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慈善20周年历程点滴

2016-01-24 00:14殷文
慈善 2015年6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天津市救助

殷文

2015年是天津市慈善协会成立20周年。市慈善协会邀请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和从事慈善工作多年的同志撰写纪念文章,回顾慈善事业发展经历,总结慈善经验,探索慈善创新,促进慈善事业不断发展。以下征文从不同的视角回顾天津慈善发展的点滴。

搭建爱心桥桥梁

说到天津的爱心企业家,不得不提金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立尊。老人在天津慈善圈里无人不知,他不仅是焊材专家,更是一位慈善家。作为天津市慈善捐款最多的老人,他被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评为“中华慈善之星”、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奖”。他带领的金桥焊材集团也连续多年被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评选为“扶残、助残先进单位”,被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评为“爱心单位”,被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评为“中华慈善之星”、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单位)奖”,还获得天津开发区保税区授予的“社会责任贡献奖”。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多年的捐款总额早已经超亿元。

在天津像候老这样有社会责任感、多年来支持慈善事业的企业家、爱心人士还有许许多多。这些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能有的放矢地奉献爱心、回馈社会的背后是一座天津市慈善协会为他们搭建的爱心桥梁。早在慈善协会成立之初,市协会领导就充分意识到,爱心企业的捐助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慈善事业能长期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市慈善协会多方努力之下,像候老这样的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至2015年,天津市慈善协会已与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设立爱心基金49个,种类包括:留本捐息基金、协议定额基金、项目冠名基金、专项救助基金、小额爱心基金、个人万元爱心基金。救助范围几乎涉及所有开展的慈善救助项目。大大提高的救助项目开展的可持续性,为天津的慈善事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借助个例,打造品牌项目

多年来,天津市慈善协会一直致力打造慈善品牌项目,借助品牌效应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慈善项目社会知名度。要打造一项慈善救助品牌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要有很高的社会关注度,二要有广泛的受益群体。在天津符合这两要素的慈善品牌有很多,如助困类迎新春慈善助困项目,这一自慈善协会成立之初就开展的项目每年两节期间受益群众数以千万计,该项目先后两次荣获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的“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慈善项目”;如助老类九九重阳慈善助老系列活动,每年老人节期间,慈善协会与养老公益组织和爱心单位联合开展多项活动,使天津市数万名老年人受益,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如助学类“爱心成就梦想”大型慈善助学活动,每年资助天津市高考成绩在本科一批分数线以上、被国内大学录取的低保特困家庭应届高中毕业学费,至今已连续开展11年,资助贫困学生数千人,先后两次荣获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的“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慈善项目”。这些在天津已成为品牌救助项目的设立背景各不相同,但都表现出成为天津品牌救助项目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同时也体现了天津慈善人迎合社会弱势群体需求,不断探索努力开创的敬业精神。

回顾项目“爱心成就梦想”大型慈善助学活动的设立,充分反映出天津慈善协会抓往社会热点、迎合弱势群体需求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回到11年前2003年的那个夏天,《天津青年报》教育工作室收到一封求助信。那是一位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写给编辑的,信中谈及她的大学梦想、优异成绩和窘迫家境,字里行间,贫寒与乐观、高分数与低收入形成强烈的反差。后来一位爱心企业家看到此报道后全额资助了这个受助学生。据统计,与那位求助女生同等情况的高中应届毕业生每年在百名上下,经过《都市快报》(2004年由《天津青年报》更名而来)与天津市慈善协会协商,决定借着这个由头策划一个专项助学活动,联手打造这个被命名为“爱心成就梦想”的大型慈善助学活动。后通过开办慈善之夜、慈善义拍等活动为项目筹款,首年86名自强学子得到资助踏人大学校园。一个偶然的事情最后转变成一段佳话。这样的事情看似偶然,但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天津市慈善人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全心全意帮扶弱势群体的决心。

区县慈善协会经验交流

市慈善协会成立之后,为能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慈善救助工作,市慈善协会积极协调、动员各区、县成立慈善协会,把救助范围向纵深化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市各区、县纷纷成立慈善协会,实现了慈善组织全覆盖,救助范围也随之扩大,基本做到救助无死角。区、县慈善协会在开展慈善工作多年后,根据自身特点总结一些自身经验,为天津慈善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区、县慈善协会征文体现了区、县慈善协会的工作亮点。

塘沽区:完善管理体制,创新救助工作,由单一集中型捐赠向经常性定向捐赠转变

塘沽区慈善协会成立至今,始终把抓好基础性工作、强化规范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对协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健全以协会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对若干管理制度进行充实完善,规范协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先后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志愿者管理制度、接受捐赠实施办法、接待求助者试行办法、“募捐箱”管理办法、募捐工作管理办法、救助项目实施办法及捐赠款物的管理规定等。在天津市加强区县慈善协会自身建设评比活动中,塘沽区慈善协会经过自查、互查,获得97分的好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同时,为适应新形势下慈善工作,区慈善协会提出由单一的集中型捐赠向经常性定向捐赠转变,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捐赠需求。几年来,分别与塘沽团委、妇联、关工委、海军后勤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捐赠活动,并主动帮助策划,使活动各具特色。在塘沽开展的冠名基金征集活动中,会长亲自深入到企业宣传慈善项目,激发了企业的捐赠积极性,共有9家企业选择了基金项目,分别设立助困、助学、助老、助残、助医、急难救助等专项基金。此项活动既为慈善注入资金,又提升企业的慈善形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津南区:在全区积极推进“五进”活动,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津南区慈善协会成立于2004年9月,自成立至今协会始终坚持慈善文化的宣传是做好慈善工作的重要前提。让慈善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救助弱势群体日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全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慈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慈善文化进机关,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慈善系列捐赠一直保持在年500万元左右的成绩,捐款额度每年均为全市各区县首位。积极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救助,帮助困难户解决难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扩大了本区的救助范围。

慈善文化进企业,提升企业的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突显企业家爱党、爱家乡、爱人民的优良品质。2010年至2014年6月约有3381家企业参加捐款,共捐款约8754.95万元,占全区捐款总额的61.3%。

慈善文化进学校,为学生们播种爱的火种,使他们懂得人间大爱,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扎根于学生们的脑海。多所幼儿园孩子及中学生为灾区和困难家庭的同学集资、送书、送衣物,到社区搞慈善宣传整顿村容,为孤老户送温暖。

慈善文化进社区,形成一人有难大家帮的良好氛围。刘家沟一户村民煤气罐着火,全村广大群众立即主动捐款11万多元;营盘圈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后,群众自愿捐款3万元;邓岑子村一个六岁孩子得了白血病,大家捐款3.8万元;大孙庄村对患尿毒症孩子捐款10多万元;葛沽镇两名普通百姓主动要求与夫妻均有重病且残疾,孩子智障的低保户结对子,进行困难帮扶。

慈善文化进家庭,涌现出许多普通百姓、下岗职工、残疾人、收入低的环卫工人、带领祖孙三代的老母亲、80岁高龄做过三次大手术的老党员及见义勇为的战士等为贫困人群积极捐款的感人事迹。受到救助的群众感受到了人间真情,产生了感动的力量。全国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小站镇崔连发夫妇连续四年,每年从微薄收入中拿出100元参加慈善捐款;葛沽镇尿毒症患者张树江妻子每年到镇捐款100元,用自己的爱心回报社会;北闸口低保户双胞胎姐妹脱贫后主动为慈善捐款并多次无偿献血;多个圆大学梦的受助学生入学后学业优异,加入党组织,走人社会,成为优秀教师、医师、优秀员工;孤儿杨德富获得“全国援奥优秀士兵”称号……他们的事迹尤如爱心火柜在我们中间传递。

河西区:创新推出“一口进、一口出”救助模式

近年来,河西区慈善协会充分发挥公益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全力支持和扶助公益慈善组织及其运作机制建设,积极打造具有河西特色的公益慈善救助项目,使社区困难家庭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为构建美丽河西、首善河西打下坚实的基础。协会自2007年成立八年来,累计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慈善助困资金6629万元(不含救灾捐赠资金5255万元),慈善救助项目由9个增加到20多个,累计支出慈善救助资金6045万元,平均每年都有8000多户困难家庭受助受益。

近年来,为了推动公益慈善事业规范有序开展,区民政局征得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同意后,会同区慈善协会,适时召集成立了由区慈善协会牵头,总工会、团区委、妇联、计生委、关工委、红十字会、残联等为成员的河西区公益慈善活动协调组织。将各部门分散组织的各类公益性救助活动,统一纳入全区公益慈善救助活动计划,实行“捆绑式”协调运作,实现了公益慈善救助模式的创新发展。所需救助资金由区慈善协会及各街慈善协会统一向社会募集,统一由区慈善协会拨付,即“一口进、一口出”的模式。“一口进、一口出”的慈善救助模式,对社区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施以规范的全方位持续分类的慈善项目救助,实现了社区困难家庭救助的全覆盖、常态化,解决了“节日来时一窝蜂,节日过后无人应”的窘况,避免了重复救助和漏助的现象,消除了多口号令、多方募集、多头救助,影响社会公益爱心力量整合,分散可贵资源,甚至造成公众对公益捐赠的社会逆反心理的弊端。

20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瞬即逝的流星。回首天津慈善协会走过的20年,有最初的茫然,有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也有收获的成果。回顾天津慈善20年的点滴可以预见,20年绝不是慈善事业的终点,要实现全民慈善、人人慈善,天津慈善必定会以20周年作为天津慈善事业新的起点,开创更新、更高、更远的新慈善。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天津市救助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水下救助抢险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水下救助抢险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