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设想

2016-01-19 01:14黄小海
财经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财务企业

黄小海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日渐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作为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它创新了财务监督与管理机制,促进了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达成,推动了企业健康与稳定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本文分析了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的重要性,并根据其实施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完善的建议,旨在为我国企业的有序与高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企业  财务  总监委派制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日渐激烈,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效益明显下滑,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要面对会计信息失真、资产流失等问题,在此情况下,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我国企业纷纷实施了财务总监委派制,虽然此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为了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完善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

一、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的重要性

财务总监(Chief financial officer,CFO),又称首席财务官,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是其向企业派出的财务监管专家。自我国企业采用财务总监委派制后,其重要性日渐显著。

(一)保证了经营者信息的完整性

根据既有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限制为一年,所有者仅依靠企业的会计报表,以此获取相关的信息。财务总监委派制应用后,财务总监积极参与企业财务活动,如:财务计划的制定、财务活动的监控等,在此基础上,所有者对企业信息的掌握具有了及时性、完整性与准确性。

(二)解决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面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会计自身展开了监督,但此措施仅能够治标未能治本,为了实现标本兼治,应积极发挥其他力量的作用。财务总监委派制直接参与企业财务支出、资金调配及原始凭证审核等工作,在其实施后,大幅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减少了所有者的监督成本

通常情况下,监督成本是指所有者为了掌握经营者的相关信息而出现的花费,以及不良经营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财务总监委派制实施后,通过及时的、有效的监督,避免了不必要的花费及经济损失,进而达到了减少监督成本的目标。

(四)完善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性主要是指在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实现经营权、决策权及监督权的分离。但目前,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过程中,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财务总监委派制要求企业设置财务总监一职,此职位主要代表产权方,拥有监督的职能,在此基础上有效解决了监督缺位的问题,进而促进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二、企业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存在的不足

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丰富了企业的管理经验,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其作用的发挥,影响着企业的健康、稳步与高效发展。

(一)职责不清

财务总监委派制实施中最为明显的问题便是职能模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的职能未能明确规范,二者均负责企业财务相关的会计工作,但具有较高的重叠性;其二财务总监和总经理的权限划分不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总监往往会演变为子公司财务活动的管理者,即:总公司的总会计师,此时,财务总监作为子公司经营者的财务人员,难以发挥监督的作用。

(二)法律欠缺

现阶段,财务总监委派制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其实施较短,国家未能颁布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在此情况下,各地难以明确财务总监委派制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少统一性与规范性,并且针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借助法律手段给予有效的解决。

(三)操作困难

财务总监的监督缺少独立性,对于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而言,其独立性仅体现在经济方面,难以避免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等问题的出现,财务总监不仅是执行者,还是监督者,在此情况下,其操作效果甚微。财务总监属于外部委派而来,与经营者存在利益冲突,在此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往往排斥财务总监,仅为其提供部分信息,导致财务总监获取的信息缺少完整性。

财务总监委派制虽然实现了对经营者的监督,但实施后出现了新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财务总监和所有者间的利益目标存在差异,从而增加了财务总监的道德风险。

(四)素质偏低

当前,我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实施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财务总监的综合素质偏低,缺少专业技能或者工作经验,难以适应财务总监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部分财务总监的职业道德素养欠缺,未能明确自身的职责、权利与义务,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随之出现了违纪违规等问题。

三、企业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对策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财务总监委派制的作用,使企业的效益不断提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构建双轨运行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现代企业积极改革,优化了总会计师制,提出了双轨运行机制。传统的单轨运行机制是指企业仅利用总会计师制或者进采用财务总监制,在此情况下,财务总监难以得到经营者的认可,总会计师难以承担双重的财务监督职责。因此,我国企业应利用双轨运行机制,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适应我国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提供法律法规保障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日渐完善,要积极关注企业财务总监制的相关内容,结合工作实际,颁布相应的规范,借助法律法规明确财务总监的职能,并保证其独立性,同时要使其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保持一致性与同步性。在法律的支持下,财务总监的职责将更加明确与合理,以此保证了财务总监委派制作用的发挥。

(三)健全相关配套机制

财务总监委派制的高效实施需要一定的配套机制支持,首先,财务总监办公室,它主要承担财务总监报告,并对财务总监工作给予指导与考核等;其次,财务总监审计制度,为财务总监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并根据财务总监的违规违纪行为,给予适当的处理,具体行为有不报告、不抵制、违法行为等,情节较重者可进行教育、罚款与撤职等,情节较重者则要依法追究其责任;最后,财务总监激励机制,此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新代理问题,并且利用财务总监市场,树立财务总监的形象,并且要借助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总监展开监督,以此确保其职责与义务的履行。

(四)提高总监综合素质

在财务总监委派制实施过程中,财务总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充分彰显此制度的作用,对财务总监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还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自律、廉洁,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如: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与处理能力等,通过学习与培训,使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管理的效果更加显著。在实际委派过程中,所有者应对财务总监展开全方位的考核,以德才兼备、择优委派为标准,通过内部选拔及公开招聘等方法,不断提高财务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实施,适应了我国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所有者提供了完整的信息,减少了其监督的成本,同时,解决了信息失真的问题,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财务总监委派制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相信,在运行机制、配套机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及总监素质日渐提高的基础上,我国企业的改革成效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殷炳太.关于完善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几点思考[N].临沂大学学报,2011,05

[2]刘新香.关于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4,18

[3]赵多军.完善委派财务总监制度强化师权属企业财务监督[J].新疆农垦经济,2010,09

[4]王发文.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优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8

[5]张克慧,牟博佼.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不适应性分析[J].管理世界,2012,09

猜你喜欢
财务企业
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与对策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2018上海企业100强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