)和农业技术(A)4种生产要素,而资本是这些生产要素的核心,因为劳动力、土地和农业技术的获得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增加资金投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金融支持的主体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客体是农业产业化企业。罗富民和朱建军[8]指出农业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的作用机制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过某种金融工具,把拥有的资金转化为金融资本后,为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整个农业产业效益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另外,在贫困地区一部分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运作模式陈旧,由于融资渠道的狭窄造成硬件更新缓慢,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特色农业企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特色农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这客观上需要获得金融支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硬件,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扶持力度和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
其次,政府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农业发展是世界各国发展农业产业的主要途径。华东[21]研究认为,政府的扶持是金融支农发展的最有力支撑。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金融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机会。比如,2014年国务院将继续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试验田,将协调加大对特色农业示范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特色农业示范区健全农业融资服务体系,力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贷款规模;国务院还出台了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鼓励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同时还出台了特色农业保险支持政策,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与农业部签署《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合作协议》及《开发性金融支持我国农业国际合作协议》。通过这次务实合作,进一步加大开发性金融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现代农业融资服务模式。甘肃省省委省政府也通过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小康的目标,在取得一定成果基础上又先后出台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及“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案,在各项行动过程中出台相关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也取得良好效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不仅为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商业机会,也为各地农村金融机构基于特色产业项目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政策依据。
再次,金融资本对特色农业产业投资是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的重要选择。传统农业的投入产出比是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根源,各级政府积极出台鼓励特色农业融资的金融政策。特色农业发展深度和广度,取决于特色农业风险和收益的不确定性。正如著名农业经济学家舒尔茨所言:“农民是否接受某种新兴生产要素,取决于扣除风险和不确定性之后所取得利润的高低”。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所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均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特色农业产业也不例外。信贷资金导向是产业提升的助推器,而提升产业发展又是确保金融资源效率的保证。金融市场对特色农业进行金融资源引导,主要是通过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而实现的。金融资源配置是金融市场的本能性选择,不仅能够决定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而且还能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做出影响。在新兴产业中的特色农业为视角下,金融产业不但能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并在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特色农业发展需要金融产业支持,并通过特色农业的效率提升为金融产业提供利润。特色农业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一定的产业基础,能够有效配置市场资源,并有一定的地域资源的先天优势。从金融产业选择的机会选择角度来看,特色农业产业已具备选择与金融产业合作与协调发展的基本特质。
最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选择。华东[21]通过对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案例加以研究,总结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模式为3种:第1种是政策性金融支持。代表国家有美国、法国、韩国和日本,其特点是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指定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利息低甚至免息,期限较长的贷款,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农业从分散化向产业集群模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第2种是合作金融支持。代表国家有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其特点是自下而上的成立基层合作组织,基层资金互助社、地区合作组织和中央合作组织,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合作金融在竞争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政府以不同形式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合作金融开始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合作金融能够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给予一定金融支持,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第3种是商业性金融支持。代表国家有英国和巴西,其特点是具有很强风险抵御能力的商业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盈利较好的主体提供金融支持,更多的农业产业主体受到“金融排斥”。实践表明,政策性金融容易受到政策影响,存在支持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合作金融更多的支持农业产业的第一个环节,而对农产品加工甚至是更高层次的农业产业支持不足,商业性金融支持主要是农业产业化走到集群效应比较明显的时候才发挥更多的作用。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与发达地区比较,现在面临的困境是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的局面,但是有突出的“后发优势”,所以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大力争取政策性金融支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合作金融支持,通过“有形的手”引导,通过贴息等形式激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入支持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多层系的金融支持体系。
定西市市委、市政府围绕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目标,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打造,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定西市具有代表意义和独特优势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86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1%,2014年定西市提出产业升级转型[22],特色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特点选择多种金融支持路径,创新金融支持模式。
案例1:“政银”合作创新贷款模式。甘肃省省委先后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金融扶贫成为该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省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联合出台合作协议,以财政贴息,农行放款的形式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自然人贷款,以惠农卡为载体进行贷款发放、本息归还和贴息资金拨付的贷款新模式,被称为“双联惠农贷款”。“双联惠农贷款”结合当地农户实际,表现出额度大小灵活、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担保方式简单、利率低等特点。
截至2015年3月,在定西市针对马铃薯产业累计发放10 757户,贷款余额90 486元[23],“双联惠农贷款”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不但有效的促进产业发展和增加了贷款农户的收入,缓解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还极大地调动和挖掘出农民创业致富的潜能。由于“双联惠农贷款”的支持,一批专业合作社脱颖而出,为农民创新创业和返乡就业提供了资金保障,形成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产业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政府在参与过程中也积极探索“财政小资金,扶贫大用途”的路径,通过贴息调动商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农户的贷款需要,有力地改善了农村信贷分配不平等的现象,创新扶贫机制,从传统的“救济型”“输血型”改变成“开发型”和“造血型”,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由于最初的审核由当地村委会级别审核,对贷款农户信用比较了解,县级相关产业部门审核对投入产业有一定把关,引导资金走向,解决贷款过程的“信息不对称”,为贷款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培育出农村债信文化。
案例2:担保模式创新。各商业银行结合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创新担保模式,降低信贷参与门槛,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接地气”的资金支持,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使农民增收致富。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结合甘肃特色农业产业有比较优势的特点,在定西扶植马铃薯产业创立“金土豆”品牌农户个人贷款,具体模式是建设银行选择1家当地龙头企业做为担保,是典型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龙头企业为合作社种植大户提供担保,向合作社马铃薯种植和贩卖大户提供流动性资金需要,类似的还有“基地+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担保模式,共同特点是由机构参与担保,银行发放贷款,自2011年以来,累计发放超过11.3亿元。兰州银行在“惠农贷”品牌下专设特色农业专项贷,实行农户互保模式,马铃薯种植户互相担保获得特色农业专项贷款支持,根据农户守信情况对整村开展评级,若全村信用标准达到一定水平,所有农户受益,若一个整村有恶意欠款情况出现,整村信用评级下降,所有农户取得专项贷款的“门槛”提高,进而促使所有农户珍惜信用。“双联惠农贷款”的担保模式是引入地方政府政策性担保,具体程序是由农户提出申请,由村委会受理初审,乡镇级别核查后,提交县产业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而后由入户调查和当地政策性担保公司介入,最后发放贷款,发放贷款后由农业银行自行管理直至收回。3种担保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提供担保物不足的困境,有效提高了贷款农户参与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案例3:改进政策性保险方案助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为规避马铃薯的种植风险,使农户收益得到保障,积极贯彻甘肃省政府2012年马铃薯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的精神,定西市马铃薯保险自2012年被纳入国家政策性保险补贴范畴内,马铃薯种植农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为参保对象,保险金额为350元/667m2,保险费率6%,保费补贴比例为中央财政补助40%,省级财政补助25%,县市区财政补助20%,种植户承担15%。传统种植业保险将主险责任确定为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和低温冻害,而将病虫害、旱灾作为附加险种,且有不同程度绝对免赔率不同,马铃薯保险将病虫害、旱灾一起纳入主险保障范围(保额一致),涵盖了马铃薯生长期的全部自然风险。与此同时,马铃薯保险取消了绝对免赔设置,使物化成本能够全额获得保障,规定无论任何外来风险导致的收入减少,至少可获得350元/ 667m2的收入。考虑到定西市马铃薯产量较高,投入较大的现实情况,政策保险承办单位在调研基础之上创新保险方案,保险费率由6%降至5%,县市区财政保费补贴比例由20%降至10%,保额由350 元/667m2提高至700元/667m2,约定产量由500 kg提高至1 000 kg[24]。通过创新有效缓解了贫困县地方财政紧张、补贴压力大的困难,降低自付保费比例,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政策保险的积极性,有效扩大了马铃薯承保面积。
综上所述,通过政府介入后构建新的“政企”合作关系,商业银行积极创新特色农业产业贷款的模式,在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之上能够通过金融方案改进规避种植风险,为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定西成为全国最大种薯生产基地,种薯繁育基地扩大至61.7 万hm2,原种产量达到10.5万t,生产能力居于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2014年年产值突破105亿元。马铃薯产业链明显拉长,产品由精淀粉发展到高档食品、生物有机物、水基性农药、车用燃料等,形成循环式链条,年产值均超过24亿元。马铃薯软产业软实力也进一步提升,多个产品获得原产地认证、有机认证和A级绿色食品认证,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通过金融支持不但有力地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且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
第一,金融支持模式创新降低了农业信贷资金的违约风险。农业信贷资金能够顺利发放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与农业贷款的独特反差,金融资本需要相对较高的安全性,而农业生产会受到更多来自自然风险和市场因素的影响,涉农贷款又面临贷款户资产规模小,不能够提供更多有效担保的特征,所以缺乏第三方的有效支持,就不能促使更多的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农行承办的“双联惠农贷款”和建行推出的“金土豆”贷款都是寻找新的担保机构,在贷款期限上与农业生产周期匹配,降低信贷资金参与风险,有利于农户积极参与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另外,企业与农户长期合作,基层政府与农户良性合作能够将外部风险内在化,形成风险的共担机制;所有资金需求者都围绕同一大类特色农业开展,产业周期和规模比较容易得到控制,提高银行信贷风险预测的准确度,进而降低农业信贷风险。
第二,金融支持业务流程创新降低农业信贷资金的交易成本。通过定制化的信贷产品,直接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容易降低信贷搜寻成本、契约的执行成本以及贷后的监督成本。比如“双联惠农贷款”的第一申请接受人是最基层的村委会,基层工作人员对农户的资金需要非常了解,农户是否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农户的信用都在第一时间得到识别。“金土豆”贷款的资金投向也非常清晰,即与公司、基地或者是合作社合作的大户,这样与农户的合作机构已经为银行进行了一次风险筛别,契约签订过程由2家变成了3家,契约执行过程中变成了银行约束合作机构,机构去监督获得贷款的农户,银行从监督的“一对多”变成了“一对一”,如果出现违约,银行可以直接从机构获得违约补偿,大大降低契约执行成本。农业政策性保险也非常明确马铃薯产业为财政补贴的特色农业产业,搜寻成本几乎为零。自然人担保的模式由于影响到每1位农户获得贷款的机会,必然会互相督促,由外部监督转化为内在监督,有效降低监督成本。
第三,创新了金融资本与农业生产长期合作的机制。金融机构通过参与对特色农业产业的支持,通过贷款的发放和回收,积累了一套适合的信用评价方式和体系,通过重复博弈,对信贷违约行为也有一定的制止作用进而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由于贷款模式创新和担保模式的创新,使资金回收率提高,资金管理的成本降低,金融机构的业务量增加,有效地激励商业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的投入,特色农业产业获得相应资金支持,发展速度变快。积累的资金又回流到相应的金融机构,形成“金融资本支持特色农业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又把结余资金归于金融系统流通”的良性循环。
第一,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结合特色农业产区特点,大力开展诚信宣传和教育,努力提高农村信用意识,增强基层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户的信用意识,为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支持搭建坚实的平台;加强诚信的激励机制和失信的惩罚措施,严厉惩罚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配合监管部门积极建立企业失信名单;在创建信用村的基础之上建立信用镇(乡)、信用县为载体,努力构建政府、企业、金融中介、农户为一体的信用体系;完善和建立企业和农户的信用档案,创建适合地方实际的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农户与金融中介之间构建新型信用关系,切实降低信用风险。
第二,政府牵头与金融机构合作的立体支持体系。政府牵头创立地区性政策性特色农业产业扶植基金,用于补偿专业贷款补偿和贴息补偿;构建政策性贷款、政策性担保和政策性保险相互交叉立体的金融支持平台;通过出台相关激励、保护政策引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大资金支持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和鼓励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化运营,降低参与成本为更多企业和农户支持;承办政策性保险的保险公司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特色产业特点对保险方案进一步创新,提高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政府定期向金融机构推介重点特色产业资金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对特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集中授信,对于大型基础项目开展银团贷款。
第三,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模式。引入产业链金融模式,用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流通企业带动整个特色产业链,分别以三者为产业链的中心节点,实现为产业链中心节点提供支持的同时为产业链下游的金融企业和农户也提供金融支持。通过对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开展金融支持,实现对原材料提供农户和相关企业的整体营销,有效降低贷款的营销成本和管理成本,通过龙头企业对农户和相关小企业的担保,降低信贷风险;通过专业市场为核心的产业链金融支持,降低农户、基地、商户、服务中介、专业协会的信息成本,实现有效契约执行和监管,达到缓解信贷风险的目的,进而提高信贷效率;通过农村商品流通企业的支持,有效了解上下游供货企业、生产基地和终端消费农户的资金需求和信用情况,进而开展择优支持,实现金融信贷的集约化。另外,对抵押和质押进行创新,结合区域特色,对一些得不到传统抵押质押认可的,但是又具有市场价值的单据,中间产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等在地方政府政策配套到位、政策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作为抵押质押物实现贷款。
第四,金融机构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长效放贷机制,对形成经营规模的大户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设计更多的符合本地特色农业产业的金融产品,建立专项工作机制,达到与特色农业产业长期合作的目的;金融机构探索新型组织模式,在机构组织形式上,建立特色农业产业专营机构。在营销服务上,推广链条服务,发挥居于中心的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流通企业的辐射作用,为产业链上的农户群做好相关综合服务。在金融支持业务流程上,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现有资源并结合新技术对贷款流程简化,贷中服务精准和贷后管理高效,提高贷款的整体运行效率。
第五,有效建立金融风险化解机制。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充分化解金融风险。商业金融机构建立具有细分的信贷政策,针对不同地区,对特色农业产业金融支持制定不同的信贷政策,找到产业的优势、特色、前景,做到精准投放资金,实现对客户的支持同时能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做好精准性的风险控制工作,对农户贷款业务按照贷款主体不同、担保方式不同、区域不同、产品不同的风险程度进行差异化管理,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贷款贷后管理水平,做到提前防范风险。
[1]Davis J H,Goldberg R A.A concept of agribusiness[M].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1957:209-231.
[2]舒尔茨西奥多W.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6-28.
[3]Fei J C H,Ranis G.Development of the labor surplus economy: theory and policy[M].Homewood:Richard D Irwin,1964:92-101.
[4]Klose S L,Outlaw J L.Financial and risk management assistance: decision support for agricultur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2005,37:415-423.
[5]Briggeman B C,Gray A W,Morehart M J,et al.A new US farm household typology:implications for agricultural policy[J].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29:765-782.
[6]邓俊锋,温晓平,杨生斌.论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体系[J].山西农业科学:农业经济版,2001,18(6):19-20.
[7]刘希宋,王姮,赵德海.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J].商业研究,2002,25(6):143-145.
[8]罗富民,朱建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理论阐释与个案分析[J].农业经济,2007,5(2):55-56.
[9]廖东声,何琳.农业融资的约束供给分析[J].农村经济,2010,5 (2):69-73.
[10]张红伟,李太后.农业金融市场优化研究[J].经济纵横,2009,13 (2):86-89.
[11]范天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融资瓶颈与金融支持[J].农业经济,2008,23(8):93-94.
[12]帕特里克H T.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68-71.
[13]Drabenstott M,Meeker L.Financing rural America:a conference summary[J].Economic Review,1997,82:2-4.
[14]屈魁.农产品流通市场与农村金融市场对接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实务版,2007,28(3):147-151.
[15]曹平辉.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融资难点[J].中国金融,2011(15):93.
[16]陈建新.三种农户信贷技术的绩效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2008,10(6):144-157.
[17]孙运锋.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9(6):98-100.
[18]高连水.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路径选择—基于既有研究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2,8(1):68-73.
[19]剡谨.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业集群研究—以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1): 28-31.
[20]贾明霞.特色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以定西市特色农业产品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13(1):79-82.
[21]华东.美国、日本、法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与启示[J].湖北农业科学,2014,23(3):1465-1467.
[22]马虎成.在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的发言[R].定西:2014中国定西马铃薯博览会,2014.
[23]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双联惠农贷款”投放进度报告[R].兰州: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2015.
[24]刘小微.马铃薯保险:延伸新“丝绸之路”产业链[N].金融时报,2014-12-10(6).
Mechanism,Pattern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Potato Industry in Dingxi City
JIN Limin*
(Changqing College,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Gansu 730020,China)
ract:Developing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poverty areas is an effective way of realizing the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peasants'income increase.Financial support hysteresis is one of the causes of backwar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By analyzing the three classic financial cases of potato industry in Dingxi city of Gansu Province,it was found that financial support modes and process innovation have reduced the credit risk and transaction costs,innovated the long-term cooperation between finance capital an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helped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and realized the achievement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asants'income increase.Based on the results,coping strategies are mad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supports for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ptimizing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district,creating the cooperative support system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innovating the business model,improving integrated services ability and building the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rds:poverty area;potato industry;financial support;case revelation;countermeasure
S532
A
1672-3635(2016)04-0240-08
2015-12-17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资助(2015B—211);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资助(2015A-090);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资助(YB051);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2016年重点科研项目资助(cqky16-105)。
金立民(198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农村金融。
(Corresponding author):金立民,E-mail:795121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