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鬼畜文化的形式、内涵与扩张策略

2016-01-20 01:01黄天鸿张芹
今传媒 2016年1期
关键词:鬼畜

黄天鸿+张芹

摘  要:鬼畜作为新兴的恶搞视频形式,随着网络媒体的传播与自身的结构变革,在近几年不断扩大影响范围,活跃于各大社交媒体中。鬼畜对传统视频的颠覆,不仅塑造了自身独立性,也隐藏着对主流文化的反叛。本文旨在通过对鬼畜文化的形式、内涵以及传播策略的角度,简要分析鬼畜文化的特征与现状,也希望借此引起对多种网络亚文化的关注与解析。

关键词:鬼畜;恶搞网络亚文化;反规训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158-02

一、

一、鬼畜文化的蜕变:从音MAD到鬼畜

“鬼畜”一词是日本直译,原指做残忍事情的人。在网络自制视频的流行下,鬼畜又指以高度同步、快速重复的素材配合背景音乐的节奏,达到洗脑或喜感效果的恶搞视频[1]。

音MAD是指动漫文化、恶搞文化、同人文化界别中的多媒体作品,通过将一段声音素材中音高不同的部分当做乐器使用,经过重新剪辑和调音来演奏乐曲的视频作品[2]。2008年,一段名为《最终鬼畜蓝蓝路》的音MAD从日本的弹幕视频网站NicoNico搬运到了中国本土的弹幕视频网站Acfun,标志着音MAD视频传入中国。由于该视频作品的名字中有“鬼畜”字样,同时视频中反复利用“蓝蓝路”的声音来演奏乐曲的方式创造出某种奇妙的洗脑魔力,用表示变态的“鬼畜”一词来形容这类作品显得十分贴切。因此在中国国内,“鬼畜”慢慢取代了念起来并不顺口的“音MAD”,成为这一类视频的代称[3]。

鬼畜传入中国后,中国的爱好者们发掘了更多的中文声音素材,例如蓝猫配音演员葛平的自我介绍以及网络红人“小红帽”的相关新闻等。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鬼畜创作的重点也从声音素材和音频之间的合拍,转变为利用迎合流行趋势的声音素材来编写出新颖有趣的台词,逐渐不同于小众化的音MAD。

二、鬼畜文化的外在表现

恶搞文化是当代网络平台中常见的青年亚文化之一,指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重组并解构母体文化,从而制造出喜剧或讽刺效果的娱乐文化形式[4]。鬼畜作为恶搞文化的新生军,拥有颠覆传统、弘扬个性及戏谑夸张的外在特征。

1.戏谑与个性化

2012年流行网络的鬼畜作品《你有本事抢男人》,以影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雪姨(王琳饰)在陆依萍(赵薇饰)家门口敲门寻衅的桥段为素材,通过高度同步、快速重复的剪辑重组,再融入影视剧中富有特色的声音素材,将人物雪姨进行夸张化的处理,塑造出另类的戏谑表现。

在鬼畜作品中,对素材人物进行夸张化处理是极其常见的。对观看者而言,个性鲜明的明星人物变成了可随意改造的“玩物”,这种巨大的反差使他们在收获乐趣的同时也收获了对自身主导权的认同,得到一种生产者式的体验。在许多流行文化之中,明星往往是平民崇拜的对象。明星的出现满足了现代人对“精神领袖”的需求,滋生于大众心中的明星崇拜不断膨胀,促使大众主动将明星置于优越地位。然而,鬼畜对明星人物进行戏谑处理的方式,解构了长期建立的明星形象,使明星重塑为可以随意创作的娱乐工具。

通过对原始素材进行二次创作的模式,鬼畜爱好者们创造出极具个性的视频产品,这种个性的彰显丰富了网络多元文化形式。网民自发将经典的鬼畜素材人物进行集合,创造出独特的明星团体———“鬼畜全明星”。在“鬼畜全明星”中,爱好者们已不再崇拜以往光鲜亮丽的明星形象,而是痴迷于二次创作后的个性化团体。在对素材人物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中,不仅满足了大众对个性化娱乐产品的需求,也使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大众加深对自我主导地位的认同。

2.恶趣味的狂欢盛宴

在中国,鬼畜视频的制作与传播主要集中于Acfun与bilibili两大弹幕视频网站。网站中设立鬼畜视频分享、交流的虚拟社区,帮助爱好者查找相关视频、学习创作方法以及上传自创作品。在种类多样的鬼畜视频中,大部分作品遵循着恶搞为主,娱乐至上的原则,并通过极端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以恶趣味作为吸引点的俗文化。

恶趣味一词原指不良的嗜好与兴趣爱好,但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恶趣味词义发生扩展,也表现一种观赏别人出丑、搞笑或幼稚行为的特殊趣味[5]。鬼畜视频中的素材人物台词搞怪、动作滑稽,满足了爱好者的恶趣味偏好,是其生存发展的另一大重要形式。

“狂欢化”的概念由前苏联思想家、文论家巴赫金提出,指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式、形式在文学体裁中的转化与渗透。约翰·菲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认为,狂欢节的功能是解放并承认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性的自由[6]。“狂欢”概念运用于鬼畜文化,是指以低级趣味为吸引点,使爱好者在过度夸张的视频内容中获取解放的快感。网民们在参与鬼畜视频的观看与分享中获取的快感区别于常规的文化体验,对大众而言充满新鲜感。2004年,成龙代言某洗发水广告,但该产品后被工商部打假。《我的洗发水》是网友将成龙代言的洗发水广告和庞麦朗的音乐作品《我的滑板鞋》进行混合剪辑,实现声画同步后的鬼畜作品。作品内容滑稽讽刺,通过重塑后的成龙形象吸引大量网民的关注,随着视频的生产与扩散,营造出类似于“狂欢节”式的恶趣味盛宴。

三、颠覆与反规训策略——鬼畜文化的内核

鬼畜戏谑夸张的形式特征与恶趣味狂欢的背后,隐藏着与当代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对立,而对立主要体现在颠覆性与反规训这两大策略上。

颠覆性是鬼畜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大部分鬼畜视频通过对经典影像、明星人物的颠覆,体现了大众对形式固定的主流视频文化的抵抗与反扑,而二次创作正是塑造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保持自身独立性的体现。鬼畜文化对传统视频文化的颠覆不仅是形式上的颠覆,也是思维方式及文化内涵上的颠覆。传统的视频文化追求画面内容与声音内容的统一,并要求画面的组接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简单来说,传统的视频文化强调内部的逻辑联系,是线性思维的体现。然而,鬼畜视频对素材进行剪辑重组,运用高度重复、快速重复的画面组接方法,打破了素材间的内在逻辑,形成一种“慢半拍”、“无厘头”的视频画面,颠覆了传统视频的制作方法。以作品《你有本事抢男人》为例,整部作品大部分内容都是重复雪姨敲门时的动作与声音,并在画面之间加入雪姨的笑声与经典台词,这种没有逻辑的拼凑方式更凸显出了滑稽、幽默的特征,而观看目的跳出了对视频故事内容的理解,回归至单纯地从视频中寻找乐趣,取悦自身。在这一颠覆性策略中,鬼畜文化不仅保留了自身文化的特点,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相区分,还能收获一批忠实的爱好者,为鬼畜作品的制作与传播创造条件。

“规训”的概念在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提到,是指精英阶层所主导的文化通过对大众文化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处理,达到控制大众文化的作用[6]。“反规训”则是指大众有意识地对精英文化的“规训”策略进行抵抗,保护大众文化的独特性。鬼畜的内容与主题都是浅显易懂的、浮于表象的。与精英文化追求文化作品的意义与内涵不同,鬼畜的接收门槛十分低,大部分的素材人物与语言都是浅显且夸张的,并不要求观看者进行过多的解读。另外,视频中非逻辑性的组接方法使观看者失去探索视频内涵的机会,这种摸不着头脑的组接方式降低了思考的可能,观看者只需要把重心放在作品的娱乐性上。在电影、电视和书籍等文化作品中,大都要求观看者进行独立思考,鬼畜视频却与它们背道而驰,体现了对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文化接收方式的反叛。

鬼畜视频的“反规训”表现,是长期受到规训战略控制的大众自我解放的要求。大众文化区别于精英文化,大众的审美趣味也不同于精英阶层。鬼畜在形式上的反规训策略,极大地迎合了普通大众对主流文化的反抗心理,形式上“反规训”的成功强化了大众的自我认同感。因此,鬼畜作品之所以能获得忠实者的痴迷与支持,与“反规训”策略对大众的心理认同的回应分不开。

四、鬼畜文化的扩张——从小众向大众迈步

2015年,雷军在印度小米4i发布会上的英文演讲视频受到网民关注,其浓重的湖北仙桃口音引得网友哈哈大笑,更有网友将发布会视频重新剪辑,编制出鬼畜作品《Are you OK?》。视频传入网络后引起疯狂转发,网友纷纷表示作品非常洗脑,让人根本停不下来。数日内,视频在各大网络社交媒体中迅速传播,就连小米公司的官方微博也转发该视频,“Are you OK?”也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络热词。近几年,弹幕视频网站与经典鬼畜作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鬼畜这一小众的文化形式不断被大量的网民认识,其影响范围逐渐扩大。

明星符号的挪用是鬼畜文化扩张的重要策略。鬼畜发展至今,其视频选用的素材人物不断丰富。早期,鬼畜视频的素材人物以动漫及影视作品中的角色为主,关注人物富有特色的行为和幽默的语言表达,对人物本身的身份不设要求。然而,近几年引起我国网民广泛关注的鬼畜作品中,其主角多为明星人物。无论是《雪姨敲门》中的王琳、《我的洗发水》的成龙还是《Are you OK?》中的雷军,都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行业精英。二次创作明星人物可以将原先的明星形象与重新创作后的形象进行对比,触发网民的猎奇心理,促进传播。另外,挪用明星符号还能借用明星本身的知名度对视频进行传播,部分不了解鬼畜的网民,可以在他们涉猎明星信息时接触到相关视频,让鬼畜拥有走进其认知领域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潜在受众,为鬼畜文化的扩张提供了机会。

流行热词的制造是另一大策略。经典鬼畜作品的广泛传播与其自创的流行热词关系密切,许多网民对流行热词的了解要先于对视频本身的了解。例如《我的洗发水》中的“Duang”,《一百块都不给我》中的“一百块都不给我”及《雪姨敲门》中的“别躲在里面不出声,我知道你在家。”鬼畜视频中的搞笑台词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动传播,让并未涉猎鬼畜的网民接触到视频中产生的流行语汇,加上电视娱乐节目及网络论坛都热衷于使用流行热词,这使得流行热词能够迅速进入到大众视野。网民基于对热词本身含义的好奇,语汇的溯源过程成为了鬼畜传播的契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鬼畜文化的扩张。

通过对明星符号的挪用以及制造流行热词加速传播,原是小众文化的鬼畜,获得了进入大众视野并进行广泛传播的机会,虽然鬼畜视频无厘头、洗脑式的内容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但其幽默滑稽的表现形式符合当代人对娱乐性的需求,在媒介技术迅速发展、多元文化并存的新格局下,鬼畜依然存在着文化扩张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互动百科.“鬼畜”的定义[EB/OL].http://www.baike.com/wiki/%25 E 9%25AC%25BC%25E7%2595%259C&prd=so_1_doc.

[2] 百度百科.“音MAD”的定义[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 3794615.htm.

[3] 范文网.鬼畜是怎样炼成的[EB/OL].http://fanwen.chazi dian.com/ lw/wenxue/140581/.2015-05-15.

[4] 王敬源.网络恶搞文化的传播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

[5] 百度百科.“恶趣味”的定义[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 41050.htm.

[6] 约翰·费克斯.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鬼畜
小众视频类型的内容分析与发展策略
——以哔哩哔哩“鬼畜视频”为例
鬼畜视频亚文化现象的生成及其传播研究
——以B站网络传播的鬼畜视频为例
鬼畜的复兴
No.3 “鬼畜星探企划”开始征稿活动
B站鬼畜文化的本质及其伦理边界
看鬼畜入门指南
论“鬼畜”视频之合法性与其限制
鬼畜文化群体的区隔建构与文化资本积累
怪奇研究所 “鬼畜”视频为什么流行?
“王司徒”和“意大利炮”靠什么风靡“鬼畜”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