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秉军
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共产党人权力观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首先,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党章中明确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说:“我们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党执政后,把这种新的权力观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反复强调,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论述表明一个基本的观点是,执政党掌握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只能为人民服务。这就区别于封建特权思想。封建制权力观是官为主,民为子;官为牧守,民为刍狗,权力伴随富贵特权。统治集团享有特权,公权私有,君权神授,还有世袭制、外戚制,等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利益集团操纵,维护的是特殊集团的利益。共产党则彻底改变这种观念,民为主,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权力来源于人民的信任,执政地位来源于人民的选择,权力行使接受人民的监督。所以邓小平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一切脱离这个权力观的思想、行为都不是共产党人的权力观,要彻底根除,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
其次,权力是一种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好干部。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强调,要整顿干部“软、散、懒”的问题。这与我国传统政治中的勤政观念是一致的,“在其位谋其政”,批评无所作为者“伴食宰相”“冠带木偶”。“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点解决乱作为、乱用权,在根治腐败的同时,治理不作为、慢作为,慵懒懈怠,尸位素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敢抓敢管,攻坚克难,“做发展的开路人”。权力就是责任,地位就是辛苦。要把权力和地位当作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今日事今日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谋事创业,立德立功。为官不为、好人主义、得过且过都是为官之耻,要坚决摒弃。
第三,权力是公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权力姓公,只能为民所用。公权不私,谋私即盗。要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的关系。权为私用,权力寻租,终将受到制裁。我们要牢记权力姓公,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这个“红线”。行权必须公平,公平正义是核心价值观的“压舱石”。
第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邓小平同志曾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权力是把“双刃剑”。古人说,权力是魔棍,正用则成事造福、身安,错用则祸国殃民、害身。国之重器不可不慎。党的历史也证明,邓小平用权开辟了改革开放新时代,“四人帮”用权十年浩劫;周恩来、焦裕禄用权为国为民,周永康、薄熙来等用权谋取小集团利益,废法害国。所以,领导干部要敬畏权力,慎对权力,慎用权力。
领导干部要正确行使权力
权力是公器,必须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正义。
一是用权为公,公正用权。公生明,廉生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制度是我们党立党为公的具体体现,党员干部必须自觉的、坚决的贯彻执行。在行使自由裁量时,要以机会公平、权力公平、规则公平为准绳,不偏私、不阿附,坚持真理、正义、公道,做到正气浩然。
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谨慎用权。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组织制度,也是保证正确行权、正确决策的制度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理解和学会运用民主集中制行权用权,特别是在“三重一大”问题上更要坚持这个组织原则,善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决定。既要防止民主不够,又要防止议而不决,做到民主和集中有机统一。要进一步建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扩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扩大人民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权利,提高决策的公信力、科学性和正确性。
三是铸牢纪律法治意识,依法用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有权不能任性”,必须用纪律法律约束自己,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特别要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制度,敬畏“红线”,恪守法纪,成为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依法治国。
四是自觉接受监督,慎细慎微廉洁用权。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党员干部要牢记共产党人的权力观,认识到权力的两重性,常思权力之戒,常鉴乱用职权之害,行权用权时要遵守有纪律制度。特别是在权力监督的空白区绝不能姑息侥幸,越是无章可循,越要如履薄冰、慎之又慎。民谚所谓“天知地知岂为不知”。必须自警自省,慎细慎微,自觉主动地接受各方面监督,真正做到有权不谋私,有权不乱用。
领导干部要提高履职用权的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好干部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毛泽东同志所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出主意,就是抓方针;用干部,就是抓头头。抓住了这两条,也就抓住了做领导的根本。
一个是要善于出主意。领导干部要在重大决策上发挥关键作用,体现谋断能力和决策水平,必须在学、思、听、断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方面通过学习、思考,调查研究,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创新思维,在总结实践的经验、教训中悟出道理,提高认知能力,拿出自己的主见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要会听、善听,能听逆耳忠言,“从谏如流”,在交换、比较、反复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判断、选择和决策。
另一个是要善于用人。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在正确的用人观前提下,用好人的关键是识人。中国政治家在识人辨人上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等就是总括。我们党总结出许多用人的成功经验,明确德才标准、实绩标准,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放到合适岗位上,激发干部敬业奉献。今年又出台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奖能优、罚庸劣、树正气,进一步完善了从严管理干部队伍的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此推动形成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政治生态,使每个干部产生一种“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退不下”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