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云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探索性学习,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本文试图就创新精神的培养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的语文教学要求极大的提高。根据最新的教学计划方案显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成了高中语文课堂的重中之重。只有传授“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般的创造性思维和广阔的想象力空间,学生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性人才。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了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对于我们来说何等的重要。
一、领会语文课的性质定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了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社会交际的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它是每一个成员一天也离不开的。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语言作品”充当文化传播的工具,实现着跨时空的交际,从远古先人传到子孙后代,从个人之间扩展到世界范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的交际作用不但不会减弱,反而越来越大。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语文的这个新性质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等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高一语文散文单元学习《荷塘月色》《灯》时,指导学生写托物言志的散文,命题题目是:“柚果飘香”“春笋”“镜子”“桥与虹”“渡船”“露珠”“车站”“台阶”等一大串,供学生自由选择和参考。这些文题,都可写出双重甚至多重意义,可以从自然、人生、社会角度,发掘深层的意义,而这正是命题的本意。这需要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界定、去推演、去引申,这个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创造过程。
又如,高三语文总复习时,借助整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写出创新作文,借用“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强”这一原理引出一个人对人不礼貌(作用力),就会遭到更大的不礼貌(反作用力),或是越是逆境,越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再是运用四则运算去审视人生。人的一生充满了“加减乘除”。这个“加”和“乘”分别代表小小的成功和极大的成功,而“减”和“除”则分别代表小的挫折和很大的挫折。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思想漫步”,情境迭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构思出一篇篇观点新颖、见解深刻的好文章来。
又如在讲新诗的时候,就抄了卞之琳的短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让学生在认真诵读,反复诵读之后,体会出其中的意味来。这时学生有的在深思,有的在议论,有的在动手写,不久就让学生说出这短诗所表达的意思,有的学生认为人成了别人的风景的装饰品,装饰了别人的,人自己不能主宰自己,那么这就表现一种人生的悲哀;有的学生认为作者是从虚处着笔,实际是写了一个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众多眼球、体态轻盈、风度翩翩的美人。他们说出之后,我马上给予肯定,并说一首短诗就能有至少两种以上的理解,这既符合诗歌的多义性,也符合这首诗重在“相对”上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这就要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阐释自己对诗的独特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在语文课堂内外,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浑厚的兴趣之后,才有可能有所创新。在讲习题时,曾遇到过对李商隐的《柳》和曾巩《咏柳》的比较,题目设置比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我便改变方式,不从设置的题目出发,而是让学生讨论诗中的柳是什么节令的柳,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引导,归结到正确的理解。并打开思路,让学生分析课中柳的特点,从而水到渠成地归结到题目的设置上。课堂内如此,课堂外也应是如此。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仅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在于进一步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所学知识,并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征文、演讲、辩论、读书活动、诗歌朗诵等活动,创办文学社刊物,为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积极创新提供了广阔的
空间。
总之,如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我们的教学就能从单一的掌握知识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就成了问题的关键。研究性学习正是培养、展现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我们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它能使创新之树常青,创新之花常开。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路就在我们脚下。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包建新.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