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对策

2016-01-19 09:54刘晓英
财经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刘晓英

摘要:在生态污染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是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必然选择。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之上,依据国家有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通过国家财政政策以及技术的支持,提高农民生产的水平,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  现代农业  循环经济  发展对策

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粗放式的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使得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极为低下,并且还严重的破坏了农村原有的生态环境。因此,转变农业生产的方式,带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当 今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十分紧急的任务。但是,我国在向农业循环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理念来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从而促进和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现今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业循环经济缺乏正确认识

虽然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导致我国人均农业资源的占有量相对较低。并且,伴随农业粮食生产安全相关问题的出现,以及人们对于粮食需求量的增长,最终造成了在农业发展中过分强调量的增长而忽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除此之外,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都认为,现今中国农业发展正在稳步前进,现在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还为时过早,并且会得不偿失。同时,一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企业认为,若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其资金的前期投入过于巨大,并且在短期之内可能会无法获利,从而打消了生产发展的积极性。还有一些比较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因为生活较为贫困,认为最为重要的便是实现农业生产的增产与增收,他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愿望并不强烈。

(二)缺乏科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有长远科学的规划,但是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提出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这一规划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受到各方重视的时间较短,也没有正规的规划体系来指导农业循环经济的规划、推行、落实,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引导力度也不够。而农业循环经济要想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科学研究依据作为基础。比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经济、自然以及社会等各个领域息息相关,并且还关系到农业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等的每个环节,涉及到各个地区、各种产业以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说一些相关的经济理论、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相关技术研究等至关重要。虽然这些在发达国家中都已经得到重视与解决,但是还在处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起步阶段的中国,有很多领域是农业发展中还没有涉及的。在我国,正是因为没有科学、深入的调研,缺乏长远、正规的规划体系作为指导标准,使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受到技术的制约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其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生产条件也受到较大的限制。相较于我国工业的发展而言,我国农业发展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十分落后的,并且相关的科技水平也较低,使得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技术的制约。多年以来,我国中央以及地方地区的财政对于农业项目的资金投入以及科技研发、服务水平都较低,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落后,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农业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推广、科技成果应用严重脱节,更难以形成保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正是因为农业先进技术的缺乏,农民即使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发展。除此之外,我国农村农业生产大都是以家庭为一个生产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以及实施。

二、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要想带动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广、普及以及快速发展,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农村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以及教育。使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深深的扎根于农民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的认识农业循环经济的价值和发展趋势,增强他们的主动性与自信心。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宣传,让社会公众能够更加明确我国在发展农业过程中面对的诸多困难以及挑战,了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威胁,理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以及基本的措施。同时,面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一定要切实的改变政府以GDP增长为目标的政绩观,从而更好地带领地方政府官员,既重视该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也重视农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起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应指标。比如说,将农业产品投入的结构、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都加入到政绩考核的指标当中,引导区域循环经济的逐步发展,加快生态农业的开发力度,让农村地区摆脱农业生产以及经济增长中“有增无长”的状况,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及发展规划

要想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且保障这些规划能够切实的贯彻落实,需要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进程[4]。从规划操作的层面上看,要明确各级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以及公众的基本责任与义务,从而保障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还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发展中资源保护的有关政策,健全农业生态的有关补偿机制,从而带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那些已经出台许多年且相对滞后的法律法规要及时的进行修订与完善。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还要根据中央制定的法律来完善自己的地方性规章制度,从而提高相关法规的针对性以及可行性;各级政府还要加大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发挥财政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政府可以建立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并确保专项资金能够稳定持续的增长;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开展的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可以给予直接的投资或者补贴。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的鼓励农民发展与本地区农业相适应的低碳经济,利用环保以及循环农业的相关技术来发展种植业或者养殖业,对于这些农户,在税收政策以及信贷方面可以实行优惠,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者奖励;地方政府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以及区域政策,从而让这些政策整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效应。

(三)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

要想加快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创新,就一定要加大对于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至今为止,我国在农业科研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一些科研人员知识水平较低,对于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加强对于农业循环经济中科研人才的能力培养,制定相关的农业循环经济人才培养计划,从而争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人才。除此之外,一定要建立起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科研投入以及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加大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投入以及推广机制的建立,建立起范围广、技术高、多元化的投入与推广体系,从而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科研经费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以更好的贴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实需求,但是若是要大幅度的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科研经费的投入,仅仅依靠于政府是无法满足的,所以还需要对农业循环经济的科技投入方式进行创新,让其走市场化的道路,鼓励以及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加入到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投入当中,充分的调动社会各类成员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投入的积极性,拓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如充分发挥农业循环经济科研示范基地、农业领域龙头企业以及循环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循环经济科技推广当中的示范相应和扩散作用,引导全社会积极投入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来。

三、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对于农业的生产质量和发展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坚持与时俱进,坚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信心和信念,加快农村地区先进的、新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密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保证我国农业能够协调、稳定、整体以及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哲.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

[2]马丁丑,王文略,马丽荣.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和制约因素诊断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

[3]乔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实证分析——以开封市为例[J].北方经济,2012

[4]刘英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三方博弈及对策研究——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