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我国的教育制度在不断完善,新课标对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又给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传统的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将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和实践。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是一个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级的整体质量如何,管理措施的直接体现。在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具体的管理制度,不断灵活管理方式,创新工作方法,以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面对学生,班主任应以诚相待
小学生刚入学时,班主任是一个威严的角色。此时教师如果能够好好把握机会,在小学生中树立威严,今后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将会十分顺利。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学习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对在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也应当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种鼓励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具体的物质奖励。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贡献和成绩,分等级给予奖励。教师也要在活动结束时履行自己的承诺,给学生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严,获取学生的信任,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比如在六一儿童节时,班主任可以答应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给他们一份节日礼物。节日当天,班主任应当及时将礼物送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好好学习,肯定学生过去的成绩,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也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有助于今后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
二、在管理班级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在对小学生进行管理时,班级里总有几个蛮横脾气的小学生让班主任头疼。这些学生往往有这样的共性:他们对教师的耐心说教不感兴趣,也看不到教师的威严,对于教学中的内容也没有兴趣,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更是漠不关心。针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是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们,而不是一味地说教,要让这些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教师的教导,改正自身存在的错误。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尝试让这部分淘气的学生充当班干部,以身作则,成为同学们的榜样。用这样的职务来约束他们的言行,比直接强硬的管理效果更好。让这些学生一改原本的态度,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器重,并且帮助教师处理班级上的其他事情。这样看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创新管理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提高班级的管理质量。
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到学校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特别是在班集体的劳动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如果教师一味地动员学生参加劳动,会引起学生们的强烈反感。此时班主任可以积极参与到劳动中来,以身作则,学生们一起动手,一起劳动,让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中,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当重视学生的日常生活,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有的学生在班级内部表现良好,但是一回到家便开始闹个性。针对这样的现象,班主任应当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免影响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育。
四、联系社会发展趋势展开管理工作
当前社会的竞争环境下,每个角落都充斥着竞争,面对适者生存的环境,教师有义务让小学生及早适应社会环境,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心态,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应对今后所面对的社会环境。班主任在培养竞争的积极心态时,可以利用竞选班干部的机会,让全班同学踊跃报名参加。班干部实行轮流制,每个同学都可以当一天。这样实行一轮下来,班主任可以有效掌握班干部的候选人。在每个学生一天的班干部任期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为争当班干部争取机会。当整个轮流充当班干部的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通过公开投票的方式确定班干部人选。如果选出来的班干部不能以身作则,还可实行更换制。一个学期结束,对于工作表现良好的班干部,下学期可以继续留任,对于表现不好的,则免职,下学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选拔替换。
五、小结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还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教育制度不断革新,过去那种不完善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环境,这就要求班主任应该及时调整方法,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集体的整体管理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长春市宽城区上海路小学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