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异同分析——以黑龙江大学和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为例

2016-01-19 21:51赵坤杨马月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俄语学位联邦

孙 超,赵坤杨,马月,高 伟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高技能创新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人才。在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双元制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四种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志。通过实践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一、中国和俄罗斯高校的学位制度

俄罗斯可以说是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学位体系。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位的级别大致上设有学士、硕士和博士这三级学位。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制定了三级学位的学术标准,中国学位制度从此建立。而俄罗斯的学位制度具有特殊性,大学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和专家文凭。前苏联的高级学位设两级:副博士和博士(不设硕士学位)。苏联解体后,在教育国际化趋势引导下,俄罗斯高等教育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在欧美国家传统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基础上,增加了专家文凭和副博士学位,形成了学士、硕士(专家文凭)、副博士和博士的四级学位制度。

中国高等教育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培养,博士、硕士和学士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点与俄罗斯高等教育不谋而合,特别是俄罗斯的研究生教育突出“管理集中、程序严谨、注重质量”的特点。统计资料表明,只有一部分研究生能按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特别是技术类学科的副博士研究生,能如期进行毕业答辩的更少。这不仅反映出俄罗斯严格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和严谨的学风,也反映出俄罗斯高校和研究院所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的现实,而这也是中国面临的须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中俄高等教育特点

众所周知,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阶段。目前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其毛入学率已经到21%,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即将获得新的目标和特点。在此情况下,充分并科学地探讨、认识这个阶段是尤为重要的。

目前为止,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具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教育体制。中央政府也加强了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地区高校的支持(如211 工程、省部共建等错施)。此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便于更加主动地规划并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如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循“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规律,这一事件和研究的成果现在已经越来越进一步地被时间所证明。

70年来,黑龙江大学作为全国最早设立俄语学科专业的高校、全国最早系统设置俄语人才培养体系的大学和最早为国家培养大批外交、军事、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高层次对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黑龙江大学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对俄办学传统优势和显著特色。如果来到俄语学院,相信你会被有趣的课堂深深吸引,因为这里既有师生间有趣的互动方式,又有热烈的课堂氛围。此外,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还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体制,即精讲多练,这种磨练是黑大俄语学院给予每名学生独特的宝贵财富。

而俄罗斯高等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遵循“教育、生产、科研一体化”这一个重要方针,从而形成由“以教育和科研为中心”的传统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并且他们非常注重专业与现实的结合。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不是法语或德语,而是汉语。目前在远东联邦大学共有1 123名大学生选修亚洲语言的学位课程,几乎接近过去三十年的总和。过去三十年间,远东联邦大学亚洲语言学系培养的毕业生大约有1 500人。另外,还有其他900名非亚洲语言专业的大学生,选择一种亚洲语言作为副修课程,其中多数选修汉语。他们必须每周学习6天,每天上课2至3个小时,用5到6个小时做作业。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的学生每天也要花费一定时间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由此可见,学习一门语言还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努力的。

三、中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异同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对此,中国实行了一系列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校特色发展,实现多样化办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要更加合理,特色要更加鲜明。《纲要》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黑龙江大学作为省部共建高校,其俄语学院实行“高端人才,应用人才,复合人才”三位一体,互为支撑,相互渗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十年来培养本科毕业生数量超过1 500人,平均就业率90%以上,服务于国家教育,外交,国防等领域。2010年创办了全国首家本科俄语翻译专业,增强了人才的服务指导性,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2012年实施拔尖人才试验计划,创办实验班并按照独立教学计划和教学制度组织教学。在原有制度上积极创新,名师授课,课时整合,机制创新,培养高水平俄语人才。

(二)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的需要。这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双向互动过程。黑龙江大学与俄罗斯高校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关系,2006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黑龙江大学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成立了联合研究生院,共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与俄罗斯大专院校合作共同培养本科生,实行“2+2”和“2+1+1”人才培养模式,即在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学习两年后赴俄罗斯学习一年或两年,学习一年者返校后再学习一年毕业,学习两年者,成绩合格获俄罗斯高校和黑龙江大学本科文凭。此外,黑龙江大学积极与俄罗斯高校进行教师学生互派,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成绩优异者经选拔可获得教育部公派赴俄插班留学一年的资格。

近年来,俄罗斯一直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创新型经济,培养创新型人才。2005年8月俄罗斯政府批准了《2010年俄罗斯联邦发展创新体系政策基本方向》,文件指出,俄罗斯须要构建智力精英阶层,培养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人才。其基本路线是,未来10年内俄罗斯将重点支持两类大学:一类是学生数量为3 ~5万人的多学科联邦大学,另一类为中等规模但有重点学科的研究型大学。建立高校科技园区是提升高校科研能力的另一主要途径。俄罗斯92%的科技园区都是在大学基础上建立的。目前,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还没有形成明确具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但在此项政策的推动下,远东联邦大学将更加致力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总之,中俄高校人才培养有着各自的独特性,我们应当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学习,促进两国的教育合作发展,共同致力于人才资源的开发。

猜你喜欢
俄语学位联邦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炮”而红 音联邦SVSound 2000 Pro品鉴会完满举行
303A深圳市音联邦电气有限公司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
20年后捷克与斯洛伐克各界对联邦解体的反思
联邦宪法法院60年——一个来自德国的成功故事?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