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湖南油茶产业已步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由此分析道:目前,湖南油茶正处于量的扩张后的质的提升期,大面积种植推开后的管护加强期,原料供给不足和加工产能不断增扩的对接期。只有把这些环节处理好了,才能实现油茶产业的蝶变。
近7年来,湖南新造高产油茶林17.67万公顷,低产林高标准垦复改造35.23万公顷。这些大面积铺开的油茶林都需加强后期管护。“要想油茶多结果,勤除草多施肥;一年不施肥除草,油茶没有柴草长得好;二年不施肥除草,油茶柴草窝中找;三年不施肥除草,油茶退化果减少。”一旦管护滞后,油茶林便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产量低,出油率不高。
“企业一条投资上亿元的榨油生产线,技术达到国际水准,但每年仅能开工2~3个月,油茶籽原料严重‘吃不饱。”原材料的缺乏已成为阻碍湖南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据悉,湖南全省茶油加工能力已达60万吨,但2014年油茶鲜果仅够生产茶油20. 7万吨。一方面是产能的过剩,另一方面却是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湖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参政议政处副处长邓林华就指出:“各地加工生产线兴建不止,大部分企业都建有自己的榨油生产线,小油坊达到2000多家,多为低水平重复建设,油的品质难以保障。”
资金不足、融资受限是困扰湖南油茶企业和经营大户的另一个因素。油茶收益期长,一般长达5~8年。在山地种植667平方米油茶,仅租地、整地、打穴、种苗、栽植、肥料等成本就需要1600~3000元,加上后续管护的费用,经营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湖南省财政厅2009年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新造林每667平方米一次性补贴300元,这与实际的需求相差甚远。另一方面,油茶的融资也不顺畅,因为油茶林价值难评估、资产难交易,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补偿、转移机制还尚未建立,油茶信用担保业务滞后。同时,一些油茶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尚处于投入期,账面报表利润不理想,很难达到银行放贷要求,因此多数油茶企业很难得到贷款,导致长线投资无法完成,面临“断粮”的危机。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永州市伊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油茶基地里创建的“三库(油库、金库、蜜库)”是一个可复制、可推行的有效经验,能给油茶经营者以启示。他们通过积极发展油茶林下经济,探索出了以耕代抚、以机代劳、以养积肥、以短养长、以链增效的发展模式。每667平方米的山地里,种植的油茶林可年产茶油50公斤以上,种植的红薯、药材年利润可达到1500元至3000元,养殖的蜜蜂年产蜂蜜5公斤以上。同时通过间作,可使油茶林抚育成本每667平方米一年降低200~300元;通过养猪,又解决了有机肥料的供应问题。据估算,该公司一年可节约成本 300多万元。
无独有偶。在衡阳常宁市,油茶种植大户刘明湖也在实行多元化、有机化、生态化发展。他在66. 67公顷油茶丰产林基地中修建了2500平方米的养猪场,将猪粪水发酵后排灌到油茶林内,利用林间空地种蔬菜、绿化苗木,实现了立体开发,挖掘了林地资源的潜力。
在湖南省林科院,油茶幼林立体高效复合经营技术的研究成果已居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该系统研究并提出了油茶林—农业(药)-畜/渔-沼立体循环经营、林-农-禽复合种养、林-农(药)复合经营技术。示范基地通过实施除草垫、培兜覆盖为主的生态抚育技术,5年生的油茶树平均树高达1.78米,冠幅1. 91 平方米,单株开花挂果率100%,比未采用这一技术的油茶林提高20%以上,每667平方米增加利润320元以上,有效解决了油茶林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难题。
茶油市场真假难辨、价格混乱,没有统一、规范的评判标准是影响油茶产业发展的桎梏。在有着1400公顷油茶林的邵阳县,古老的土法榨油大受欢迎。有的师傅甚至将油坊开进了县城,现榨现卖,还供不应求。与这热闹场面形成对照的是,超市里面正规油茶生产厂家生产的精炼茶油备受冷落。人们甚至宁愿优先选择西方橄榄油,或者花高价到农村小榨坊买卫生和质量安全没有保障的毛茶油(国家规定毛茶油不能上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湖南大三湘油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新平分析说:究其原因,主要是油的标准和检测方法不健全,对于纯茶油、掺假茶油、茶油调和油,消费者在市场上鉴别不了,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导致茶油市场混乱,要么有价无市,要么掺假降低售价,要么打茶油牌子做调和油。
针对混乱的市场,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表示:一要尽快制定茶油质量标准。明令禁止达不到标准的,不得冠以“茶油”或“茶油调和油”标识;二要从严规范茶油冠名秩序。对达不到标准,却冠以“茶油”或“茶油调和油”之名的产品,采取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多种措施,令其下架、曝光、追偿。三要不断加大茶油质检力度。要贯彻落实《湖南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构建从种植环节、生产环节再到消费环节的全过程监督链条。为此,湖南省林业厅已于2014年启动专项调查,组织专家团队着力开展“油茶籽油不同加工方式真实性评价”、“茶油调和油”等地方标准研制,并邀请全国粮标委油脂组、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的专家,以及知名茶油企业代表等把关,标准有望在明年出台。
摘下一颗油茶果,掰开那暗红色的果壳,再剥开那褐色的籽壳,带着淡淡清香的乳白色的茶籽仁便露出来了,咬上一小口,一股苦涩的味道瞬间袭来,让人猝不及防。然而,就是这带着苦涩的茶籽仁历经淬炼而成为盘中餐上的鲜美味道。湖南的油茶产业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现在经历了一些坎坷,但只要我们卯足劲,爬过道道山坎,必会是海阔潮平,风光无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