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红 李思志 李尚英 马婧
摘要:本文以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为例,研究我国本科生对MOOC的了解接受程度、学习MOOC的经历、影响学习MOOC的因素,明确现实情况,并给出相应的推动建议,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采取相关措施推动本科生对这一优质共享资源的利用,提高课程通过率。
关键词:MOOC;本科生;调研问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81-0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的简称。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送到世界各个角落,不仅提供免费的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2012年,MOOC在国外呈现井喷式发展,目前我国也有MOOC学院、清华“学堂在线”等平台推出众多优质共享课程。MOOC这股在线学习浪潮开启了学生参与在线课堂的新纪元。
清华大学“学堂在线”MOOC平台的注册学生中,有78.5%是社会人员,21.5%是在校学生。果壳网的一项针对MOOC中文用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用户占到总人数的55.54%,使用者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了80%。也有数据显示“中国式慕课”已覆盖300万在校学生。虽然MOOC吸引人,但最终完成在线学业的学生比例并不高。就课程完成状况来说,果壳网调查显示只有6%的人完成了完整一门课程。杜克大学开设的《生物电学:定量方法》通过率不到4%;麻省理工学院的名课《电路与电子》完成率也只有4.62%。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有效学习者(获得证书的和学习过程中表现比较活跃的)平均占比9.76%。梅耶(Meyer,2012)报告称,在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的MOOCs中,学生退出率高达80%~95%。在欧洲,MOOC通过率最高的5个国家其实也并不高,比如希腊为13.6%,西班牙为13.1%,斯洛文尼亚为13.0%,德国为12.8%,捷克为10.1%。[1-6]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并分析,研究我国本科生对MOOC的了解接受程度、学习MOOC的经历、影响学习MOOC的因素,明确现实情况,有助于采取相关措施推动本科生对这一优质共享资源的利用,提高课程通过率。
一、调研过程
面向上海财经大学的本科同学,共收集了361份有效问卷,男女比例约为1:2,与全校男女比例基本一致;样本的年级组成为大一到大四的同学分别占26%,31%,27%和16%。参与问卷调查的来自我校各个不同专业,36%的同学是来自经管类专业,其余同学基本均匀分布在计算机类(12%)、数理类(13%)、财会类(13)、金融类(14%)以及其他专业(12%),专业分布情况与全校数据相似。问卷调查具有随机性和一定的代表性。
二、对MOOC的了解接受程度状况和分析
被调查同学中,对不同MOOC机构的课程做过比较详细了解的人在361人中只占到了17个,其余同学中,选择“了解过一些课程”的同学数为180,略多于选择“完全不了解‘慕课是什么”的同学数为161人。说明MOOC在财大本科生中的推广程度并不高,主动接触、了解MOOC的同学虽然不少,但是广泛涉猎各种课程,深入学习了解的同学只占了非常少的一部分,大多数同学只是对MOOC有浅层次的认识。
关于MOOC的好处,数据显示,学生普遍认为MOOC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这个特点也是网络课程诞生的主要原因和目的,同学们希望能够自己安排时间,在空闲的、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学习,而不必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上课。其余的三个好处,“可以获取自己想学习的任何知识”、“可以接触到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和“低成本”得到了非常接近的分数,反映出MOOC真正吸引同学的不只是其内容和来源,更重要的是视频课程这种形式,其便捷性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青睐。
关于MOOC的弊端,大部分学生认为靠自觉无法坚持,这启发我们可以在MOOC设置中加入监督学习的功能。得分第二的弊端为“视频制作无法针对有不同学习基础,对难度有不同需求的学生”,这部分同学可能是在学习MOOC的经历中有难度与自己不匹配的情况,感觉重复学习或太难不能掌握。一小部分同学选择了选项“虽然可获得认证证书,但是很难获得社会认可”,得分最少的选项为“视频制作不够精良,没有及时更新”,这一方面反映了同学们对于MOOC内容和视频质量并无特殊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网络上受欢迎的课程质量都还不错,符合大多数同学的要求。
三、学习MOOC的经历状况和分析
关于本科生学习MOOC的门数,有44%的人选择“只是开了个头而并没有坚持下去”,所占比例最大。学习过1门MOOC的同学占了16%,学习过2~4门MOOC的同学占了15%,学过5门以上MOOC的占5%,剩下20%的同学完全没有学习过MOOC。由此可以看出财大本科生中学习过MOOC的同学还是占了大多数的,有不少同学还完整学习了超过1门的MOOC,由此看出学生并没有将MOOC作为主要的学习工具,仅仅是作为增加知识、辅助自学的工具。
关于学习MOOC的原因,可知,学生中大部分人是因为自己对某些知识感兴趣而主动学习,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好奇而尝试,得分第三的原因是为了练习英语听力而尝试。这三项都属于由于某些兴趣或需要而主动去学习MOOC的。说明MOOC存在的价值还是被学生所认可的。但结合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虽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自觉性却不高,导致虎头蛇尾难以坚持。因此,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与MOOC的学习成效的关系并不大,因为其中还有学生的自觉性的影响。同时,有小部分学生学习MOOC是希望得到MOOC机构的认证证书或者因为老师讲的不如MOOC,还有24名同学学习MOOC是因为课程设置要求观看MOOC视频,选择这三种原因的同学并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而选择了MOOC,说明MOOC若想吸引到这部分群体,其师资力量以及认证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有很大影响。
在我们调查的同学中,有82%的同学选择晚上学习MOOC,8%的同学选择下午学习MOOC,而在上午、中午和半夜学习MOOC的同学各有3%左右。绝大多数同学学习MOOC的时间段是晚上,是学生自习集中的时间段。
共有210名同学学习了国外知名大学推出的MOOC,168名同学学习了国内知名大学推出的MOOC,学习国外MOOC的同学明显多于国内MOOC的同学数,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外知名大学推出的MOOC质量更高,对于我校同学的吸引力更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校同学的英语能力较强,授课语言不是影响同学选择MOOC的决定性因素。
总的来看,学习“国外知名大学,课程相关”的同学数最多,为112人,学习“国内知名大学,课程无关”的仅有65人,因此,国外知名大学推出的,与所学课程相关的MOOC在财大本科生中最受欢迎。
四、影响学习MOOC的因素及分析
在影响学习MOOC时间长短一题中,有203人选择了“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188人选择了“讲解是否生动有趣吸引人”,可见若学习内容是自己需要的,且讲解吸引人,则大多同学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学习MOOC。得分第三的选项为“课余时间多少”,其余“视频质量”、“课程设置和难度”和“作业量”三个选项得分相对较少,说明同学们在学习MOOC的体验中,这三项基本符合自己的要求与预期,或者同学对于这三项并没有特别的要求。
关于学习MOOC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除了“自身需求”这个因素得分最高,其余各因素得分差距并不大,说明大多数同学选择学习MOOC是由于自己有对某些知识的需求,然后再去寻找有无相关的MOOC视频。其余四个因素中,得分较高的两个是“‘慕课来源高校的名气”和“授课教师”,说明学生第二关心的问题是推出该MOOC的高校和教师是否有名,著名的高校和教师被认为是高质量MOOC的保证。得分最低的两个因素是“‘慕课平台或机构”和“授课语言”,说明财大本科生的英语能力较强,完全可以接受英文授课的视频,因此,我校在推广MOOC的过程中可以大胆引进优秀的国外课程。
关于没有坚持MOOC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没有人监督学习,产生懈怠心理而放弃”,而“发现的内容不是自己需要的”、“难度与自己不匹配”和“讲课方式不喜欢,没有兴趣继续学习”这三个原因得分相近,都不足最高分的一半。也就是说同学放弃MOOC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MOOC本身的内容、难度或是授课方式,而是自身由于缺乏自觉性而放弃。MOOC的课程制作基本符合大家的要求,若能够坚持学习,才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一方面可以考虑在慕课中加入监督机制,另一方面,继续提高MOOC的视频质量,在课程的授课内容、方式上更加吸引人,以追求更高的课程完成率。
参考文献:
[1]袁松鹤,刘选.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
[2]MOOC学院.果壳MOOC学院发布“MOOC中文用户大摸底”[EB/OL].(2013-11-22).
http://www.haokoo.com/We-Media/42302.html.
[3]MOOC能推倒围墙吗[EB/OL].(2014-11-08).
www.zhixing123.cn.
[4]李艳,张慕华.国内外代表性MOOCs项目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3).
[5]姜朝晖.MOOC高辍学率亦不妨理性看待[J/OL].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4-9-23.
[6]彭德倩.数据显示“中国式慕课”已覆盖300万在校学生[N].解放日报,201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