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蔬菜”种养结合技术探究

2016-01-20 16:24白传波张大瑜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循环农业林蛙蔬菜

白传波 张大瑜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问题,农产品中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时常让人担心。介绍一种蔬菜田养殖林蛙技术,将有机蔬菜生产理念与林蛙集约化养殖技术有机结合,从而避免使用农药化肥,实现蔬菜内部的自净与循环,为提高食品安全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蔬菜;林蛙;循环农业

中图分类号:S79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6-0-02

蔬菜是我国出口第三大农产品,东北地区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一般蔬菜采摘期只有7个月左右,一般菜田的收益是粮田的10倍以上。但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样惊人,近些年,农药的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农药残留量也越来越不乐观。尤其是杀虫剂的使用给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同时,害虫的抗药性逐年加强杀虫剂的使用也逐年增加,虫害的增加同时带来病害的增加,一旦停止杀虫剂使用,蔬菜将面临绝产绝收的境地。

林蛙,又名蛤士蟆,油蛤蟆。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特有的珍惜物种以其名贵药品、膳品而闻名海内外,因其对环境要求的局限性,其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长白山,小兴安岭及周边地区,主要集中在东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雌蛙输卵管干燥品称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虚、壮身、润肺、抗疲劳及促进创伤愈合等作用,其药用价值正日益被人们认识和开发利用,哈士蟆卵巢的价格年年上涨,且供不应求,传统的林蛙养殖户,多为粗放管理型,集约化程度低不注重科学饲养和规范养殖,始终依赖传统的养殖方法,凭天由命,满足现状,缺乏探索和创新意识,产业发展慢,经济效益不高,且对养殖户的要求很高,甚至需包山、圈林等。

本文介绍一种蔬菜与林蛙,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将有机蔬菜的生产理念与集约型林蛙养殖技术结合,利用林蛙捕食蔬菜田中的害虫从而杜绝农药的使用,化肥以有机肥代替,不再以圈山养殖林蛙,而是以圈田代替,提高林蛙回捕率。并应用循环农业的发展理念,为新型种养结合技术提供参考。

1 技术要点

1.1 整地,围圈

平整地块,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不再施用化肥,围圈材料以钢筋作为支架,塑料围成内墙,并向内倾斜,防止林蛙逃逸。外墙以水泥或瓦片为材料,防止捕食者进入,两墙之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其他保护措施。

1.2 选购蛙卵和菜种

每年4月末-5月初正是林蛙产卵时期,此时到大型林蛙养殖基地购买蛙卵也可自繁。同时,购买这一年所需要的蔬菜种子,选取蔬菜时以绿色叶菜为主,其害虫基本被林蛙捕食覆盖。

1.3 蝌蚪期管理与蔬菜田管理

将准备好的林蛙卵倒入蔬菜田中挖好的水池中,水池用塑料布隔水,以保证重复循环使用;同时,在附近的地块中开始种菜。菜田之间留好过道,便于行走与观察,5月初-6月初为林蛙的蝌蚪期,蛙卵大概需要10 d左右的孵化期,当蛙卵全部孵化后,每天对蝌蚪进行喂食,食材主要为玉米面和牛肺,每隔7 d换1次水,蝌蚪期换水4次。换掉的废水用来灌溉还田,起到追肥的作用。

1.4 蝇蛆养殖

林蛙只吃活饵,每年5月中旬开始进行蝇蛆饲养,当林蛙上岸后,食量开始变大,蔬菜田中的害虫不能全部满足林蛙,为了保证林蛙的效益需要增添辅料活饵,传统养殖方式通常使用黄粉虫。但黄粉虫通常以蔬菜为食,投放时会对蔬菜造成损失,而蝇蛆主要以腐食为主,不会对蔬菜造成危害。故选用蝇蛆作为活饵饲料,蝇蛆的生命周期为25~30 d,其中幼虫时期仅为5 d左右,所以不宜过早养殖。

1.5 林蛙上岸后管理

林蛙从蝌蚪期经过完全变态变成幼蛙,此时会集中上岸,水池不要马上撤走,利用水池会生出許多水生昆虫,作为幼蛙的食物,上岸7 d后撤走塑料,倒空水,在原来地面再次进行整地种植蔬菜。幼蛙上岸后食量开始变大,7 d后开始在指定地点投喂蝇蛆,投喂地用塑料与地面相隔,防止蝇蛆挖土逃逸。随着林蛙长大投喂量随之增大。但不宜过量。

1.6 冬天建造越冬池

将冬眠的林蛙放入越冬池越冬,第2年秋季可以售卖,在此期间蔬菜田可以根据季节收获。

1.7 生产模式见图1

2 问题分析

2.1 有机蔬菜生产的可持续性问题

蔬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精细生产,人均土地占有量低,精耕细作。我国蔬菜及其制品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国际水平,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较强的价格和成本竞争优势,是我国加入WTO后最有潜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蔬菜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民的收入和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蔬菜生产已经处于由单纯追求数量和种类增长向追求蔬菜质量和品质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在本研究中,蛙田共作比一般蔬菜生产系统拥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有较高的系统产出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2 提高林蛙养殖经济效益

本研究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林蛙养殖技术,试验中用蝇蛆和蔬菜田中的害虫作为林蛙食源,缩短了生长周期,减少了物质投入;同时,同一地块中不但有林蛙的收益,还有蔬菜的收益,实现了农业生产中单位面积产值的提高。

2.3 循环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问题

本试验中的复合农业循环模式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规律,利用系统内部的自净能力,并通过人工调节系统规模,最大化地提高了系统生产力,从而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双赢。

2.4 传统蔬菜生产模式和蛙田共作生产模式效益分析

蔬菜属于经济作物,因此在关注其生态表现可持续性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其经济表现。本研究中,蛙田共作农业生产模式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单一蔬菜种植,但同时人力的过度投入也使复合生产模式的投入过大,可能会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只有通过加强经济效益,提高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力,才能使该种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具有更强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龙,韩玉,陈源泉,等.基于能值分析的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系统效率和可持续性评价[J].生态学报,2015(7).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循环农业林蛙蔬菜
“八珍”哈士蟆传记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冻不死的林蛙
新疆农科院综合试验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黑龙江省农垦发展循环农业效率评价
林蛙油逆转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基于线粒体Cyt b和COI基因的中国林蛙系统发生关系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