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英语新闻阅读的有效教学初探

2016-01-20 02:49:07祝亚芬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祝亚芬

(嵊州市三界中学,浙江 嵊州 312400)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1]:“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报纸杂志等。”笔者尝试将集大众性、时效性、趣味性和节俭性于一体的网络英语新闻引入高中英语选修课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探究网络英语新闻阅读的有效教学模式。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因此,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2]。

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3.教师的作用由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三、探究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1.与人教版各单元主题的整合

网络新闻题材新颖,内容鲜活,语言生动,而且图文并茂,是富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资源,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设法将网络新闻的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使其成为教材的辅助和拓展部分。

2.与社会热点的整合

网络英语新闻为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网络英语阅读,学生们能了解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国际动态、各国的社会习俗和风土人情,有效地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China Daily(2014-12-23 08:48)于2014年底刊了一组标题为 “Yearender:Whathappened around the globe in 2014”的新闻图片,向学生们展示了2014年全球的几大特点话题和简要评论,学生们再次回顾了Ebola,MH370,2014 FIFAWorld Cup,Ice BucketChallenge等热门话题。

3.与学生所熟悉人物、活动的整合

心理学家CarlRogers认为学习者必须感受到他们所学的内容和他们个人相关,在情感上积极参与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被教)。如在2015年3月19日的课堂上,笔者选取了China Daily 上标题为 “Star’smarriage is’bittersweet’news for fans”的报道,这篇文章报道了 “Singer Jay Chou and model Hannah Quinlivan held wedding ceremony at the Selby Abbey in Yorkshire, Britain, Jan 18, 2015.”这件事及主人公的一个粉丝对这件事的态度和感受。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他们结合自己的偶像情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同学还对前几年几位明显的隐婚事件及一些粉丝的过激行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模式的选择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由学习的场所。因此要创设一种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宽容的和谐的学习环境,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以此观点为指导,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笔者借鉴了昌乐二中模式,简称“271课堂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 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多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3]。

1.课前预习精心准备

在开课之初,老师对学生按性别、成绩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为8—10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老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等方法。与此同时,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小组长负责收集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将问题反馈给老师,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2.课堂互动精彩纷呈

在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引导小组之间交流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引导、分析,此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3.课后测评归纳提升

课后测评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测评的形式可以是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测评,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问卷,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向老师提出,由老师就各组共性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归纳提升。

以“Star’smarriage is ‘bittersweet’ news for fans”为例,由教师提出问题:Any star like Chou comes to yourmind?Intouduce her/him.Sharewith us the influnce she /he on you.各小组成员思考、讨论后,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老师批阅。

(三)教学评价的选择

在教学评价方面,笔者采用了学生与教师的互评机制,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规范开课

制定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精心准备开课材料,如教学计划、参考内容等,对自己所开课程做一个详细的介绍,说明本门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限选人数、学生资格要求、考试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等各种动态信息,使学生对该课程一目了然,以便决定选课取舍。

(2)客观考核

成绩考核方式可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①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占总课程成绩的50%,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出勤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及课后自学的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查,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

②终结性考试。按考试大纲要求进行,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等形式进行。这样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1)转变观念

由于选修课实行学分制,有些选课学生单纯以拿学分为主要目的,尽管选了课,却很少参加课程学习,以为只要选了课就能拿到这门课的学分;有的只是喜欢上课教师,也不管所选课程是否适合自己。

(2)评教机制

学生可充分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建立学生评教机制,让学生对所学课程做出评价,老师需认真反馈他们反映的情况。

四、结语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笔者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

1.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进程,只能顺水推舟,不能拔苗助长。

2.有效的教学必定是注重学生体验的,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提问时多采用“为什么要这样认为(解决)”、“你是怎么知道(解决)的”,而不只是问“你知道吗”、“你知道了什么”。

3.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学,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教师不能照搬照抄任何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一定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改善。

[1]张蕾,刘琳.浅析英语新闻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J].东方企业文化,2012(10):265-266.

[2]舒江.自主学习——从阅读网络英语新闻入手[J].镇江高专学报,2011,24(3):93-95.

[3]袁婷.网络英语新闻特点探析[J].青年记者,2015(5):35-36.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