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辉俊 谢必武 晏承兴
摘 要 三峡糯1号是由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培育的高产优质抗逆糯稻新品种,在三峡库区14个区县不同海拔位置进行了栽培区域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糯稻1号最高产量集中在海拔259~896 m;低温、昼夜温差相对较大的地区品质好;降雨及其他自然因素和农艺技术对其品质也有重要影响;在以上要素综合区,新品种三峡糯1号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三峡库区;糯稻1号;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6-0-02
糯米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其不但具有较高的营养,还具有很好的药效价值。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对糯米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重庆种植的传统高秆糯产量低、抗性较差、熟期迟、适应性不广,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1-2],因此,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在眉睫。三峡糯1号是由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培育的高产优质抗逆糯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渝审稻2010013)。2008-2009年参加重庆市种子管理站统一安排进行的特种稻新组合区域试验,连续2 a区试产量第一,前人对三峡糯1号品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选育过程和主要栽培技术,对其生长过程中的施肥和栽培密度亦有研究[2-3]。针对重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地貌特征,本文试图划分三峡糯1号在库区内的适宜性种植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三峡糯1号的产量,加速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笔者以重庆三峡农科所种子开发公司提供三峡糯1号,自2008年起,在三峡库区(重庆)奉节、巫山、云阳县以及万州区等15个区县不同海拔位置进行了栽培区域性试验研究,并对其产量及品质进行了分析,初步划分出三峡糯1号在三峡库区内的适宜性种植因素(见图1)。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三峡糯1号为中籼早熟糯稻,全生育期148 d,株高115 cm,茎秆粗壮,植株生长整齐,株型松散适中,穗层整齐,后期转色好。剑叶较宽、较厚、中长、直立,且叶色深绿。叶鞘绿色,叶耳、叶舌、叶枕及稃尖均为浅绿色,柱头黄白色,谷粒椭圆形,部分籽料有顶芒,穗长24 cm,穗均着料170料,结实率87%,千粒质量28 g[4]。
图1 三峡库区(重庆)三峡糯1号栽培区域性试验
2.2 抗病性
经过2008和2009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三峡糯1号抗谱率分别为79.5%和73.1%,综合抗性指数为5级和6.75级,总体抗寒性强、抗倒伏,熟期早,在三峡库区种植能避开高温危害[2]。
2.3 米质
由表1可知,2009年由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统一抽样重庆种子站检测表明:糙米率81.1%,整精米率50.7%,胶稠度95 mm,直链淀粉含量2.1%,长宽比1.9,符合部颁三等食用籼糯稻品种品质标准[1]。
表1 三峡糯1号品质质量检测指标
糙米率 整精米粒 胶稠度 直链淀粉含量 长宽比
81.1% 50.7% 95mm 2.1% 1.9
3 结论与讨论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质除不仅与品种特性有关,还与气候等生态环境及其分布密切相关[5]。本文比较了重庆市三峡库区不同海拔高度主要气候要素和糯稻产量及品质性状(见表2),15个样点的测试结果表明影响新品种糯稻1号种植区域与诸多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品种特性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品质其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不同。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遗传力控制,环境因素影响相对较小;蛋白质含量受遗传力控制较弱,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3.2 环境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水稻品种种植在不同年份相同生长区,其品质有较大的变化。例如,开县2008年和2009年糯稻1号品种的品质要高于2010年;同一水稻品种种植在不同生态地区,品质也有明显差异,如巫山县、巫溪县和开县地理环境差异不大,但是巫山和开县的品质高于巫溪。
从海拔角度看,糯稻1号的种植最低海拔为178 m,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在海拔89 6m之后,产量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最高产量集中在海拔259~896 m。
从气温角度看。低温不利于糯稻1号米质的形成,低温会使垩白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而在低温、昼夜温差相对较大的地区糯稻1号中直链淀粉含量低、质软、碱消值大和食味好,相反,在海拔较地的地区,高温昼夜温差小的地区种植的水稻米质较差。
从湿度和风速角度看,降雨量对稻米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湿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风速对糯稻1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抽穗吹风会使稻米外观品质变劣。
3.3 农艺因素
对糯稻1号的影响亦有农艺因素,主要集中在播种期、移栽期和密度因素;肥料因素,特别是氮肥是影响稻米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收获时期、方法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贮藏技术对稻米品质亦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黄荣华,杨仁崔.杂交糯稻不育系嘉农WX6A的选育及应用[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5(4):217-221.
[2]晏承兴,张甲,黄仁军,等.高产优质糯稻新品种三峡糯1号的选育及应用[J].中国稻米,2010,16(5):69-70.
[3]邹兴全,张甲,张世平,等.施氮量、栽培密度对三峡糯1号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4):13156-13159.
[4]李日志,姜文正,汪新民.水稻早籼品种遗传参数的研究[J].遗传,1980(1):13-16.
[5]高阳华,陈志军,梅勇,等.重庆市优质稻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07,29(11):110-114.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