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马铃薯扣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6-01-20 16:24姜宝波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2期

姜宝波

摘 要 针对吉林省马铃薯种植,分析大田马铃薯扣膜技术下马铃薯的生长环境要求,并根据大田马铃薯扣膜生产的要求,得出优选马铃薯种薯、做好种薯处理、查苗补苗等措施,以求为吉林地区大田马铃薯种植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大田马铃薯;扣膜栽培;查苗补苗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6-0-02

马铃薯是常见的粮食作物,具有适应能力强、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是常见的蔬菜与营养作物。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大,有学者预言:随着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多,马铃薯这种高产作物将会逐渐成为未来人们的主食。由此可见,马铃薯在当前与未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吉林省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马铃薯在吉林省粮食作物中占据着重要比例[1]。因此,要重视对马铃薯种植技术的讨论,为全面提升吉林省马铃薯生产能力奠定基础。

1 大田马铃薯扣膜栽培技术环境要求与扣膜技术

1.1 栽培环境要求

1.1.1 光照要求

马铃薯是一种典型的喜光农作物,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马铃薯枝繁叶茂、块茎大,保证了产量。在大田马铃薯扣膜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马铃薯的不同生长阶段确定光照。但从吉林省的整体光照情况来看,其光照情况良好,不需要做过多干预。

1.1.2 温度

马铃薯适合生在在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在幼芽生长期,当温度达到7~8 ℃,幼苗即可生长。成株后,将温度控制在20~22 ℃,保证植株顺利生长。在开花期,将温度控制在15~17 ℃;块茎生长的最佳溫度为17~19 ℃,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导致块茎停止生长[2]。

1.1.3 水分要求

为保证马铃薯的产量,要将水分控制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在水分控制中,块茎的不同发展时间段对水分的要求也具有要求。例如,在块茎成形初期,要保证田间的最大持水量为50%~60%。而到了结薯期,田间水分的含量要≥80%。

1.2 关键技术分析

1.2.1 单膜覆盖技术

选取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天地,在前茬收获后深翻整地,并对耕地进行起垄。垄的规格为:宽(55±5.0)cm,高(18±2.0)cm,拍实垄面后,播种马铃薯,每株马铃薯的距离为(30±5.0)cm,行距为(40±5)cm。播种结束后,用厚度为0.005~0.008 mm的地膜覆盖垄面,并用周围土壤将地膜压实。考虑到吉林地区土地空旷,风速较大,可以在2.5~3.0 m处对地膜添加一道土横梁,避免地膜被破坏。

1.2.2 双膜覆盖技术

在大田马铃薯扣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中,双膜覆盖技术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用于天气寒冷、气候干燥的地区符合吉林省马铃薯栽培的需要。

双模覆盖技术的关键,就是在单膜覆盖的基础上,再添加一层地膜:在已经覆盖地膜的畦床上,插入竹弓,竹弓的规格为:高50 cm、宽3~4 cm。插入过程中,每隔(1.5±0.2)m位置插入竹弓,并保证竹弓之间的排列水平、受力均匀。在竹弓插完后,覆盖相同规格的农膜,并进行压土处理。针对吉林省的特殊性,也可以在第2层覆膜上两边拴砖块加固,分布要求为10~15 m/对。

2 大田马铃薯扣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注意事项

2.1 选择高质量种薯

选种是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选种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特征、人民饮食结构需求进行确定。根据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建议选择荷兰7号、虹彩马铃薯等作为主要种薯。

2.2 种薯处理

在种植之前,要对种薯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发芽率。例如,在播种前的30 d前出窖,处困种处理。困种的基本环境为:温度10~12 ℃,时间10~15 d。在切块前,要避免种薯被感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高锰酸钾整个浸泡种薯,并根据种薯形状特征分块切割,保证每个种薯的芽眼数量要≥2个。在种薯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如果种薯太小,则不需要切块。

2.3 查苗补苗

在马铃薯出起苗后,对整个耕地进行检查,若发现某地区存在缺苗现象,则需要进行积极的补苗。常见的补苗方法为:将播种时多余的种薯密级种植在特定的区域内,方便进行统一补苗。在补苗过程中若发现原有种薯腐烂、变质,则需要先清除种薯及周围土壤,在对周围土壤翻松后,补入新苗。若补苗过程发现耕地较为干旱,则在补苗的过程中要添加少量废料,保证新苗能快速生长。若在补苗过程中没有预留种苗,则可以选取多苗的种穴,从母薯块上获取一定的种苗,进行补苗。

2.4 中耕除草、培土

在种植大田马铃薯时,要将中耕除草、培土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例如,在控制田间杂草的同时,要适当加厚原图层,保证土壤内部温度。同时,在加深土层后,块茎的生长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助于增加地下根茎的数量,在提高单位面积马铃薯掺量中发挥积极作用。

常见的马铃薯培土处理常见于马铃薯生长前期,在根茎没有完全发育时,对马铃薯苗周围进行培土,保证块茎生长温度;若想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在人力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马铃薯生长的中后期进行二次中耕培土。中耕培土的具体措施为:待马铃薯苗生长到(9±1)cm后,进行第1次培土,培土高度约为整个马铃薯秧苗高度的1/3~1/4,但考虑到吉林地区的天气较为寒冷。因此,可适当提高培土厚度,达到4~5 cm即可。在第1次中耕结束后,检测秧苗生长情况,并于15~18 d后进行二次中耕,此次中耕培土的厚度要略低于第1次中耕,若有其他要求,可进行3次培土。在整个培土过程中,培土的总高度要小于等于10 cm,避免影响马铃薯秧苗生长。

2.5 调整植株

马铃薯具有极强的分枝性,在栽培过程中如果施肥过多、种植面积较大,则很容易引发生长过旺,最终影响马铃薯生长。因此,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需要及时的调整植株。常见的措施就是修正植株,发现病枝、残枝要及时剪掉;若某处的枝叶密度过大,则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整个秧苗的通风透光性,促进秧苗快速发展。

在花蕾形成时期,要及时摘除花蕾,避免马铃薯秧苗养分过度流失,确保营养能集中供应地下部分,增加马铃薯产量。

2.6 适时收获

在大田马铃薯扣膜生产过程中,要将适时收获作为工作的重点。一般情况下,马铃薯的收获标准为:植株停止生长、茎叶枯黄,发现块茎与匍匐茎分离,种皮呈黑褐色或黄色时,即可收获,避免因收获不及时而导致马铃薯腐烂。

3 结语

主要分析了大田马铃薯扣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对该技术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总体而言,大田马铃薯扣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综合考虑种薯、气候、土壤和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对马铃薯种植的需求,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扣膜技术,为全面提高马铃薯掺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加玉,张琼芝,李天时,等.会泽县脱毒马铃薯大田繁种关键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农技推广,2014(10):134.

[2]张国军.陇中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7.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