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培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后人汲取文学营养的源泉。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精神文明同样需要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是发展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经典的古诗词中所熔铸的民族精神和对生活的思考,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诗词中的魅力能够深深地感染纯真而幼小的心灵,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鉴赏诗词中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以“诵读”为引线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诵读法已经成为理解诗词含义、掌握诗词主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反复大声朗读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领悟诗词的含义,而且还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和道德取向。
首先,从形式来看,诗词讲究韵律美,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押韵使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通过诵读,学生能充分感受诗词的美妙,体悟其中的审美价值,从而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其次,从内容来看,诗词主要有写景、状物、抒情等几类,用精炼的语言概括现实生活,从艺术的角度赋予生活浪漫的气息。诗人对现实和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受到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要重视诵读在诗词教学中的作用,鼓励学生经常诵读。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时,首先,教师可以进行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这首诗的情感。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诵读。随后,再以诗的形式和内容两条线索展开,让学生谈谈诗的韵律美、绘画美和表现的思想感情。值得一提的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抓住古诗,还要关注作者及创作背景,这对把握主题有重要作用。这首诗前两句对比秋天“荷花”的凋零和“菊花”的坚挺,后两句话锋一转,引出“一年好景君须记”。菊花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告君之句的醉翁之意是什么?通过多次朗读可以发现,诗人意在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遇到挫折不气馁、奋发向上的主题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以“鉴赏”为深入点
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积淀下来,以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和深刻的内涵内蕴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品格。诗词鉴赏不仅是充分发掘诗词多重含义、丰富文学要义的方式,也是探讨诗人思想情感、研究历史的深入点。鉴赏诗词意在通过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经典诗词的理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诗词的价值,并能在鉴赏中体会其中的人文情怀,例如古人对生活的看法、内心的修养及为人处事之道。
以“鉴赏”为深入点的诗词教学不仅能延长学生对诗词情感的体验,还能开拓思维,提升感悟。因此,教师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词的构词艺术、创作特色及思想情感,帮助他们充分感受诗词的多重艺术魅力。诗词鉴赏一般可从语言风格、行文技巧、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展开,主旨是鉴赏的核心内容,必须首先弄清主旨。例如在《赠汪伦》一诗中,全诗以叙事的手法展开,并运用对比的手法(桃花潭水的千尺深和汪伦对我的情意)来突出“我”和汪伦的情谊。通过分析,学生能够把握诗的主旨,感受到二人之间的深厚情意,并反思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友谊,由诗词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这就是鉴赏的升华。
鉴赏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研究诗词的热情,教师就必须不断创新鉴赏的形式。诗词的美不仅在于韵律美,还在于意境美。以王维为代表的诗人将“诗”与“画”完美结合,使诗词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此为突破点,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述画插图,体会诗的绘画美。例如杜甫的《绝句》一诗,不仅运用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早春图,还赋予此画鲜明的色彩,展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可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来绘画,其意义在于鼓励学生用生动形象的图画表达抽象的诗词,在此过程中,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再三咀嚼体会和感悟内在含义,在绘画的同时掌握内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鉴赏把学生的认知从表层深入到了内在,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它不仅着眼于学生对诗词基础知识(如诗词的朗读、翻译等)的掌握,更侧重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文化内涵。
三、以“探究”挖掘内涵
传统语文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常常使诗词学习陷入一潭“死水”中,课堂失去活力,“活水”难以引入,更不要说激起新的思维“涟漪”。探究法的提出意在倡导教师打破这一尴尬局面,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淡化教师在课堂中的决定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探究要求教师能够独辟蹊径,引导学生以全新的形式深入探究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诗词的价值。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领悟诗词多义性内涵,还能通过合作培养合作意识、领导意识和服务意识。
从探究的内容来看,教师要不断引入新鲜的元素,以新颖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古诗词的内涵,以便学生能从中借鉴有价值的思想。教师可以将诗词与音乐、美术、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全新的感受,使学生领略诗词在不同形式中的生命力,汲取其中别样的人文精神。例如在学习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旧诗新唱”,通过旋律让学生感受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和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进而引发自己对“背井离乡”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以艺术为载体的人文精神,感悟诗的哲理,体悟生活。
从探究的形式来看,要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合作探究,以综合展示的形式来呈现探究成果,以师生共同打分的形式来评价活动,通过合作—展示—评价这个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人文素养。仍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围绕古诗背景、情景再现、主题深入等环节展开。在活动过程中,各组学生要发扬合作精神,既要着眼于个体的能力,又要考虑到整个小组的利益,协调个体和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合作在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树立集体意识。由浅入深的探究活动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是对学生的耐力和毅力的挑战。诗词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培养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在生活中能勇敢地面对挫折。
探究诗词要敢于突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勇于展现自己、表现自我。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诗词的创作背景、历史发展及诗人的思想情感,发现诗词中隐藏的内容,充分感受诗词的价值和时代赋予的新的内涵和意义,从而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黄金时期,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诗词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人文主义情怀的一个基本途径,将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火炬传到了学生手中,在学生心里埋下了文学的种子。诵读、鉴赏、探究等方法的运用,为种子的发芽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开出的花和结出的果正是人文素养。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内涵,不断汲取正能量,培养较高的人文素养,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石莲子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