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勇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一种有效手段。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剖宫产率高达54%左右,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麻醉作为剖宫产手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质量的高低对母婴的结局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对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减少其术中的不良反应。为了进一步探讨对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80例产妇。这些产妇均具有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指征,且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这些产妇的年龄为22~38岁,平均年龄为(27.5±2.0)岁,其孕周为37~40周,平均孕周为(38.7±1.3)周,其体重为52~86kg,平均体重为(64.0±4.5)kg。我院随机将这些产妇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40例产妇。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对甲组产妇进行硬膜外麻醉,具体的方法是:在产妇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开放静脉通路。在产妇L1-L2的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待穿刺成功后,为其注射2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然后根据产妇术中的反应在30~60min后再为其注入8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在此过程中要持续为产妇吸氧。
1.2.2 我院对乙组产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具体的方法是:在产妇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开放静脉通路。在产妇L2-L3的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待穿刺针进入其硬膜外间隙后,用25G腰穿针对其蛛网膜下腔进行穿刺。当产妇有脑脊液流出后,为其注入2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要在15秒内注射完毕。然后将腰穿针拔出,对产妇进行硬膜外置管,并在10min之内将其麻醉平面调整至T6-T10。对于麻醉效果欠佳的产妇,可经硬膜外导管为其注入3~5ml的利多卡因,以提高其麻醉的效果[2]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起效的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其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我院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产妇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分, 产妇的得分超过80分表示其对麻醉的效果满意,得分为60~80分表示其对麻醉的效果比较满意,得分低于60分表示其对麻醉的效果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我院使用阿氏(Apgar)评分法对两组产妇所产的新生儿进行评分。使用Apgar评分法进行评分的满分为10分,新生儿的得分越高表示其越健康。
用SPSS12.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乙组产妇麻醉起效的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其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甲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麻醉起效的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其对麻醉效果满意度的比较
甲组产妇所产的新生儿在出生1min、5min与10min后其 Apgar评分分别为(8.4±0.7)分、(9.2±0.6)分与(9.3±0.4)分。乙组产妇所产的新生儿在出生1min、5min与10min后其Apgar评分分别为(8.5±0.6)分、(9.3±0.5)分与(9.5±0.6)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过去,临床上常对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此麻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及安全性高等优点,但产妇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易出现麻醉阻滞不完全等情况[3]。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对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较好。此麻醉方法具有麻醉起效迅速、诱导期短以及阻滞的效果好等优点,深受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青睐。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乙组产妇麻醉起效的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其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甲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胡霁[4]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对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缩短其麻醉起效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不良反应,且能提高其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
[1] 韩庆峰,万文锦. 临床应用布比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02).
[2] 戴仁锋,石小军. 不同体位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对剖宫产术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30).
[3] 张志刚.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观察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02).
[4] 胡霁,余奇劲,王晓玲,汪华新.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利弊分析与临床抉择[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