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癫痫的护理体会
吕文佳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郑州450006
【关键词】癫痫;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护理
精神障碍是指以精神心理活动(感知觉、思维、记忆、情感、意志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障碍[1]。精神障碍患者多表现为自语自笑、怪异行为冲动伤人、自伤自残、懒散被动、不语不动、拒食等一系列症状,危害他人及自身安全。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有突发性、短暂性、多发性、刻板性的特点[2],现将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癫痫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慈善惠民病区2012-10—2014-09收治的1 472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中合并癫痫发作68例。男43例,女25例;年龄17~64岁,平均47岁。上述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精神障碍且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癫痫发作,其发作频率各异,但发作形式均符合强直-阵挛性发作[3]。
1.2临床表现精神症状表现为自语自笑、不言不语、孤僻被动、幻听、怪异行为、吞食异物、拒食、伤人毁物、自伤自杀自残、外逃、睡眠障碍、性格改变等。癫痫发作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倒地不起、牙关紧咬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强直-阵挛。这些精神障碍患者除伴癫痫发作外,大部分因长期在外流浪,一般躯体情况较差,且有各种外伤,自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影响。另有部分智障患者,生活部分或全部不能自理。
2护理措施
2.1安全管理
2.1.1保证环境安全:病房设施应安全,门窗损坏及时修理,玻璃应用防爆玻璃。病房、办公室、活动室、配餐间、库房门随手关闭,及时上锁。
2.1.2严格管理病房内危险物品:病房内危险物品有专人管理。如备用药品、器械、玻璃制品、尖锐物品、绳带、易燃品存放于固定位置,必要时加锁,严格交接班。刀、剪、针等利器分对象在专人看护下使用,用后及时回收、清点数目。
2.1.3做好入科宣教工作:对新入院患者态度和蔼、热情接待。认真讲解病房的规章制度,排查危险品,让其主动交出。对不合作者进行搜查,杜绝一切危险品进入病房。
2.1.4严格各项规章制度:护士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巡视制度、查对制度、给药制度、交接班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外出活动制度、洗澡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明确责任,保证安全。
2.2病情观察
2.2.1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衣着、个人卫生、自理能力、饮食睡眠及二便情况、有无外伤、四肢活动、面部颜色表情变化、有无营养不良及严重躯体疾病等。
2.2.2精神状况: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有无幻觉、妄想,意志活动有无增强或减弱,有无自杀自伤、冲动伤人、外逃等行为,有无吞食异物或其他怪异行为,有无懒散被动、兴趣缺乏等退缩行为,有无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有无自知力,记忆力有无改变等。
2.2.3癫痫发作时的观察及护理:观察先兆症状,如患者有无上腹部不适,四肢麻木抽动,恐惧等情况。如出现上述先兆症状时立即协助患者平卧,防止发作时出现外伤。大发作时应立即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手将身边的可用物品塞于其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及颊部。四肢抽动时不能用力按压,以免骨折脱臼。积极执行医嘱以尽快终止发作和预防再发。缓解后将患者置于监护病房专人看护。必要时加用床挡和约束带防止坠床或其他伤害[4]。
2.3加强心理护理
2.3.1建立互信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具有同情心,态度温和、举止大方、表情自然。礼貌的称呼对方并自我介绍。关心患者的饮食起居,消除其戒备、敌视心理取得其信任,促其说出内心想法。
2.3.2倾听、接受:护理人员日夜守护在病房,与患者接触的最多,是病情的直接观察者、治疗的执行者。学会倾听、接受,让患者最大限度的说出内心想法,适时的解释精神症状出现的原因并加以劝导,使其情绪得到缓和,转移其注意力、稳定情绪,避免过激行为的发生。
2.3.3提供信息: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致出现情绪波动,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不利影响。护士应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缓和其情绪以减少外界环境的刺激。从而避免突发损伤或其他意外事件。
2.4饮食护理
2.4.1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或智障以致不会进食者:安置固定座位送饭到手,专人看护协助进食,嘱其细嚼慢咽,防呛咳、噎食。
2.4.2对拒食者:护士应先试吃再让患者吃,或与其他病人交换食物及吃其他患者剩饭,打消其疑虑促其主动进食。
2.4.3对于行为紊乱而无法进食者:安置于一级病房,集中进食专人看护。仍拒食者给予鼻饲。
2.4.4对于木僵者:将食物置于其床旁桌上,待其偷偷进食。若长时间不主动进食者应鼻饲。
2.4.5对于锥体外系反应者:先消除其药物反应再进食。应进流质饮食,专人看护。以防因吞咽困难而噎食。
2.4.6对于癫痫发作后意识障碍者:待其意识恢复后再进食。为保证安全,饮食应以温和适中、无刺激、易消化。避免因过饱而诱发癫痫。
2.5睡眠护理
2.5.1评估睡眠障碍的原因:睡眠障碍是指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睡眠质量差等。对于引起上述障碍的原因,护士应帮助患者分析后协助解决。
2.5.2应对措施:为其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冷暖适宜,避免强光刺激。对新入院因环境陌生而睡眠障碍者,应安置在离护士站最近的房间,增加巡视,并安排恢复期患者陪伴入睡。受精神症状影响而出现睡眠障碍者,用镇静剂促其入睡。嘱其不可饮食过饱,睡前热水泡脚,促其入睡。睡眠障碍者白天应促其多参加活动增加锻炼,睡眠时可播放轻音乐,嘱其深呼吸、小声数数等措施促其入睡。护士应加强巡视,做好记录与交接班。
2.6基础护理
2.6.1指(趾)及胡须:入院时及周一周五上午常规修剪指(趾)甲及胡须。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合作。对不合作者待其情绪稳定再修剪。
2.6.2床单元:床单、被褥、枕套每周更换1次,且随脏随换,保持床单元清洁。病房内每周紫外线消毒1次。传染病患者出院后,其床单元先灭菌处理再按一般程序撤换、送洗。患者起床后协助其对自己的床单元进行整理,逐步教会其独立完成,促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2.6.3卫生护理:对懒散被动、木僵、智障以致不能自理者。由护士协助做好卫生护理。定时协助其入厕排便,协助其做好经期卫生。促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晨起后刷牙漱口的习惯。应循序渐进,及时表扬。每周协助洗澡至少一次,行动不便者护士亲自为其洗澡。
2.7给药护理
2.7.1给药:护士给药时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了解病情及用药目的,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对拒药、藏药者要知晓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因人施护、重点防范。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疑虑。发药时准确无误,注意安全,掌握顺序:先给合作患者,再给兴奋躁动者,最后给不合作者。严格做到送药到口、咽下再走,对可疑患者做好监管,仔细检查舌下、两颊、牙床之间,确认服下再离开,服药20 min内禁止入厕以防吐药。
2.7.2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如口干时多喝水,便秘时多吃蔬菜水果、多活动、适当按摩下腹部,流涎者睡时应侧卧,醒后稍坐片刻再起,排便时缓起等。做好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
2.8健康教育
2.8.1形式:采用示教、宣传栏、健康教育手册、播放视频、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宣教。责任护士一对一随机讲解、教疗护士一周一次集中讲解。
2.8.2内容:新入院患者热情接待,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治医师、主管护士,以及疾病的发生、治疗程序等,消除患者的戒备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生活、料理个人卫生、及时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出院指导应告知患者需严格遵照医嘱长期坚持服药,禁止自行减量或停药。并按时复查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禁止从事高危职业,避免阳光暴晒,保持充足睡眠,禁烟酒,多参加社会活动等。
3结论
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是当今一项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的医疗救助模式有其合理性,但局限性亦较明显,且效率有待提高。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因长期流浪、病史不详、各种躯体情况复杂,给临床诊治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个别智障患者精神症状控制后,长期滞留医院。部分经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不能及时得到妥善安置,转诊途径有待通畅[5]。本文旨在探索更加完善、高效的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模式。以提高医疗救助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减少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数量,以期缓解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
4参考文献
[1]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6.
[2]贾建平主编.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2.
[3]贾建平主编.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5.
[4]陈文震,陈维芊.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措施效果观察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3(25):62-63.
[5]李丹.对101例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与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13,25(21):71-72.
(收稿2015-03-12)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1-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