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秋
我们可能没法让孩子完全明白生离死别,但我们可以让孩子相信爱在身边。
生老病死,其实是我们每个家庭都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才刚三岁的儿子Johnson,就经历了这样一场生命不可承受之痛。
Johnson是奶奶带到两岁的。为了所谓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我在产假结束不久便参加集团竞聘,去了远郊的子公司做法务负责人。路途遥远,事务繁杂,所以我周一到周四都住在公司宿舍,只有周末才回到家陪孩子。小朋友的感觉最直接,反应也最真诚,为他付出时间的多少,和他心中的亲近程度,始终是正比的。那个时候,虽然我有心把周末时间都奉献给Johnson,他却还是只喜欢黏着奶奶。连换裤子、喝水之类的小事,他都会说:“想要奶奶换裤子,不想妈妈换裤子;想要奶奶倒水,不想妈妈倒水。”
别的妈妈这时可能已经开始内疚难过了,我却没有半点玻璃心。缘于我有一表弟,小时候因为父母忙于生意,一直由我外婆带到三四岁。长大后虽然特别亲近外婆,但也没见对父母疏远,依然体贴孝顺。因为有他对照,说实话我虽有些失落,但并不担心,甚至还隐约有一丝乐得轻松。
Johnson奶奶一直以身体强健为豪,几十年来,连感冒都没得过几次,所以平时偶有腹痛,她都不以为意,以为是更年期的正常反应,毕竟那个时候才四十九岁。没想到,就是这一疏忽,耽误了病情。她的癌症被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奶奶也有很强的求生意志,主动配合经历了手术、放疗、转移、化疗的过程,其间诸多艰辛,一言难尽。无奈不菲的花费,身心的煎熬,还是没能改变既定的轨迹。Johnson三岁生日刚过一周,就成了没有奶奶的孩子。
生离死别大人都难以承受,何况是细腻敏感的三岁孩子。那个时候,我心情既沉重,又担忧——一直以来,奶奶对Johnson的付出都让我自愧不如,对他来说,奶奶就是一个巨大的爱的输送源。当这个输送源黯然关闭,稚嫩的孩子该如何过渡,成了我在悲痛中最想解决的问题。
我们没有办法让这么小的孩子理解“离世”,只能先告诉他,奶奶回老家休息了。因为奶奶生病之后暴瘦,虽然我们什么都没说,但小小的Johnson自己就会眼圈泛红地说“奶奶痛痛”。之后带他返乡办奶奶后事,一进老宅门口,他就大声喊“奶奶”,然后每个房间地找。我们又只能告诉他,奶奶不在家。对我这个北方人来说,潮汕地区的丧葬仪式复杂而讲究,Johnson作为长孙要配合做很多仪式。不管这些仪式多么枯燥繁复,只要说是给奶奶做的,小小的孩子竟都一声不吭地配合。仪式结束那日,Johnson开始不再追问奶奶去了哪里,只是会再有人问“想不想奶奶”的时候重重地点头。我不知道三岁的小人儿到底明白了多少,自己也难过得心如刀绞,只能忍着泪水紧紧揽住他。
曾想学电视上的说法告诉孩子“奶奶去了很远的地方”,但生活毕竟不是戏剧,总怕他会不断问“很远的地方是哪里”“那到底什么时候回来”,然后又陷入对奶奶的思念。有人安慰我,孩子很快会丢掉三岁前的记忆,可我又真的不愿Johnson忘记最爱他的奶奶,常常自己也陷入矛盾的情绪窠臼。回到广州后,Johnson对关于奶奶的话题有点沉默,也许自己在消化些什么,我决定,不回避也不主动提,不在这个时候强化他的感伤或困惑,只是尽力给他更多的爱。我想,如果他能继续感受到巨大的爱的输出,就一定会是心中有爱的孩子,长大后即使记忆模糊,只要我们告诉他奶奶曾经的付出,他就会继续爱着奶奶。
我们可能没法让孩子完全明白生离死别,但我们可以让孩子相信爱在身边。
奶奶走了,我这个一直忙于工作的母亲,忽然有了要做最大的爱的输出源的使命感。虽然Johnson是两边家庭的第一个孩子,外公外婆和爷爷都疼爱不已,爸爸也恨不得整日把他捧在手心。但那种细腻、无间、最深切的爱,我想只有自己能够给他。
因为想照顾家庭,我决定从地产公司辞职,回到无须朝九晚五的律所。在家里的时间多了,孩子与我终于渐渐亲近了起来。晚上睡觉前,我会和Johnson一起看三本绘本,然后给他盖上被子,说:“宝贝我爱你,现在一起睡觉吧。”然后陪他到睡着才回自己房间。有时半夜他会醒来叫我,说:“妈妈陪陪我吧。”我也欣然在他身边躺下,哄他再次睡着。每天早晨,都会给他一个大大的笑脸:“早上好宝贝,我真喜欢你,让我来给你换衣服裤子吧。”尽量自己接送他去幼儿园,拉手送他进去,然后看他和小朋友一起排队进课室才挥挥手离开。如果有事要外婆接,我送他的时候会说:“宝贝,外婆下午接你放学。妈妈办完事就去外婆家接你,拉着你一起回家。”下午回到家,我会坐在地上和他一起玩积木,过马路的时候,也会紧紧拉住他的手,告诉他:“妈妈要保护你。”周末和爸爸一起带他出去,我也会早早告诉Johnson行程:“宝贝,你周末不用去幼儿园,爸爸妈妈想和你一起去玩,好吗?”
就这样,我抓住一切机会向孩子表达和给予,让他感知被爱。我不知道这样究竟能抚慰孩子多少,当他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单人照时,还是会想象说:“这张是奶奶抱着我照的。”我惟有忍着悲痛,拉着他说:“是啊,奶奶好爱你。你也爱奶奶对吧。”他沉默点头,却不再像以前那样闹着要找奶奶。
日子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悄然流逝,突然,最近发生的两件小事,让我开始坚信,爱的教育有了效果。
第一件,前段时间我病了几天,Johnson下午便直接由外婆接回去,吃完晚饭洗好澡才送过来。外婆说,只要是吃饺子或者炒面之类Johnson喜欢的食物,他都会跟外婆说:“让我带一点回去给妈妈吃吧,她生病了。”第二件,上周末爷爷来家里吃饭,我做的菜里有一道肉末茄子。爷爷清盘子的时候,分了些肉末给Johnson,跟他说:“这个肉肉没有了,我们把它都分掉了。”Johnson看看自己的碗又看看我的,忽然把碗里的肉末舀起来一半给我,说:“妈妈,肉肉没有了,给你吃吧。”都是很小的事,但我却真的,真的,很感动。想想当年那个连裤子都不肯赏脸让我换的孩子,现在心里却常常有我,而且发自内心地爱我疼我,真的让人感慨所有的付出实在太值得。
爱的教育,可能是一门没有课本的学问,只能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不断摸索。但我开始相信,只要努力做孩子的爱的输出源,他就一定会成为有爱之人,也能和我们一起从容面对人生的所有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