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 共同探讨

2016-01-22 20:58许加才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计算题竖式正确率

许加才

一、仔细观察,找出混合计算错误的原因

三、四年级的混合运算内容虽然不同,经过六年的探讨,发现他们有共同的错误,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习惯性错误等。

1.上课不专心,知识没掌握

不管是竖式计算、口算还是混合运算,它们总是与其相应的知识密切联系的。例如竖式计算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等。如果这些知识没有专心听,计算时必定会错误百出。

运算顺序是混合计算区别于一步计算题的关键。学生没有掌握这些概念和正确的运算顺序,即使每一步计算结果正确,最终还是错的。例如:4+4-4+4=0。这就是没有掌握同级混合运算出现的错误。

熟练、正确的口算是计算正确的基础,任何一道混合运算或是竖式计算都可以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题。“乘法口诀”和“十以内的加法”不熟练,是造成计算错误的最大杀手。

2.注意不稳定,大意又粗心

学生考试没有考好,问他们原因,都知道是自己“粗心”。造成“粗心大意”的原因既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又有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上的原因。

计算时,学生首先感知的是由数字和符号所组成的算式。小学生感知事物特征时往往不够精细,比较笼统,而计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枯燥单调,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计算52×36时,学生的竖式经常会抄写成53×26。还有些学生总会在横式上面忘记写答案,这也是考试扣分的地方。

四年级学生学习了运算律之后,经常会为了简便计算忽略了计算的正确,尤其遇到“0”和“1”时,学生在计算时忽略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例如遇到25×4÷25×4,很多学生会得出25×4÷25×4=100÷100=1,就是为了“凑整”而忽略了运算顺序。

书写不认真也是很多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连续六年教的三届学生都有不少学生会把“0”和“6”互错。

二、共同探讨,教会学生正确混合计算

混合计算正确率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让学生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多层次、多方位、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1.踏实教学,牢固掌握计算的知识

首先,要重视数的认识。一些中、高年级教师往往忽视简单的数的认识,觉得学生一定能够掌握好。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认知水平来代替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是进行简单“数的认识”的教学。只有认真踏实地上好每节课,让学生认识万以内、亿以内的多位数,并明确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位关系,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读法和写法,才能教会学生正确的计算。

其次,要教会学生理解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例如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等,尤其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一些老师忽视了让学生自己写乘法分配律这样的等式来体验,导致学生没有理解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方法。

再次,还要让每位学生掌握计算法则。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乘数的个位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乘数的十位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个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等。

混合运算最关键的是理清运算顺序。运算的先后次序是一种规定。例如算式里,只含加、减法和或乘、除法的同一级运算,就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还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运算等运算顺序,这些知识不能只是说教,而是通过踏实的课堂教学来完成,通过例题的踏实讲解来实现,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来熟练。

2.细心讲解,牢固掌握计算的算理

在混合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没有什么算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还是出现275-75×2=200×2=400这样的错误。竖式计算也是如此。如教三年级数学52÷2的竖式计算时,第一步,先按算式上的数目摆出5捆小棒(一捆10根)和2根小棒;第二步,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怎么分,每份是多少。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先分什么,再分什么;第三步,边操作边口述过程,先把5捆里的4捆分好,再把剩下的1捆拆开和另外2根合起来分;第四步,将口述操作的思维过程在算式上展现出来,52÷2=26;第五步,根据操作过程列出竖式计算,竖式里每一步表示什么,都要让学生自己弄明白。

3.不厌其烦,牢固掌握口算、心算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乘法口诀表内的乘除法,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即使到了三、四年级,带着一些“后进生”基本口算的准确和熟练程度,直接制约着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计算的正确率。熟记25×4=100和125×8=1000等,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4.讲求实效,混合计算练习形式多样

要学生掌握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计算能力,既要进行一般的练习,更要做一些以灵活的思维活动为主的练习。例如混合运算中经常有一位数除几位数步骤,商中间或商末尾有0的除法是教学的难点,像236-318÷3,一些学生会把318÷3=106中间的“0”丢掉错误的算成236-318÷3=236-16=220。

每次新授课结束时,要做一些典型的、学生容易混淆的题目,将一些相近、相似、易混、易错的内容组织在一起进行对比练习,以便区别异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108-8÷2,(108-8)÷2等。

三、结语

形式多样,引发兴趣也是混合运算正确率提高的有效方法。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起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例如课后的“算24点”,一定要给学生时间玩这一个游戏,让学生产生兴趣。

要学生学好混合计算,老师就要踏实地上好每一节计算课。长此以往,学生混合计算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计算题竖式正确率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两步计算题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化学计算题解法归纳
畅想2019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创新与坚守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