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航
摘 要 用候温法划分云阳县的四季。通过统计1971-2010年各季的开始期及季节长度(天),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关键词 候温法;四季划分;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6--02
寒来暑往,季节更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早已习惯。但对季节设置,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古代一年只设“春、秋”两季,常把一年叫作一个“春、秋”。随着历法的精密,人们觉得一年仅用“春、秋”两季来划分季节不能准确表达冷暖变化的程度,于是便以“春、夏、秋、冬”四季来反映季节更替的过程[1]。
对四季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本文以气象学上常用的侯平均气温法来划分云阳县“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期及季节长度,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1 资料来源与划分方法
采用云阳县1971-2010年各侯平均气温资料,按候温法划出四季。以10~22 ℃为春季;大于22 ℃为夏季;22~10 ℃为秋季;小于10 ℃为冬季。据此得出云阳县历年春、夏、秋、冬各季的开始期与季节长度。统计结果表明:春、夏开始期跨度大,秋、冬较稳定;夏季最长,春季次之,秋、冬较短。云阳县四季平均长度比例分布见图1。
2 四季特征分析
2.1 春季开始期及季长分布特征
用上述候温法所定的规则对云阳县40 a春季的始、终期进行计算统计,得到结果(见表1)。入春始期主要在2月下旬-3月上旬,约占55%,其中2月第六侯到3月第一侯的8~9 d里占了1/3的年份。如春最早是1999年,出现在1月第六侯;最晚是1985年,出现在3月第四侯,且这一年春季最短,仅有一个半月。从入春始期的年代变化看:20世纪70年代均在3月第一侯之前;80年代偏晚,有8 a落在3月上中旬内;90年代起伏较大;进入21世纪初叶前期偏早,后期趋晚。
云阳春季长度振幅较大,平均83.7 d。70%以上的年份均超过两个半月,其中1979年长达105 d,比最短的1985年(46 d)多了近2个月。从年代分布看:20世纪70、90年代与21世纪前10 a平均季长在85~87 d;而80年代则因有5 a在66 d以下,比历年平均季长短10 d以上。
2.2 夏季开始期及季长分布特征
云阳入夏始期主要在5月中下旬,占75%,四、五侯是集中时段,表明云阳入夏略早(见表2)。从年代分布看:20世纪70-90年代这30 a中各有2 a偏早,在5月上旬入夏;进入21世纪后,虽然多数年代仍在中下旬内,但有3 a到6月才进入夏季。
夏季是云阳一年中最长的季节,平均多达135.6 d。年际相差大,约60 d左右。2000年夏季长达165 d,2010年最短,仅有107 d,与1994年相当。它们都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值得关注。在40 a中夏季长达5个月的有4 a,少于4个月的也有4 a,各占1/10,且多发生在90年代中期以后。另外可看出,入夏偏晚的10 a里季长均在128 d以下,是云阳县较短的夏季。
2.3 秋季开始期及季长分布特征
从表3中看出:云阳秋季开始期主要在9月下旬-10月上半月内,这一时段占总年份90%。略早的有3 a,只有1987年出现在10月第四侯,而这年秋季最短,仅有46 d。从历年入秋始期变化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早、迟变化大些,之后趋于平稳,可能与测场位置更有关。
云阳秋季较短,平均只有71.4 d。最长(1980年)96 d,最短(1987年)46 d,相差1倍以上。从年代变化看,秋季长度逐渐缩短:20世纪70年代平均77 d,80年代72.5 d,90年代70.5 d,到21世纪前10 a仅有66.5 d了。且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现在有5 a秋季提早结束,季长都在61 d以下。秋季有提早终止之势。
2.4 冬季开始期及季长分布特征
从表4看出,云阳入冬都在12月内,上中旬占85%,下旬占15%。1995年前入冬始期多变,之后都出现在上半月内。可能与测场位置变更和秋季结束期提早有关。
云阳冬季略长于秋季平均74.7 d。最长(1987年)100 d,最短(1978年)42 d,均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从年代变化看:20世紀70年代与90年代相当,平均为66.4 d与66.7 d;80年代有半数年份达90 d以上,因此平均超过80 d;21世纪前10 a平均有77.8 d,比相邻的20世纪90年代多出10 d以上。表明入冬稳定,季长也偏稳。
3 结语
通过用候温法对云阳县四季划分统计分析得知:云阳四季开始期春、夏跨度大,分散,略早;秋、冬集中,平稳,正常。夏季长,春季次之,秋、冬较短。20世纪年代中期之后的年际变化特点与前20多年有较大差异,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刘德,张亚萍,陈贵川,等.重庆季节划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24-41.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