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研究

2016-01-24 12:56潘浩云
关键词:双源蛛网膜下腔

潘浩云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CT室,内蒙古 包头 014040)

双源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研究

潘浩云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CT室,内蒙古 包头 014040)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4例,对其应用CTA(CT血管造影术)诊断,判断其诊断效果,并给出评价。结果 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CTA检查,在诊断符合率方面为100%;经手术所见结果表明,CTA检查结果符合率为100%,14例中死亡1例、瘫痪2例、失语1例,病死率为7.14%、功能障碍比例为21.43%,其他患者获得痊愈。结论 双源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速度快、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因此,可以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双源CT;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诊断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因在于颅内动脉瘤,从临床经验看明显表现出高病死率与致残率;在诊断方面,通常应用的金标准是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但是,随着医疗技术与设备的进步,在多排螺旋CT问世后,逐渐采用CTA-双源CT血管造影术效果与其基本接近,且安全系统、诊断速度优于前者[1]。所以,在本组研究中通过对14例疑似病例进行CTA诊断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CTA诊断;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34.2±1.3)岁;根据外院头颅CT(DSA)诊断结果,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首发症,1次12例,2次1例,3次1例;有嗜睡4例、昏迷3例、轻度偏瘫2例、失语1例。按照Hunt-Hess分级标准,14例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6例、2例、3例、3例。

1.2 方法

对患者14例均进行CTA检查;仪器为西门子双源CT机,在检查过程中,按照常规头颅扫描体位,以双能量扫描条件为准,实施双定位像扫描,扫描基线为水平线,然后,按照第一颈椎到颅顶的范围进行扫描;本次研究选择的对比剂有生理盐水(20 mL)、碘海醇(30 g/100 mL,60~70 mL),选择肘或手背静脉注入,流速控制在40 mL/s;手动触发扫描,技术为示踪技术,延迟2 s扫描正式开始,处理软件为专用配备软件;此次扫描时间平均在25 s,后处理时间为5 min;其中有1例因烦躁不配合,给予了地西泮10 mg静脉推注,14例CTA检查均顺利完成[2]。

1.3 疗效评价标准

首先,对外院DSA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我院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其次,根据手术所见进行CTA实证,判断其诊断正确率;第三,对其死亡率、功能障碍比例进行统计分析[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我院头颅CT诊断结果表明:患者14例均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与DSA相比,CTA检查,在诊断符合率方面为100%。

此次检查结果中有2例为脑内血肿、3例合并有脑室出血。

14例中颅内动脉瘤15个:前交通动脉瘤7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眼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大小范围从3 mm~22 mm;分级(Hunt-Hess)表明,14例急诊手术方面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2例,共9例;5例行常规翼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其中的1例行小脑后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经手术所见结果表明,CTA检查结果符合率为100%,患者14例中死亡1例,瘫痪2例,失语1例,病死率为7.14%、功能障碍比例为21.43%,其他患者获得痊愈

3 讨 论

根据临床统计分析,颅内动脉瘤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占到70%,发病率约在每10万人中有6人;它的高病死率与高致残率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比较关注的课题,因此,提出了提前诊断,提前治疗,以改善目前现状。

在本次研究中,对外院DSA检查过的患者14例进行了CTA检查,经过分析发现,两者在诊断病情方面的符合率达到100%,但是,在诊断速度、诊断正确率方面,后者显著高于前者,这也与相关CTA检查与研究结果趋于一致;从原因判断,主要是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DSA;另一方面,双源CT能量减影法,在定位、显示方面,都非常精准与清晰,能够明确的将动脉瘤瘤颈、动脉瘤、载瘤动脉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明晰的显示与动态观察;并且,克服了钙化斑块在数字视频服务器影响方面的问题,25 s的扫描时间确实极大地提高了扫描速度,且避免了DSA全麻的必要性,只需利用静脉推注10 mg地西泮即可以解决烦躁患者、患者不配合等问题,所以,优势比较显著。

综上所述,双源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速度快、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因此,可以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1] 张 宗 军 ,卢 光 明 .双 源 CT 及 其 临 床 应 用 [J].医 学 研 究 生 学报,2015,20(4):416-418.

[2] 侯新民,胡 俊,王海涛,等.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5,30(1):33-36.

[3] 高 立,袁旭春,邱 翔,等.双源CT双能量碘图评价主动脉病变肾灌注水平[J].放射学实践,2016,31(1):72-75.

本文编辑:刘欣悦

R743

B

ISSN.2095-6681.2016.20.103.01

猜你喜欢
双源蛛网膜下腔
改进的双源蒸发模型潜在蒸发计算对比研究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