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摘要:随着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事业单位的发展逐渐进入市场之中,并且行政工作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价值逐渐突显出来。随着当前我国财政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然而在此期间依然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的任务,并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解决办法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及福利的机构,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其开展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且也是事业单位各方面任务能顺利完成的坚实保障。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服务机构,其享受着国家拨付的资金费用,其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切实履行好单位的各项职能,严格依据规章制度办理各项事宜,并且要将满足社会利益作为本职工作的根本目标。在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部门作为总揽经济特权的关键部门,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单位财政预算进行科学的编制,将事业单位具体的财务收支情况全面反映出来,同时还应当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构建出科学而全面的财务制度,进一步提升国家拨付下的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现象。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严格监督控制本单位的财务状况,更好地履行事业单位的各项责任。[1]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划》中,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相关资金费用的科学使用提供基本的目标及原则,其对于事业单位工作行为规范有着约束作用,能促进事业单位更加有序、健康以及稳定地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各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循《事业单位财务规划》中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一旦发生违反的行为或现象,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惩治措施。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预算管理工作漏洞较大
事业单位得以正常运营及发展的重要保障就是预算管理,该项工作是对资金利用效率进行改善以及有效提升事业单位活力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前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财务工作人员,漠视预算管理且随意将开支扩大化,有的将财务开支的标准进一步提升,虚列支出资金额度并将资金转至私人账户之下。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工作时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造成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脱离,导致预算管理工作仅仅变为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有部分事业单位未能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纳入预算之外的资金,加上预算执行过程中未能进行严格的审批,对资金的使用去向不闻不问,无法实现专款专用。除此之外,一些事业单位的年终决策和预算发生了严重的脱节现象,难以将预算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更不能体现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监督与控制的价值。
(二)传统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依然存在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有部分工作人员难以科学的认识到财务管理职能及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2]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者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过于疏忽,造成事业单位难以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财务监督职能,甚至还出现了财务违规违纪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加上业务能力偏低,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仅仅停留在表面。除此之外,部分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并不了解,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形成高度的重视,从而造成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工作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三)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科学完善的财务制度
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完善的内部监督及制约机制,没有对财务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同时也没有分离审计职务及财务职务,从而造成会计监督功能被弱化。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毫无章法可循,或者虽然其构建出科学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形成合理稳定的运转体系。财务管理中的收支审批多由管理人执行,缺乏科学的内部牵制制度,因而也没有完全落实管理监督责任。此外,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财务管理核算无法真正得到落实。
(四)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科学
一些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健全的财产清查制度,甚至有很多年都没有对实际资产进行盘点,造成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并且使得财产损坏及丢失的问题屡屡发生。同时,事业单位缺乏对资产管理的科学认识,多数单位都存在轻管理、重购置的现象,未能构建出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无序,并且财产的清查机制不够合理以及权责没有明确落实。一些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在调用资产时未能及时给出相应的转移手续,并且固定资产在报废时也没有专业的核实流程及手续,时间一长必然就会出现账务方面的问题。[3]此外,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调拨、购置及报废的过程中,未能依据规定的流程进行报批,一些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方面具有盲目性与随意性,甚至未经过科学严密的评估就对固定资产擅自进行处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可能导致事业单位出现资产流失等严重问题。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
(一)进一步强化预算编制管理力度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对财政收支进行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并且也是事业单位稳定、健康、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依据《预算法》中的相关规定,我国事业单位及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开展编制预算工作,并且在预算编制、执行及审批等流程都应当严格依据相关程序进行,同时要构建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将财政资金的效用最大化发挥出来。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应当全面强化财务监督力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应当严格贯彻落实《会计法》中规定的相关职责,监督会计部门加强基础管理及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内部会计监督力度,使其能够成为事业单位进行自我约束的重要途径。财务会计机构应当依法行使职权,将会计核算工作认真落实下来。
(二)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会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正确理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整体工作之间的联系,在全面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做好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此外,事业单位应当将财务管理的重心逐步转移至事前的预测及评估之中,进一步强化事中的控制与监督,进而为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事业单位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制教育,全面强化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其实现全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科学监控与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成果的考核,并且项目资金的利用及评估工作,财政部门与纪检部门之间应当联合起来,加强对一些重大项目的财务审计,并真正做到责任落实。[4]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应当将领导层人员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避免管理层决策失误的现象,否则将会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管控力度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专业预算支出的专项核算,进一步优化与改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由于国家财政机构拨付的专项资金占据事业单位资金结构的较大比重,同时其涉及到多个方面,所以各级事业单位需要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并且能进行统一决策。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强化预算外资金管控的力度。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够合理的话,可能会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度产生破坏,使得调控能力大大衰减,进一步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及分配主体多元化等问题。为此,事业单位需要依据政府在预算外资金提出的相关规定,科学认识到预算外资金并非事业单位可以自有支配的资金,从而将其纳入到财务管理内容中去,优化与完善资金的使用结构。
四、结束语
当前,事业单位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显得较为薄弱,并且在财务管理的多个环节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得不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深思。为此,事业单位应当从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资金管控、做好预算编制以及科学规避财务风险等方面采取措施,将财务管理问题的发生降到最小化,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拴英,穆艳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203
[2]刘文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0:191
[3]刘凌云.浅析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3,11:197
[4]杨云珍.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5,13: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