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巧妙设计第一课时

2016-01-19 21:51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识字词语课文

徐 玲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江苏泰州225300)

笔者参加了林林总总的各级各类公开课听课活动,执教老师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第二课时来展示课堂教学基本功。第一课时在老师们的眼中,似乎成了“鸡肋”,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教学内容单一,无非就是导入课题、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难以“出彩”;头绪繁多,从导入到整体感知课文,模式易僵化,无论是老师亦或是学生,热情懈怠。

其实,第一课时扎实了,方能为第二课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好铺垫。只要巧妙设计,精心构思,紧扣“新”“趣”“实”,第一课时也能大放光彩。

一、推陈出新

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一般认为学生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无须再花时间琢磨怎么教了,只是让学生翻到文后齐读或指名读正确生词即可。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如果课上没有让学生“忘不了”的识字过程,有些错别字、同音字、形近字,学生仍然会混淆。于是我改变了识字教学策略——词串教学知内容,入情入境学字词。笔者以《嫦娥奔月》为例来谈谈。

(一)出示词串

有人说:孩子读书的时候是最美的,看着同学们专心致志地读书的样子,老师真开心。检查一下我们读书的效果,看一看这些词语,能不能读好。

多媒体出示:嫦娥 美丽善良 接济 周旋 百宝匣

后羿 力大无穷 一丸仙药 凝望 企盼

逢蒙 奸诈贪婪 威逼 翻箱倒柜

碧蓝碧蓝 洒满银辉 皓月当空 树影婆娑

(二)指名读,指导读

(1)读准字音:匣;丸;翻箱倒柜

(2)认读人物:后羿;逢蒙;嫦娥(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三人,观察“羿、逢、蒙”的写法,强调“蒙”中间的一横不能少。)

(3)读出韵味:碧蓝碧蓝等词的意境,试着练习ABAB式的词语。

(4)读懂含义:接济;周旋;奸诈贪婪;迫不及待;企盼(指导书写“贪”与“企”,人字头,一撇一捺要盖住。字扁人就扁,字窄人就收。)

(设计意图:儿歌的形式让写字教学童趣盎然,正如新课标所建议的:课程标准强调每课要保证10分钟练字的时间,学生练字的过程更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

(三)再读中发现规律,说话训练落实效

第一二三组,试着用后面所学词语简述人物的故事。

第四组用上所学词语描述月下美景。

读了第一二三组词语后,我们对文中的三个人物有了初步的认识,故事究竟是怎么展开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应该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板块教学以组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与记忆规律。此外,这样的设计将听说读写扎实有效地呈现出来,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了字词教学的效率。)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如何使阅读教学“删繁就简”,并达到“领异标新”的精致呢?关键词是阅读教学的纽带。语文关键词,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反映的是能揭示文章核心意义的词语,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指的是能实现教学目的的词语。特级教师尤其善于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来感悟课文,薛法根老师更是其中翘楚。他在执教《爱如茉莉》第一课时,扣住与茉莉有关的词语“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先品读后表达,描述看到的或想象心中的茉莉花。学生不但读出了词的意思,而且读出词的情感。接着的说话练习学生亦能运用板书的词语展开想象,正体现新课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关注语言的表达”的精神。这看似第二课时的任务放到第一课时教,起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二、多法激趣

(一)巧用多媒体练读

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我扬长避短,如是抒情性文章则声情并茂地范读,如《月关启蒙》;假若文中长句子多,生字多,我故意卖关子“赏”给学生读,如《理想的风筝》;倘若文章内容长,就让学生自由选读、推荐读,如《我和祖父的园子》;如果是故事类的,备课手册的配套光盘又有的课文,我就让学生欣赏其动画朗读,如《推敲》。如此换花样读书,不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还能习得读书技巧。多媒体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抽象的文字变得更加具体可感、丰富多彩。如《金蝉脱壳》这一课,蝉尾岀壳的情景最奇特动人,而现在的学生大多又没看过蝉虫样子,对此情景当然很陌生,但借助于动画朗读,学生亲眼目睹金蝉脱壳的过程,能很快了解蝉虫出壳的顺序,感受到新奇有趣的脱壳情景。当第二课时品味这一段文字时,学生不仅有条理地生动地描述蝉尾岀壳的情景,还饶有兴致地要求表演。

(二)利用好胜心记字

当然,识字写字也可利用白板的作用,不过更为有效的当属学生编字谜记生字了。我摒弃“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什么”的传统填鸭法,而是采用每编一个大家乐意接受的字谜就加星星的办法,提高识字效率。高年级学生同样积极性很高,不过得控制集体交流字谜的数量,提高字谜的质量。

(三)根据心理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可以因文而异,因生而异去灵活安排教学任务。如学习《学会合作》,学生对合作看似耳熟,但对于合作的重要性却没有持久的体验。如果第一课时依然是按照固定程序读词语、读课文的话,学生一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他们最期待的可能就是来一个简单的合作游戏,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成功的小组欢呼雀跃,合作失败的同学垂头丧气,但都对合作多了一层体验。既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又能使他们在下一课时的学习中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合作。

三、夯实基础

“良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是引领学生学好课文的基础,是一篇课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于是,在第一课时,我努力创造新的开篇花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为又一次“绚丽多彩”的第二课时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审题要切实

言为心声,题为文眼,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全文内容。从题目入手,对课文题目巧妙地诠释,让新课的导入异彩纷呈。既使学生兴趣盎然,又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的教学情境如下:

师:板书课题,你们说说课题中最关键的词是哪一个?

学生进行交流并理解其意思。

师:司马迁如何发愤的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教师教学中从题眼出发,紧扣课文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

还有如《嫦娥奔月》《林冲棒打洪教头》等课文都可以利用此法,巧妙地出示课题,抓住题眼,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另外,经常这样审一审题,学生也能从中领悟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拟定题目等多方面的写作技巧。

(二)习惯训扎实

翻开每册的教材,第一页无一例外都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吕叔湘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高年级,作为第一课时,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随时查阅工具书、搜集资料的习惯,通过随时查阅工具书、搜集资料,学生不仅开阔了知识面,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詹天佑》等,学生可以去查阅主人公的事迹,这样对主人公有更全面的认识。像《海洋——21世纪的希望》《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天火之谜》这类课文,学生可以去查阅相应的书籍,了解这些科普知识,对文本理解将更为深刻。

“换一种第一课时的教法”,顺学而导,教中求变,也能迎来精彩,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本,能帮助学生打下语文知识的坚实基础,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识字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一枚词语一门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