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FNA内固定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2016-01-23 08:56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1期
关键词:稳定型高龄股骨

赵 磊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采用保守疗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常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目前临床上多常用手术疗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为了对比分析用PFNA(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我们将其随机分为PFNA内固定组(60例)和半髋关节置换组(60例)。在PFNA内固定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28例,其年龄为71~89岁,平均年龄为(79.2±5.3)岁,其中Evans分型为Ⅲa型的患者有35例,为Ⅲb型的患者有19例,为Ⅳ型的患者有5例,为Ⅴ型的患者有1例;在半髋关节置换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30例,其年龄为70~90岁,平均年龄为(80.2±4.3)岁,其中Evans分型为Ⅲa型的患者有33例,为Ⅲb型的患者有20例,为Ⅳ型的患者有6例,为Ⅴ型的患者有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并对其进行患肢持续皮牵引治疗及相关内科疾病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PFNA内固定组患者实施PFNA内固定术,为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1.2.1 PFNA内固定组患者 为PFNA内固定组患者实施PFNA内固定术,具体的手术方法是:①为患者进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②骨折端复位满意后,从股骨大转子顶点的3~5cm处沿着股骨纵轴做一个长度为3cm左右的切口,切开臀中肌和阔筋膜,然后在大粗隆顶点开口处打入1枚导针,并沿着导针进行扩髓操作。③沿导针插入PFNA主钉,在C臂透视和瞄准器的引导下,将导针沿股骨颈中轴打入股骨颈中下的三分之一处,并使其侧位处于股骨颈的中央位置,然后测量旋转刀片的长度,扩孔,或打入1枚股骨颈螺旋刀片,最后将其加压锁定,然后在瞄准器的引导下将远端螺钉锁定妥当。④清洗伤口,并放置引流管,然后常规缝合切口。⑤术后,适时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定期为其进行复查。

1.2.2 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 为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具体的手术方法是:①为患者进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②做一个改良的髋关节外侧切口,充分暴露髋关节囊,并将其切开,截骨取头,尽可能地保留大、小粗隆部位的骨折块及其附着的筋膜,然后对大、小粗隆进行复位,并用钢丝固定好。③扩髓满意后置放远端塞,若小粗隆部位发生了骨折,则应选用加长型的股骨柄假体;若小粗隆部位未发生骨折,则选用普通的股骨柄假体即可[1]。④将调配好的骨水泥注入髓腔,然后将假体柄插进髓腔,并安装好双极头,然后进行髋关节复位操作。⑤髋关节复位满意后,对切口进行负压引流,然后逐层缝合关节囊和各层皮下组织。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的时间。②术中出血量。③术后引流量。④术毕至患肢能负重的时间。⑤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晚期(术毕6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PFNA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FNA内固定组患者术毕至患肢能负重的时间明显长于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组别 n 手术的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量 术毕至患肢能负重的时间PFNA内固定组 60 53.5±6.0 121.1±17.7 70.8±13.5 25.4±3.4半髋关节置换组 60 62.1±5.6 131.2±18.9 80.2±15.7 15.3±3.7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PFNA内固定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FNA内固定组患者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手术方法是PFNA内固定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PFNA内固定术是对PFN内固定术进行改良后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的髓内固定技术。这种手术更符合生物负重力线的要求,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患者在术后早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3]。而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点是患者可在术后早期进行负重活动,并且在术后晚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在本次研究中,为了对比分析用PFNA内固定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笔者为PFNA内固定组患者实施PFNA内固定术,为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PFNA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PFNA内固定组患者术毕至患肢能负重的时间明显长于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PFNA内固定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PFNA内固定组患者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PFNA内固定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各具有优缺点。因此,临床上应根据该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及需求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1] 杨伟清,吴焯鹏,匡光志,等.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对比[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2):180-182.

[2] 黄成国.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综述[J].医学信息2011,22(6):2844.

[3] 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重庆医学,2013,42(10):1086-1088.

猜你喜欢
稳定型高龄股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