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秀美,刘 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焉耆县第二师二十七团医院,新疆 巴音郭楞 841102)
肺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霍秀美,刘 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焉耆县第二师二十七团医院,新疆巴音郭楞84110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入院的肺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焦虑状态17例(28.3%),对照组患者出现焦虑状态26例(4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心病患者进行规范的常规护理和细致的心理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疗效,为患者恢复打下良好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肺心病;心理护理干预;临床价值
肺源性心脏病是因肺部组织和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其病理机制是因肺血管外部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从而导致右心室的肥大和扩张,因此常伴有呼吸衰竭病变,多数肺心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演变而来,发病率高,呈上升趋势。同时肺心病合并其他相关病变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更大的威胁[1]。本文就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做研究,旨在提高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入院的肺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4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2.2±6.3)岁,女26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49.5±4.9)岁。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2.5±4.6)岁。两组患者均符合肺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1)急性期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心累、呼吸困难患者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予以小桌子或后背垫软枕支撑。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唇干裂,并防止细菌繁殖,做到三餐前漱口,早晚刷牙。(2)做好皮肤护理,肺心病患者常有身体虚弱、二氧化碳潴留等现象,导致患者极易出汗,护理人员应协助并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经常进行擦洗,及时更换衣物,勤翻身。加强排痰以及湿化痰液,指导患者保证病室内的湿度,多饮水,遵医嘱正确进行雾化治疗,护理人员应在患者进行治疗时在旁观察,防止发生窒息。(3)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低盐低脂饮食,并在患者进食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患者消化。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怖的心理。对于已被患者污染的衣被及时进行更换以免产生不良的刺激。注意患者的保暖和私密部位的遮盖,以免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主治医师应时刻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及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应保持微笑热情的服务,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于家属来说,对家属进行基本护理知识和肺心病原因的普及,并在对患者的日常护理中进行注意[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向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正常值为(29.78±0.46)分,超过分值视为患者处于焦虑状态。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向所有患者发放SAS,均有医务人员指导进行填写,共发放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焦虑状态17例(28.3%),对照组患者出现焦虑状态26例(4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心病是我国常见及多发性肺部疾病,临床表现为肺动脉干或分支广泛栓塞,进而引起肺循环阻力提高,超过了右心室的负荷能力,导致患者的肺部动脉压力升高,同时患者右心室伴有增大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会因大块肺动脉栓塞引发患者猝死[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其他胸肺部疾病和肺部血管并引发的肺动脉压力增高,患者继发右心室肥大,同时伴或不伴右心室功能不全,表现为COPD式的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同时也可引发患者哮喘可反复。肺心病的主要病因包括慢性支气管疾病(常见的有慢支、支气管哮喘、支扩等)、肺纤维化和肉芽肿(常见的有重症肺结核、尘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放射性肺纤维化等)、肺血管疾病(常见的有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结节性多动脉炎、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等)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常见的有脊柱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黏连等)。肺源性心脏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时往往临床症状加重,此时患者最有可能发生相关病变的改变[3]。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焦虑状态17例(28.3%),对照组患者出现焦虑状态26例(4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预防患者发生焦虑状态。
综上所述,对肺心病的患者进行规范的常规护理和细致的心理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疗效,为患者恢复打下良好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阿尔孜姑丽·阿不都热西提.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301.
[2]陈若玲,孙秀霞,丁言华,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病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9(24):2226-2227.
[3]陈丽华,卢清朗.肺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生活质量影响评价[J].母婴世界,2015,27(10):192-192.
本文编辑:徐 陌
R473
B
ISSN.2095-6681.2016.04.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