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江源

2016-01-22 21:53蒋瑞川
湖南文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阳明山江源水潭

蒋瑞川

从小就知道城外有个阳明山,一是景致秀美,二是佛界圣山。据说在明朝的时候,阳明山的名气就很大,大得连嘉靖帝都不得不赐封一副诗联:名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好像不这样,这皇帝老儿就对不住阳明山,对不住普天臣民似的。

几次去过阳明山,动情地听着那些与它有关的历史传说,专注地看着那层峦叠嶂的风景,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人迹罕至的山中腹地———小黄江源。这座名山中最特别最幽静秀美的峡谷,每次面对她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像一块被流水冲洗得澄明、圆润的石头。

那天刚刚立秋不久,天气依然闷热。我们一行十二人乘车来到阳明山,照预先的计划,径直前往小黄江源。在那峡谷的入口,有一个椭圆形的小广场,听说每年的阳明山文化节开幕式就在这里举办。而此时,除了那个开幕式所遗留下来的七七八八的物件,没有任何人为的喧闹,环顾四周,碧绿的山林随着山势高高低低地生长,仿佛一笔笔在宣纸上画出的墨痕,新鲜,酣畅,却又无比寂静。往前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从峡谷中流出,水看上去极为清澈,冒出缕缕寒气,打着一个个不易觉察的小漩涡,做梦似的汇入下面的小河。

我们一群人沿着一条峡谷林间小路往前行。

山上的树木茂密、葱绿,且丰腴无比,仿佛一个巨大的绿色星球,悬在我们头顶,让我们在仰望时感到自身的枯瘦与渺小。在那条峡谷小路上,竟然发现无数粗大的老树根,就像水泥砌就的石径,让我们踩着它们一步步不打滑地向上攀行。入谷百来米,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原始的洞天福地。与热闹的城镇相比,这里的任何声音,包括一行人彼此的呼吸声,似乎都被大自然过滤过一样,透明得能让人看到,譬如那鸟叫,譬如那流水,譬如虫鸣,譬如那蝶舞。

我离开人群,悄悄地走近一个小小的水潭,没有想到的是,小黄江源还有这样的一个小水潭———每次来到小黄江源,都会有新的发现,这也许正是小黄江源的魅力所在吧。而更没想到的是,这个小水潭竟然与柳完元在《小石潭记》所描述的一模一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一个人在这个小水潭前停留片刻,竟也有了柳夫子式的惶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等我气喘吁吁地赶上队伍,并告之以离队实情,居然没一人相信。一个老驴友仿佛白天见了活鬼,说他已经走遍了阳明山的每一寸肌理,根本没有那样的一个小水潭。我欲带他前往,以证明我言非虚,但他根本不信,依然随着部队向前,而此时的我,那种惶然还在心中,不敢回头,只得趋步向前。

是耶非耶,就当是一个梦境吧。

随后,我们逆溪流而上在峡谷中穿行。一路上只见清澈见底的溪流,根本找不到鱼、虾、蟹、蛙的身影,好像除了水和石头,这溪流里什么也没有。水至清则无鱼?不,听———有几条鱼游过来了,你能听见它尾巴拨水的声音,能听到水在荡漾,在回响,还有它们“咕咕咕”气泡的声音。“呲呲”虾也来了,在从激流处往上串,个个像冲浪的高手一般……

老天啊,这是不是又是一个梦境?

这条峡谷中有好几处瀑布。最下一道叫银蛇潭瀑布,成梯型分成五级,瀑潭相连,瀑布水底奇石丛生,瀑布流水声响如雷,水花四溅。特别是小黄江源瀑布,高达三十多米,飞流直下,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盛开的梨花。巨大的声音,放肆奔涌,声响伴着水雾向我们袭来,就像深情的往事将我们的身心弥漫。

峡谷中有一些珍贵树种。红豆杉长在陡坡上,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直入苍穹。红楠木长在峡谷底部的道路两旁,树干圆通,树叶深青,一看就是久历风雨的百年精灵。路旁有一些猪血树,据说在树干上砍一刀就会流出像猪血一样的液体。我仔细看了一下,树干上果然留下了不少刀砍的痕迹。可怜这些树,只因叫了这样一个名,就要受到人们这么多的刀刑。还有“夫妻树”“火烧不死树”“鸟不站树”,各形各态,各呈其样。秋风轻轻拂过,树叶相互推搡着、打闹着发出“唰唰”的声音,像是在怜悯那些忍受刀刑的树干。

阳明竹海向来闻名遐迩。峡谷竹林茫茫无际,蔚为壮观。不入竹山焉知竹,一入竹林深似海。竹林的风特别大,大风扫过,竹竿步伐一致齐齐地扭动身子,就像阿姨们的广场舞,一种中国风的生活方式,虽然谈不上是什么高端的艺术节目,但是自娱自乐,倒也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开始进入峡谷时,缕缕阳光射进树林和小溪流,光影斑驳,一抬眼就是一个新的角度,这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意境,于是大家拍了不少照片。自拍神器发挥了它的威力,让人与自然有效地戏剧性地联系在了一起。但行进到半路之中,竟然下起了雨,幸好有人预先准备了几把雨伞———与有经验的人在一起是有福的。于是两个人凑合用一把,不被雨淋,就不会狼狈,就能静下心来欣赏那特别的雨。“滴滴嗒,滴嗒嗒”的雨声时断时续、恍恍惚惚,仿佛历史深处的钟点,让我们再一次进入梦境。

在峡谷蜿蜒曲折、路既陡又险的山径向上爬,来到一段被称为天梯的山崖。天梯高约百米,路窄仅能一人勉强通过,向上望不见天日,抬头望一下要赶紧收回目光;向下看则深不见底,连腿都有些颤抖,还是不看为妙!中间仅有一处叫做飞来石的大石头可以供三五人歇脚避雨。诗仙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的话终于让我们在这里得到了验证。我不慎摔了一跤,魂都被吓得掉进山崖里去了。“吱吱吱,吱吱吱”的,是什么声音?好恐怖!老驴友笑我胆小,原来是惊扰了在此幽居的一只野兔,它好奇地看着我,像是在跟我打招呼,又像是在询问:客从何处来?

有几个人不想往上爬了,他们已经耗尽了力气,同时也害怕一足失成千古恨,便在飞来石处休息。而老驴友带着几个有余勇者,其中包括我,一行人手牵着手,相互鼓励,相互攀扯,在险峭山路上踟蹰前行,终于过了天梯,到达此次秋游之行的目的地———竹篙岌。这里建有红军亭。红军亭是当年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将士在长征中经过的地方。虽然雨水汗水流了一身,累得趴在地上再也不想起来,但一旦到达目的地,凉风习习立即有了清爽的感觉,成就感、自豪感顿时油然而生,好像自己也成了一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战士。这时的风越来越大,呼呼的风声把我们的思绪吹远……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言:“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又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感谢小黄江源,让我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成为了一个有志者。尽管竹篙岌并不是阳明山的顶峰,而天色已晚,我们不得不沿着小黄江源往回走。

猜你喜欢
阳明山江源水潭
花开见佛
一团棉花
一团棉花
台团体想立“天皇碑”的景点有何来头
乌江源百里画廊
老公“奔溃”的风波
老公遭遇滑铁卢以后
阳明山赏樱
情愿为你画地为牢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