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梅 黄益军 陈汝文 陈惠玲 李小龙
【摘要】目的探讨足底按摩、中药沐足及耳穴压豆的中医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中失眠者血糖及睡眠的质量指数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改善睡眠和控制血糖等的护理,观察组是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的干预。15d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及睡眠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中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模式足底按摩、中药沐足和耳穴压豆对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及血糖改善情况疗效显著,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足底按摩;中药沐足;耳穴压豆;失眠;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1-71-04
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失眠,造成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与自身机体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给自身生存质量带来极大危害。失眠不仅会使患者血糖控制力较差,同时也会增加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因为长期的睡眠不足,常常不出现心烦意乱、头晕脑胀、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等,使患者痛苦不堪。而中医护理学则是以中医理论作指导,根据不同病情实行辨证施护方法,并结合传统的护理方法和技术,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的健康。传统护理疗法包括:中药保留灌汤、中药熏洗疗法、中药换药、毫针刺法、艾条灸、耳穴压豆、拔火罐等方法。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模式中药沐足、足底按摩和耳穴压豆方法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相应的血糖指数,疗效极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5月~2015年3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6~64岁,平均(54.2±6.4)岁;病程6个月~3.8年,平均(1.6±0.6)年。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5~64岁,平均(53.3±6.5)岁;病程6个月~3.7年,平均(1.4±0.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整个研究过程在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监督下完成。见表1。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脑电图以及糖耐量、临床症状、体征试验等检查确诊,与此同时,患者失眠诊断也符合中国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改善睡眠和控制血糖等的传统护理干预,其中包括自我检测血糖、健康宣教、药物干预、科学膳食、运动疗法及情志护理等。
观察组:是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的干预措施:(1)中药沐足:30g当归,各15g的生姜、熟附子、桂枝、赤芍和川芎,按照1:5的比例加水浸泡30min,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40min,待药液温度自然降至40℃左右时进行沐足,当患者后背或额头有少许汗出现即停;(2)对患者进行足底按摩:护理人员用拇指指腹按压患者涌泉穴,一共30次,每次20~30s,再依次在第一失眠点,第二失眠点,第三失眠点位置分别摁压1min、5min和1min,足底注意保暖;(3)进行耳穴压豆:患者保持平卧或坐状态,对其耳廓进行常规消毒,随后在患者反应点处使用耳贴对相关穴位依次按压、粘贴,主要穴位是肾、心、神门、皮质下和垂前交感,配穴(辨证加减):心虚胆怯者加胆、胰穴;心脾两虚者加小肠、脾穴;痰热内扰的患者加大肠、肺穴;肝郁化火者加肝穴。每次各穴按压13min,每天3~5次,晚上睡前再强化按压1次。干预15d后,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观察。
1.4疗效标准
(1)治愈:患者失眠症状完全消失,且夜问睡眠充足(一般在6h以上),正常睡眠得到保障,且醒后精力旺盛;显效:患者睡眠时间较之前有所增加(3h以上),同时睡眠深度也有一定增加;有效:患者睡眠时间有所增加(不超过3h),失眠症状略有减轻;无效,失眠症状未出现显著改善,反而更加严重。临床显效率、有效率和治愈率三者的和为总有效率。(2)睡眠质量指数的评定:睡眠质量的评价采用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的方法,主要分7个因子,每个因子为0~3分,总共累积分为0~21分,且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x±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行f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对照组的要显著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失眠的症状,失眠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因素:药物因素、病理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很多患者认为糖尿病无法治疗,同时高昂的医药费及自卑感等因素也给患者带来巨大压力,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长时间的抑郁与焦虑会给患者失眠产生一定影响;肾病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并发症都会对患者睡眠产生障碍,前者造成患者夜尿增多,从而影响睡眠,后者则产生神经痛导致睡眠障碍;虽然服用二氮卓类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但长时间的服用该类药物,会使机体产生抗药性和成瘾性,容易出现反复性失眠。除此之外,中枢神经兴奋或利尿等药物均会对神经兴奋带来促进作用,导致夜尿增多,从而不利于睡眠。目前,糖尿病所导致的失眠还没有完全根治的方法,改善方法主要是积极调理和有效控制血糖。endprint
本研究以2013年5月~2015年3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足底按摩、中药沐足及耳穴压豆的中医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中失眠者血糖及睡眠的质量指数影响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中药沐足的方法,在热作用下药物直接刺激足部的各个反射全息区,经络疏通,全身血液循环改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得到调节。中国医学认为失眠属于“不寐”,可能是由于气血亏虚、劳逸不足或劳逸太过、情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治疗方法主要是调节脏腑的营养平衡。本药方中当归属温性,味甘、辛,能够补血活血,润肠通便,调经止痛;川芎属温性,味辛,入胆、肝、心包经,能够祛风止痛、行气开郁、活血祛瘀;赤芍属微寒、味苦,入肝经,能够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桂枝属温性,味甘、辛,入心、肺、膀胱经,能够散寒止痛、助阳化温经通络、发汗解肌;熟附子属大热,味甘、辛,入肾、脾、心经,能够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生姜属温性,味辛,能够发汗解表。
在本研究中,我们还通过强化刺激足部的涌泉穴、第一、第二及第三失眠点,帮助患者安神定志,清心除烦,镇定亢奋神经,以改善睡眠障碍。足底按摩约在四千年前起源于中国,是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和同样是传统医学的“针灸”属于相同原理的治疗方法。足底按摩根据刺激原理,按摩病变器官或者腺体的反射区带,使其恢复原有功能,同时促进血液循环,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使得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耳穴压豆刺激耳穴,调节患者脏腑气血,疏通经络,调节心神、平衡阴阳,改善睡眠,对糖尿病患者的失眠状况起到了改善作用。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根据全信息理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模式足底按摩、中药沐足以及耳穴压豆方法对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血糖及睡眠质量指数疗效显著,能调节患者脏腑阴阳的平衡,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都有重要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