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程忆:本土创意力量的黄金拍档

2016-01-22 11:43逸舟
创意设计源 2015年5期
关键词:客户设计

【题记】

黄伟,1991年进入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就读“销售与设计管理”专业,担任过团支部书记,199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97年入职“奥美上海”,是奥美培养的第一代本土创意人。曾任华扬群邑(GroupM Interactive)创意总监,盛世长城实力传播创意副总监,先后获2006 NEWYORK广告节金奖、2007联合国公益大奖(UNDPI)、2005年龙玺全球华文广告金奖等重量级奖项,2006年自主创业建立“汉唐国际”。

去年,因为参与策划市教委校园文化节的一场“真人图书”活动,我结识了这位“创意伟哥”。他以《笔尖下的中国》为题,畅谈视觉设计中的中国元素,中国气派。图文声情并茂,议论风生,绝对“精彩一课”!教委第一时间在网站上送出,又制成光盘作为样板,推介给职教圈。

此次应《创意设计源》之约做校友专访。未及深谈,黄伟推出了另一位校友程忆。他称程忆是自己的黄金拍档——一位比他小一届的学妹。“我们都是美校的,师出同门;念书时并无交集,在职场搭档,联袂创意创业,一晃却已十多年。说说我们俩,或许更有意思”,黄伟说。

很好,专访的对象转为一双,我窃喜。

他们同为国际知名设计总监,黄伟曾荣获“中国十大创意总监”称号;程忆则有“中国十大美术指导”美誉。2006年,年届而立的他们,斩获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国际金奖——美国纽约广告节金奖,博得国际设计界的首肯,其后赢来创作高峰,多有佳绩,《Art Value》谓之“领先时代10年的设计”,更给欧美吹去了一股中国风、亚洲风。

2009年6月,世界最权威设计奖项D&AD设计奖在英国伦敦揭晓。群雄逐鹿,竞争异常激烈,最终,中国内地本土创意团队带去的顽皮套套“麻烦制造者”系列包装设计胜出,将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大中华区唯一一支宝贵的“黄铅笔”收入囊中(图1)。

“汉唐国际”自此声名大噪,也奠定了黄伟和程忆在业界的地位。后来,黄伟又成为获得联合国公益大奖(UNDPI AWARD)第一位中国人;2011年,他受邀担任New York Festivals设计评委。

作为亚洲创意先锋,他们的设计作品被收录于各大设计年鉴、书籍和展览。你可以从诸多大品牌的设计里发现黄伟和程忆的作品:adidas、Mercedes-Benz、GM、BOSE、Panasonic、WWF、Yahoo、Expo 2010……

在中国,连续获得如此多殊荣的,目前还没有别人。

【访谈】

逸舟:还记得美校的学习生活么?有什么难忘的回忆、印象和影响?

黄&程:刚进工艺美校,所有同学感觉像进入了艺术天堂。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学校自由、浪漫的校风和强大的师资阵容。

先说校风,没有刻板的填鸭式教育,没有死记硬背,有的是对艺术理想的追求,有的是对艺术大师的崇敬。当时我们的偶像不是日韩明星,不是“奔跑吧兄弟”那样的烧脑节目,而是梵高、莫奈、高更。

再说师资,当时,我们都称老师“先生”,女老师也这样称呼,比如当时班主任陈敏,我们也尊重地称“陈先生”。这大概是一种古风的延续吧,我们引以为傲。希望这样的“师道尊严”能一直流传下去。当年影响我们的有很多老师:比如余友涵、丁乙、陆珺玖、王珠珍等等,举不胜数。他们的一笔一捺,在我们心田里培植的是对艺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种下了艺术基因。今天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他们当年的言传身教。当年很接地气的事情是:我们一帮男生都是在他们的画室里边吃火锅边画画,就这样成长起来的。

最近在丁乙艺术展上,我见到了多年未见的余友涵老师,特别地开心。

逸舟:能谈谈毕业后的学习经历和工作履历么?

黄&程:我在学校时,专业成绩还算优秀的,毕业后仍感到两眼一抹黑。现实与遐想中的社会和工作,有着巨大差距。职场和学校,性质完全不同,在学校,老师是大家的“保护伞”:做得好,会受到表扬;做得不好,老师会帮,会忍。但一到工作岗位,老板要的是最快出绩效,你没有打好基本功,做错了3次,那就基本没戏了。当然,如果及早在学校打好基础,会在职场一鸣惊人。

我们在很多本土小公司历练过,也在国际4A大公司“镀过金”。投入了十多年青春和汗水,获得了多数人的认可。我想说的是,在职场,靠谱的人比有才的更受欢迎。

送大家自我激励的一句话:“当年我们以学校为荣,今天学校以我为荣。”

逸舟:你俩有非常丰富的创意策划经历,服务客户多为全球500强企业,请说说设计生涯中的故事。

黄&程:全球500强企业都希望在中国市场分得一块丰厚蛋糕,而很多新品牌进入中国前,中国人对他们是陌生的。因此如何让这些品牌开拓中国市场,建立知名度是最迫切的。

比如我们服务过的Swatch手表,2008想抢占一线城市,扩大市场份额。我们给的最高效的办法是在市场上能够引起话题,引发消费者的关注度,从而去抢占别人的市场。

那么必须有出人意料的点子。我们借势北京2008奥运,隆重推出Swatch北京 2008奥运系列纪念腕表,以特殊方式邀请全球一同参与盛事。该系列腕表首次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精髓为灵感来源,结合奥林匹克理想的诉求,运用Swatch国际时尚最前沿的设计触觉,为热爱文化、艺术和体育的人们完美呈现珍贵的献礼。就中国元素的运用而言,正好是我们学工艺美术的专长,中西合璧,恰到好处。endprint

逸舟:“麻烦制造者”(Trouble Maker),创意灵感如何产生的,它胜在何处?当年包装设计类奖项中为大中华区赢得了唯一一支宝贵的“黄铅笔”,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黄&程:“麻烦制造者”创造了一个大中国区的纪录——一件作品同时摘得2大铅笔奖项,One Show Design和D&AD,这是中国设计界的骄傲。很高兴“麻烦制造者”在角逐奖项时给国外同行制造了不少麻烦,在它参加的奖项类别包装设计里几乎席卷而过。尤其是One Show Design和D&AD这两大个奖项是不分产品类别的,全球所有优秀包装齐聚一堂来争夺原本就少得可怜的铅笔,包括最精彩的欧洲和日本包装。“麻烦制造者”顶住了像iPhone这类强大的著名对手。我参加了伦敦广告节和D&AD的颁奖礼,大屏幕上播放的入围作品,件件都很出色,而幸运的是来自中国的“麻烦制造者”最终给他们带去了麻烦,可谓狭路相逢,亮剑者胜。D&AD评委主席连赞3遍good job!!! 我们团队很喜欢银铅笔和黄铅笔。因为他们是最难拿的奖项,我们的客户也喜欢伦敦广告节的“女神”,因为最像奥斯卡。

逸舟:有没有可以让我们分享的创业故事和心得?

黄&程:最好的创业状态是清楚自己的目标和特长。在我们看来,“创”和“闯”有一定的相关性,主动性强的人通常会多一些闯劲。

2006年之后,我们就进入了“闯”的状态,在告别衣食不愁的4A公司情况下,一群年轻人跳出来做一家创意公司,也算是一次跳跃。我们期望创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一流创意公司。有梦想,就会有艰辛的付出,当然也会有回报。

目前公司已经经营了8年,从最初的设计演变到搭建了一套可以设计、制作、传播的整合系统,全球500强客户纷至沓来。我们经常和客户在厂里琢磨开发产品。经过很多年合作,客户和我们建立了共同成长的合作关系。我们也不断转型调整,主动地去满足客户的和时代的需求(图2、3)。

我们给年轻人的建议是必须在了解自身优势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与客户尝试合作。如自身定位不清晰,也没有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切勿操之过急。

逸舟:您担任很多活动的评委、顾问,对本土设计和世界设计领域有何观感?或者说,您的设计观,您创作的标准是什么?

黄: 我们的创作观是“创意,不互动则死”。无论是平面创意,还是户外创意,我都遵循必须“和人互动起来”的原则,“互动”不应只限制在网络创意上,而应让作品与消费者互动,更像是娱乐或行为艺术,让每个人参与到创作里来,才符合这个新时代。我创作的作品都很互动。很幸运,而且它们都获得国际大奖了,也佐证了我的观点是潮流、趋势所指。如06年的Newyork金奖“火柴”、07年的联合国公益大奖的“极地动物插座”(图4、5)。One Show银铅笔奖的套套也是让消费者在使用前,撕开的瞬间,会心一笑。广告传达的理念就达到了。评委也是人,互动类的东西容易被触动,这恐怕是未来创意的一种趋势。

程:1.懂生活,才能懂创意! Big idea 大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中。所以我们鼓励大家,好好享受生活。特别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有定期的分享会,让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2.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经常跟大家分享各大国际奖项的作品,好的art表现手法,甚至是新技术在广告中的应用,来了解国际广告趋势。

黄:每次参赛或者当评委时和世界一流的创意大腕们交流,虽然彼此文化和语言有差异,但大家都认同一个标准:杰出创意有一切可能,但必来自杰出的策略和消费者洞察(图6)。

逸舟:在广告设计领域打拼多年,理想和现实之间有没有碰撞?其中印象深刻的例子?

黄&程:我们往往想把最好的创作和设计献给客户,但客户有50%的概率会拒绝你,因为他们会有他们的考量,比如预算、时间、成本、执行力等等。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妥协还是拒绝?

记得有一次客户拒绝了我们的提案。我打个电话给客户问:你要好苹果还是烂苹果?并真诚地请教客户,能否多给一点时间和预算,我会以好苹果回报他,否则我只能告诉他,那只能给他个烂苹果了。客户也被我们的这种为他着想的态度所折服。最后满足了我们的想法。当然那案子最后圆满成功(图7)。

这说明,不妥协,是创意人员应该坚守的。市场不像校园,博弈更需智慧。

逸舟:前年4月,您曾回母校宣讲《从上海到伦敦的创意之道》,您也在许多院校做过巡讲,与今天的大学生对话,您有何感想?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什么话要说?

黄&程:虽然当下的院校教育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从你踏入艺术类院校开始,就给了每位学生足够足够开放的舞台。我们非常感激工艺美校给予的丰厚养分,让我们在日后

的社会经历中,握有许多先天的美学优势。

我们庆幸的是早在1997年就进了奥美上海和盛世长城/实力传播。在以后打拼的十多年里,我们发现一个秘密:和那些来自复旦、同济的名校学生相比,工艺美校毕业的学生不落下风,甚至在某些专业领域,我们更有优势,更有热情。这也和学校重视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分不开。再次感谢母校的栽培!

我现在招聘新员工时,会特别留意我们的师弟师妹,并会特殊优先招聘和关照。这是学缘所系,也是母校的优良传统,记得当年我初进奥美,就是获得师姐黎音的提携,她比我大六届。我比程忆大一届。程忆的三个助手也都是工艺美校的师弟。所以我们也会善待我们的师弟妹,并希望大家未来能继续发扬下去。

逸舟:对今天的学弟学妹,您有何建言?黄&程:给在学校里的你,8个字:“想人未想,创人未创”,年轻创意人在主业领域要有一些冒险精神,你的“名片”就是你的创作作品。和你的长相无关,和你的身高无关,和你的衣着无关,用你的作品告诉别人你是谁吧!

校园时光是一个人最有能量和激情的时间点,在自己电力最足的时候,浪费自己的光阴是件很愚蠢的事情,我建议你们在学校里多学一些软件,和好朋友组成自己的创意社团。做别人不会不敢的事情,你就有价值。

让机会主动来找你,而不是你去找机会。关键是别人教你的教条没用,路要靠自己走,凡事早尝试,别等到机会放在你面前时,你什么都不会。

逸舟: 面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职场新人,您想说些什么?

黄&程:社会很残酷,竞争很激烈,走上社会的新人请记住4个字“主动积极”,按此工作1-2年,你就能看到你结出的丰厚果实。

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那是退休的想法。主动积极是畅行无阻的不二法门。

另一个秘诀是:新人首先要选对好的公司,如果你一时进不了好公司,那就选对一个好老板。如果你很不幸也找不到好老板,那最差你也得找个好搭档。

如果你碰壁了,不要灰心。因为所有成功者都是从失败中爬起来的。

忽然想到德国的一位设计大师迪特尔·拉姆斯(Dieter Rams)。在工业设计乃至其衍生设计领域,他的影响力犹如手持戒律的摩西,长久以来受人崇敬与膜拜。他的十条关于“什么是优秀设计”的总结与凝练,更被众多创意设计人奉为启蒙与净化心灵的精神指引。

黄伟告诉我,他时常咀嚼此中深意,并且特别欣赏和推崇其中的第一条:“优秀的设计应该是创新的(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他说,这也是他对自己和团队给出的作业准则。endprint

猜你喜欢
客户设计
BUBA台灯设计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机会
机会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请问您怎么称呼
23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