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问题导向学习法(PBL)的发展趋势分析

2016-01-21 18:01施应玲孟雅儒胡梦淇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0期
关键词:网络技术

施应玲 孟雅儒 胡梦淇

摘要:学什么、如何学、教什么、如何教一直是教育教学界探索的问题。问题导向学习法不仅是学习和教学在形式上的改变,更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根本变化。论文对问题导向学习法在国外发展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对未来PBL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问题导向学习法;网络技术;项目导向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067-03

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认为“问题”是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契机,物理进化的历史就是问题不断展开和深化的历史,他们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以“问题”为红线来展开“物理学之进化”[1]。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在其《数学问题》的报告中,将“问题”看作是科学和数学发展的灵魂[2]。英国动物病理学家贝弗里奇说:“确切地陈述问题有时是向解决问题迈出了一大步”[3]。总之,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常常是问题推动研究、指导研究,问题的深入就是科学研究的深入。

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开始在医学教育方面使用问题导向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随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大学也将PBL应用到医学教育中[4]。从那时起,问题导向学习法(PBL)就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学习方法并一直传承至今,众多成果显示:企业界、医学界、医学教育界及教育工作者都对PBL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度。

一、何为问题导向学习法

孔夫子曾说过:“如果我听,我会忘记;如果我看,我会记忆;如果我做,我将理解。”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角色不同,取得的效果则不同。

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它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的思维模式,从而解决可能发生在现实中的复杂问题。在PBL的环境设定下,学生无法直接从教师那获得问题的答案,相反,学生要进行分组,通过开会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可以以自我为导向,独立、协作地完成学习目标[5]。PBL有以下几项重要特点。

1.设立问题情境。PBL是一种利用问题来触发学生进行学习的教育方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相互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让学习者学习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它用问题来刺激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并促进学生对推理机制的应用,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有“触发器”的功能[6]。

2.以学生为中心的团队学习。当今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学习者将经历一个宽泛的学习过程,从自我指导的学习,到群体讨论、同学互教、教师指导,这种参与式的经历可使得学习者学得更多、理解得更深。PBL将知识的传播从传统的核心知识的说教过程转化为几乎完全以学习者为主的学习形式[7]。教师确实有许多知识或经验可以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也同样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互动沟通来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明确、寻找所需要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个给定的问题[8]。Aubrey Golightly等(2013)为了增强学生在不同的地理规模下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使用了PBL方法。他们利用以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日记和专业笔记为基础的混合式研究方法,探究了南非波切夫斯特鲁姆大学大二和大三两个年级的学生对PBL的认知。研究表明,学生们对于将PBL作为一种教学训练法持积极的态度。有趣的是,女生对PBL的态度比男生更为积极[9]。

由于问题导向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故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单一的“讲授者”变为了“辅导者、组织者、监督者”等多重角色。由于高校较高的“学生/教师”比例,教师面对较多学生,显得力不从心。Jennifer H. Hyams等(2013)在澳大利亚Charles Sturt大学创立的兽医项目上开创了一种“团队促进”的方法。这个方法能够让1~2个教师顺利地管理30个学生,同时维持这个小型PBL团队的学习质量,这依赖于多个组合的统一促进以及团队间的交流、讨论和学生的个人沟通技巧[10]。

PBL被认为是一种系统的、独立的认知活动,即通过处理实际问题来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活动的模式,许多先进的教育体系和学校正试图将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与学生、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学习过程。

二、PBL与其他新技术的融合

在PBL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问题也呈现出来了,如学习过程中信息沟通不畅、学习团队的效率不高以及如何将PBL有效地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等。如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新媒体、新学习法的出现,为解决传统PBL的实践问题提供了途径。

1.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当师生们参与到PBL的学习过程中时,需要不断地记录每个学习过程及其阶段性的成果,对信息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就较为频繁,于是创立了电子学习档案成为了一种促进学习的有力工具,它可以动态的记录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Stefanie(2013)对新加坡国家教育学院教育计划中413名有文凭的学生及教师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那些越努力投入PBL学习的学生,对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越持积极的观点和态度[11]。

如今的PBL学习法已经由传统的PBL发展为以互联网为载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一种超级PBL法,网络式合作的PBL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满意度并增强教育的互动性。英国皇家工程学会资助了曼彻斯特大学等多所院校,以进一步探索在线式学习方法。Bland Tomkinson等(2012)承担了与此有关的可持续性教育项目的调研,他们调查了在线式PBL法的学习情况,并建议利用社交网站为个体学习者推荐合适的学习伙伴,明确地和学习伙伴进行交流,进而促进学习效果[12]。Kumar Laxman(2013)通过调研也发现学生把学校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电子信息库,建议教育者可以有条不紊地训练学生,使之成为数字信息的快速收集者和问题的解决者[13]。

博客是一种可以轻松便利地进行文字、图像交流的新媒体沟通方式,将博客引入PBL课堂,可以大大提高PBL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Rishu Chhabra等(2013)以本科课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研究环境,采用对照分析法后发现实验组(PBL加博客)和对照组(只有PBL)有明显的差异。在既有PBL又有博客的课堂上,学生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14]。Kuo-Hung Tseng等(2012)为了提高PBL沟通过程中的对话质量,开发了Web-PBL系统,并在Web平台上开展了头脑风暴的活动,进而创造了一个能够相互交流、协作的灵活舒适的学习环境。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肯定了该网络系统的价值[15]。

2.与其他学习法的融合。问题导向学习法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而项目导向学习法则将学习和项目联系了起来。两者的共性是均以学习者为中心、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学习来进行工作[16]。但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导向学习法和问题导向学习法这两个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采取的是更为偏技术方面的理性主义方法,而后者则采取的是更偏向哲学问答式的对话方法。Candice Stefanou等(2014)对在两种不同的PBL(Problem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环境下进行自我指导学习的学生分别做了检测。结果表明,在认知能力方面,在项目导向学习环境下的学生更仔细,并表现出了更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更高的后设认知能力,同时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指导者的意思[17]。Roy Hanney(2013)在谈及问题导向与项目导向的关系时,对“问题是如何在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与顺序练习结合起来的”这个问题有着独到的理解。上述几位学者将项目导向学习法、问题导向学习法以及实践导向学习法三种教学方法聚在一起研究后,找到了它们的共同点及可应用的领域,并提出了一种将项目导向学习法作为最有效率的教学方法的理论,并把遇到的核心问题放在该教学方法当中[18]。

问题导向学习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程实施方面许多问题都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辅助下得到了改善,如信息的沟通、方法与知识的切合、学生的学习效率等。但在此过程中还会引发一些新问题,如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团队间如何高效的进行信息沟通、如何利用网络对PBL的学习进行评价等,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美]A.爱因斯坦.[美]L.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周肇威,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1-26.

[2][德]希尔伯特.数学问题[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7.

[3]林定夷.科学哲学——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导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306,309.

[4]Howard S. Barrows.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A brief overview[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1996,(68):3-12.

[5]Kuo-shu Huang. A study on the incorpor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in a university freshman english class[J].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tudies,October,2012,7(2):125-134.

[6]Chih-Ming Chen and Chia-Cheng Chang. Mining learning social networks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with appropriate learning partners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J].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2014,22(1):97-124.

[7]Roland Yeo. Problem-based learning:lessons for administrators,educators and learn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2005,(7):541-551.

[8]Rita Kumar,Brenda Refaei. Designing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termediate composition course[J].College Teaching,2013,61(2):67-73.

[9]Aubrey Golightly,Osvaldo A. Muniz. Are South African Geography education students ready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J]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2013,37(3):432-455.

[10]Jennifer H. Hyams,Sharanne L. Raidal. Problem-Based Learning:Facilitating Multiple Small Teams in a Large Group Setting[J].J Vet Med Educ,2013,40(3):282-287.

[11]Stefanie Y.Chye,Albert K. Liau,Woon Chia Liu. Student teachers'motivation and perceptions of E-Portfolio in the contex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J].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2013,22(4):367-375.

[12]Bland Tomkinson,Ian Hutt. Online PBL:a route to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J].Campus-Wide Information Systems,2012,29(4):291-303.

[13]Kumar Laxman. Training students to solve ill-structured problems in a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Case Studies,2013,4(2):143-159.

[14]Rishu Chhabra,Vandana Sharma. Applications of blogging in problem based learning[J].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13,3(18):1,3-13.

[15]Kuo-Hung Tseng,Chi-Cheng Chang and Shi-Jer Lou. The process,dialogues,and attitudes of vocational engineer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 web problem-based learning (WPBL)system[J].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December 2012,20(6):547-562.

[16]Sunyoung Park,Yonjoo Cho,Seung Won Yoon,Heeyoung Han. Comparing team learning approaches through the lens of activity theory[J].European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2013,37(9):788-810.

[17]Candice Stefanou,Jonathan D Stolk,Michael Prince,John C Chen,Susan M Lord.Self-regulation and autonomy in problem-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J].A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3,(14):109-122.

[18]Roy Hanney. Towards a situated media practice:Reflec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led problem-based learning[J].Journal of Media Practice,2013,14(1):43-59.

猜你喜欢
网络技术
新安全环境下电力施工企业保密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