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复杂性下目标差异对沟通行为和应急合作关系的影响研究

2016-01-19 08:49吴国斌,党苗,吴建华
中国软科学 2015年5期

任务复杂性下目标差异对沟通行为和应急合作关系的影响研究

吴国斌,党苗,吴建华,李海燕

(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0)

摘要:合作关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应急活动的成败,如何改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协同绩效是应急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组织间目标差异对应急合作关系的影响,并重点分析沟通行为和任务复杂性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及调节效应。通过对350位矿山救援基层应急指挥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层级回归分析,本文发现:组织间目标差异对应急合作关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沟通行为在二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目标差异将促使组织采用竞争性沟通行为,继而造成应急合作关系紧张;任务复杂性分别在目标差异与信息分享和参与之间起调节作用,应急任务越复杂,目标差异对信息分享与参与的影响越小。这些结论表明,高层应急指挥人员可采用信息公告牌、制定信息沟通内容结构框架、实施跨部门的整体奖励等措施来提升基层组织间的应急沟通效率。

关键词:目标差异;应急合作关系;沟通行为;任务复杂性

收稿日期:2014-11-19修回日期:2015-03-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间比较特征对跨组织应急合作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712732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组织间应急合作关系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新组织参与的视角”(12YJC630231)资助。

作者简介:吴国斌(1972-),男,湖南益阳人,武汉纺织大学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5)05-0149-11

Abstract:As the quality of partnership directly affects the success of emergency response activities,it is a serious issue to improve the partnerships thereby improving the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 in emergency management.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impact of goal incongruence on partnership,and study the intermediary and regulation roles communicative action and task complexity play in those relations.The research took 350 grassroots emergency command staff as study subjects.The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obtained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shows that:(1)goal incongruence on emergency cooperat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inter-organizational partnerships;(2)communicative action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and goal incongruence will encourage the organization to adopt a competitive communicative action which causes partnership tensions;(3)task complexity plays a negative regulatory role on goal incongruence and communication participa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and the more complex emergency task becomes,the smaller the impact of goal incongruence on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participation.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enior officers can use the emergency command information bulletin board,mak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ntent structure framework,and implement the overall inter-departmental incentives and other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communication.

The Influence of Goal Incongruence on Communicative Action and Emergency

Partnership under Task Complexity

WU Guo-bin,DANG Miao,WU Jian-hua,LI Hai-yan

(SchoolofManagement,WuhanTextileUniversity,Wuhan430200,China)

Key words:goal incongruence;emergency partnership;communicative action;task complexity

一、引言

灾害应急处置是一个多主体活动,各类组织基于应急救援这个共同目标而合作,但因管辖权、功能与职责的不同,他们往往还存在个体目标(private goal)。个体目标差异会对合作关系造成消极影响,如“2008年汶川地震”应急中,政府对志愿者态度冷漠,志愿者与地方政府冲突[1]。合作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应急活动的成败,对多主体协同绩效起到关键作用。

国内外应急管理学者均认为,目标差异可通过沟通影响组织间合作关系[2][3]。但对目标差异如何通过沟通影响合作关系的看法不尽一致,更鲜有文献对此进行过深入的实证研究[4]。前期的质性研究表明,组织间目标差异既会导致信息失真、信息匮乏、信息及时性不足等问题,又会造成信息繁杂、信息过载与信息有效性不足等困难[5]。显然,对于目标差异怎样影响沟通,现有的研究还没有达成一致,缺乏完整统一的理论构架。Neubaum等[6]对这种困境进行了反思,他认为不能仅仅只关注信息本身,还需要探寻沟通者在信息传递中的行为策略。沟通行为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活动,它还呈现了动态社会构建过程,直接影响沟通者对信息准确性与有效性的感知,侧面反映了合作组织间公正、信任与责任等因素。因此,引入组织间沟通行为变量,揭示目标差异与合作关系之间的“黑箱”,厘清应急信息下潜在的组织沟通意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此外,在跨组织应急合作中,任务复杂性是重要的情景变量,不同水平的任务复杂性对组织间的沟通、决策、资源分配有差异化的影响[7],它可能也会影响目标差异与沟通行为的关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任务复杂性对目标差异与沟通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本文以基层应急指挥者作为调研对象,将组织间目标差异作为初始因素,将沟通行为作为中介变量,组织间合作关系作为结果变量,探讨沟通行为在目标差异与应急合作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任务复杂性在目标差异与沟通行为间的调节效应,期望为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目标差异与应急合作关系

组织间目标差异是合作双方关于作业计划、控制与执行等个体目标优先权不一致性和不相容的程度,个体目标包括:最大化本组织绩效的个体目标(egocentric individual goals)和最大化本组织对群体总体绩效的贡献的个体目标(groupcentric individual goals)两类[8]。因在跨组织应急联动中,群体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但因参与者的管辖权、功能、职责与认知差异,组织往往认为自己的目标更具有优先权或最关键。因此,应急组织间目标差异是合作双方以群体总体绩效为总目标,但对作业计划、控制与执行等个体目标优先权的看法不一致性和不相容的程度。

组织间合作关系被认为是组织间的持续联结、资源互动过程、对伙伴行为方式的认可等。Tripp等[9]认为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参与主体经济利益的提高(包括成本降低、资源扩充、市场占有率提高等)等客观标准;(2)感知合作组织社会地位的提高;(3)组织(组织的领导人)心理得到满足等主观感知。考虑到在应急管理中,没有完全相同的突发事件与处置过程,很难找到有效标准对不同的处置绩效进行准确评估,主观感知衡量应急合作关系比客观绩效标准可能更为有效。因此,本研究更倾向于Tripp等学者阐释的后两个方面,即应急合作关系可以通过组织领导者对合作结果或状态的满意度来判断。

当组织既有共同目标又有个体目标时,会形成利己动机(egnistic)和亲社会动机(prosocial)的混合。社会动机理论认为,利己动机的组织往往会采取分配式行为(争论、要求让步、威胁等)寻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而亲社会动机的组织更愿意选择整合式行为(多种支援、信息交换、支持申明)寻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Coleman[10]的研究表明,当组织间存在目标差异时,双方均会抑制亲社会动机转而追求利己动机,互动中不仅会出现争论、要求让步、威胁,还会出现操纵信息侵害对方利益的行为,这样的合作只会让双方感到不满。在应急情景下,为了减轻时间压力的作用,组织会自动封闭认知能力,忽视不确定的共同目标,优先考虑如何实现自己能够掌控的个体目标,这更强化了分配式行为的使用倾向,使得组织间合作关系紧张。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本组织与合作组织的个体目标差异对应急合作关系有负向影响。

(二)目标差异与沟通行为

沟通行为是人们为了指引(控制)合作者而采用的信息获取和发布的方式、约束性的沟通技巧,是一套特殊组合的沟通技能行为[11]。与传统沟通理论范式不同,沟通行为并不关注信息本身(如信息的具体内容、深度与频率、流向等),而是聚焦于合作者在沟通中的行为特征。为了清晰地呈现应急组织间的沟通行为变化规律,本文借鉴了Mohr和Spekman[12]合作关系研究中关于沟通行为的三维度划分:沟通质量(communication quality)、信息分享(information sharing)和参与(participation)。沟通质量是指合作双方对应急作业计划、控制与执行等相关信息交换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可信性的程度;信息分享是指合作双方愿意分享自己的应急作业计划、控制方案与执行状态等专有应急信息的程度;参与是指合作组织参与到对方应急决策、作业计划与控制方案制定的程度。

Madden[13]认为,具有目标差异的组织会采用隐瞒或延迟不利信息传递等防护性措施(forefending)。当一方采取防护性措施来互动,其合作伙伴也采用相同策略来保护自己的目标,这将加速降低双方沟通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可信性。因此,个体目标差异将导致应急组织间沟通质量下降。

Boersma[14]的研究表明,感知目标差异的应急合作组织往往不愿意参与到对方的计划制定之中。这是因为在时间压力与信息繁杂的应急情景下,组织为了减轻认知与信息负荷,会集中精力在与个体目标相关的关键线索上,不会在“无意义”的协商上消耗宝贵的时间资源,采用消极的沟通策略来合作成为组织的首选。

感知目标差异的组织会采用隐藏信息(hidden information)行为来保护个体目标的优先性。在时间压力情景下,自我审查(self-censorship)使组织隐藏信息的意愿更强烈,从而抑制了组织信息共享行为的发生。盛明科与郭群英[15]认为,具有个体目标差异的应急组织会采用隐瞒和控制关键信息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a:合作组织与本组织个体目标差异对组织间的沟通质量有负向影响。

H2b:合作组织与本组织个体目标差异对组织间的沟通参与有负向影响。

H2c:合作组织与本组织个体目标差异对组织间的信息分享有负向影响。

(三)目标差异、沟通行为与合作关系

在跨组织应急合作中,延缓、省略、保留与操纵信息等行为具有很强的危害性,极易使合作方陷入应急资源准备不足、丧失事件处置的“时间窗”,方案无法协同实施的困境[16]。合作方一旦发现,会认为此次应急协同不是在创造联合价值而是在实施价值榨取,进而对合作伙伴产生强烈不满。结合上文的分析,当组织间存在目标差异时,参与各方信息交换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会降低,继而降低组织间的合作关系。

积极的沟通参与能让不同的价值观念、职责范围、预期行为得到相互尊重与理解,提升组织间的信任与个体目标支持,从而提升组织对合作关系的满意度。与之相反,如果组织间采取消极的沟通参与,双方会因“缺乏了解”而强化竞争性沟通,甚至造成合作关系紧张。Kim[17]也指出,沟通冷漠与消极回避是导致应急合作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因此,当组织间存在目标差异时,会减少参与到对方计划、决策的制定中的行为,继而降低组织间的合作关系。

在高不确定性与时间压力的应急情景下,跨组织合作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共享[18]。关键信息共享可以作为“友好”的信号,能让对方知道“我们共处风险中”,增强双方对合作关系的满意程度,特别是主动分享对方没有明确要求的信息时,更会让组织感知对方在实施整合性行为,从而提升合作关系质量。

综上所述,组织间的沟通行为在目标差异与应急合作关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a:沟通质量在目标差异与应急合作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

H3b:参与在目标差异与应急合作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

H3c:信息分享在目标差异与应急合作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

(四)任务复杂性的调节作用

任务复杂性是工作本身的易分析性、处置程序和预期后果可知性的程度[19],具有以下特征:(1)信息负荷量大,是指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数量大;(2)子任务的关联性强,是指子任务在实施流程与方案方面具有高度关联性;(3)对任务的熟悉程度不高,即任务操作过程的可预知性、可理解性以及熟知的程度不高;(4)任务不确定性高,是指缺乏任务性质的相关信息以及对所采取行动的潜在后果无法预知;(5)子目标的数量以及达到总目标的途径多,是指处理该项任务要达到多个子目标,且有多个方案可以达到总目标。应急任务的复杂性也具有上述特征。

社会动机理论认为,外部情景差异将影响组织的社会取向(价值判断与行为),即组织会依据外部情景采用相应的行为策略。De Dreu[20]的研究表明,鼓励合作的任务特征就可以激发群体成员的亲社会动机,从而促使组织选择整合性沟通行为。在亲社会动机的驱动下,合作双方为满足系统性信息加工的需求,将尽力保障互动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及时性。同时,在亲社会动机的驱动下,合作组织为实现共赢的目标,会积极参与对方的应急计划与方案制定中,不仅希望自己尽快完成应急子任务,也希望合作方尽快实现目标以减少风险,暂时放下部门利益而采用整合性的沟通策略,如选择加强组织间信息分享,甚至主动为对方提供自己的专有信息等。因此,复杂性任务情景下,应急组织不得不思考“如何处置”、“如何决策”等问题,改变原有冷漠的沟通态度,进而采取更为积极的信息沟通行为。结合以上假设1、2a、2b、2c所预测的关系,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a:任务复杂性在目标差异与沟通质量之间具有调节效应,即任务复杂性越高,目标差异对沟通质量的负向影响越弱。

H4b:任务复杂性在目标差异与沟通参与之间具有调节效应,即任务复杂性越高,目标差异对沟通参与的负向影响越弱。

H4c:任务复杂性在目标差异与信息分享之间具有调节效应,即任务复杂性越高,目标差异对信息分享的负向影响越弱。

本文的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框架

三、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一)样本数据

国家“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与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中列出的矿山、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水上搜救、紧急医学救援、船舶溢油及油气田、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行业是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的重点建设领域。本研究选取四川、云南、贵州矿山救援总队下属的应急基层指挥指挥人员为具体调查对象,他们均有跨组织应急合作经验,并参加了“汶川”、“雅安”、“玉树”等地震救援、多起矿难救援与城市市政应急。作为研究的预备程序,正式调研前我们对30多位应急指挥人员进行了深度电话访谈和面谈。结果表明我们的研究主题是切中肯絮的,访谈对象也认为这是目前应急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管理难题之一。2014年4月-8月,研究小组利用各地应急培训的机会进行问卷发放,发放问卷396份,共收回356份问卷,有效问卷350份,有效回收率为88.38%。

(二)样本的同质性检验

本次调查样本来源于地震、矿难与城市市政应急,因此在合并分析前需要考虑样本的同质性问题,如果不同质,样本的合并分析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本问卷同质性检验采用工作年限、年龄、文化程度、职务与地区做卡方检验,如表1所示。检验结果卡方值分别为2.652、2.647、3.618、0.178、0.951,χ2值均小于3.8415,p值均大于0.05。因此,工作年限、年龄、文化程度、职务与地区在不同类型突发事件上并没有差异,可以将3类事件调查样本合并,共计350份。因矿山救援的基层应急指挥人员绝大部分为男性,本次调查样本全部为男性。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5-8年、8年以上的有效样本占整个样本的比例分别为26.3%、61.7%、12.0%;年龄在30岁以下、30-40岁、40岁以上的有效样本占比分别为38.3%、39.4%、22.3%;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中专(含技校)以上、其他的有效样本占比分别为29.7%、45.1%、25.1%;职务为正职和副职的有效样本占比分别为34.0%、66.0%;四川、贵州与云南的有效样本占比分别为34.9%、33.1%、32.0%。样本的工作年限与文化程度等数据表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岗位的流动性较高,这与我国矿山应急救援基层指挥者的现状也是基本相符的。

表1 样本结构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测量量表及信度、效度

目标差异的测度主要借鉴Jap[21]已经验证过的单维度量表。首先,我们依据应急合作的具体情况,对原量表中“目标”进行了细化与修改,最终形成“对双方应急目标的优先次序见解不同,我们支持对方应急目标的优先性,我们双方拥有同样的应急任务优先次序看法,能够认同对方应急作业任务的重要性”四个测项。本研究中目标差异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8。目标差异的单因素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为χ2/df=1.362,CFI=0.999,NFI=0.998,IFI=0.999,RMSEA=0.032,模型拟合情况良好。

沟通行为的测度主要借鉴Mohr和Spekman[13]已经验证过的量表。首先,我们依据应急情景对问卷进行了修改,最后形成了沟通质量、信息分享与参与均包括四个测项的问卷,沟通质量构建包括“双方沟通的及时性高,双方沟通的准确性不够,双方沟通的充足性不好,双方沟通的可信性不高”;沟通参与包括“提出的建议或方案正好是对方准备制定的,相互帮助对方制定应急计划与实施步骤,相互参与到对方应急计划的制定中,相互鼓励对方提出的任何方案与建议”;信息分享包括“双方会分享自己的专有信息,双方会向对方提供有帮助的信息,双方会及时告知方案变化信息,双方仅仅只会告知事先约定的信息”。沟通质量、沟通参与和信息分享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88、0.924、0.955。沟通质量的单因素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为χ2/df=0.570,CFI=1.000,NFI=0.998,IFI=1.000,RMSEA=0.000;沟通参与的单因素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为χ2/df=1.362,CFI=0.999,NFI=0.997,IFI=0.999,RMSEA=0.046;信息分享的单因素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为χ2/df=0.736,CFI=1.000,NFI=0.999,IFI=1.000,RMSEA=0.000,模型拟合情况良好。

任务复杂性的测度主要借鉴Tiamiyu[22]已验证过的量表,形成了包括“本次应急合作面临的任务不能缺少现场的任何组织,完成本次应急合作任务的方案和途径太多,双方对本次应急任务的实施方案没有把握,双方都不能确定事件的发展趋势”四个测项,任务复杂性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53。任务复杂性的单因素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为χ2/df=1.297,CFI=1.000,NFI=0.998,IFI=1.000,RMSEA=0.029,模型拟合情况良好。

合作关系的测度主要综合Xiaohua和Richard[23]与Solberg[24]已验证过的量表,形成了包括“关系令人满意,互动十分融洽,合作关系令人失望,感到合作费力”四个测项,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9。合作关系的单因素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为χ2/df=1.325,CFI=0.999,NFI=0.998,IFI=0.999,RMSEA=0.030,模型拟合情况良好。

本文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收敛效度,测量模型与数据的拟合指标为:χ2/df =1.195,GFI=0.937,CFI=0.994,AGFI=0.922,RMR=0.122,RMSEA=0.20,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各测项因子负荷也均大于0.7且显著,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

(四)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各变量信息均由同一参与者提供,有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为避免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我们在测量时采用了插入不同作答方向项目、不同时段施测和匿名问卷测量等方式进行控制。本研究采取Harman的单因子检测方法,将问卷所有条目一起做因子分析,在未旋转时得到的第一个主成分,占到的载荷量是25.072%,未占到多数,同源偏差并不严重。接着采用Amos17.0比较了几种可能模型的拟合情况(见表2),以检验数据的区分效度。结果显示六维模型的拟合指标最优,这说明研究所用变量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共同方法偏差没有对结构造成明显影响。

表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N=350)

注:六维模型:目标差异、任务复杂性、沟通质量、信息分享、参与、合作关系满意度;五维模型1:目标差异、任务复杂性、沟通质量+信息分享、参与、合作关系满意度;五维模型2:目标差异、任务复杂性、沟通质量+参与、信息分享、合作关系满意度;五维模型3:目标差异、任务复杂性、沟通质量、信息分享+参与、合作关系满意度;四维模型:目标差异、任务复杂性、沟通质量+信息分享+参与、合作关系满意度;三维模型:目标差异+任务复杂性、沟通质量+信息分享+参与、合作关系满意度。

(五)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依据Fornell、Larcker和Anderson、Gerbing的观点,若每一个变量的变异抽取量大于各成对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平方值,或者所有变量之间的最小AVE大于相关系数矩阵中的最大值的平方值,即代表有良好的区别效度。表3为目标差异、沟通质量、信息分享、参与、任务复杂性以及合作关系的均值、方差及相关系数,对角线上为各变量的变异抽取量的平方根。结果显示6个变量的变异抽取量的平方根最小值为0.657,大于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最大值0.600。反映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

表3 变量的均值、方差和相关系数

注:*p<0.05(双尾);**p<0.01(双尾),N=350人,对角线上加粗的数值是AVE值。

(六)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作为数据分析工具,主要检验沟通行为(沟通质量、信息分享、信息参与)在目标差异和合作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任务复杂性在目标差异对沟通行为影响上的调节效应。本文的实证过程遵循Baron和Kenny提出的检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三步法,通过在线性回归模型里使用分层的方法依次放入控制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或交互项检验对因变量的回归系数。在检验中介效应时,当加入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关系要显著地降低或者变为不显著,则说明中介变量有中介作用;在检验调节效应时,如果交互项对因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则说明调节变量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四、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前7个假设的验证结果如表4所示,主要验证目标差异对应急合作关系的影响,以及沟通行为在目标差异和合作关系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本文后三个假设,即任务复杂性在目标差异和沟通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验证结果见表5。

(一)沟通行为的中介效应验证

表4的数据表明,目标差异会对合作关系有负向的影响(模型8,beta=-0.330,p<0.001),假设1得到了支持。同时,目标差异也会对组织间的沟通质量(模型2,beta=-0.240,p<0.001)、沟通参与(模型4,beta=-0.192,p<0.01)和信息分享(模型6,beta=-0.190,p<0.05)造成负向的影响,假设2a、2b、2c分别得到了支持。在加入中介变量沟通质量后,结果显示沟通质量的加强会增进合作关系(模型9,beta=0.124,p<0.05),同理,沟通参与(模型10,beta=0.120,p<0.01)和信息分享(模型11,beta=0.113,p<0.05)的增加均会导致合作关系的增进。而目标差异在加入沟通质量后对合作关系的影响的回归系数也由-0.330变为-0.301;加入沟通参与后,回归系数由-0.330变为-0.307;加入信息分享后,回归系数由-0.330变为-0.309。由此可知,沟通行为(沟通质量、沟通参与和信息分享)在目标差异和合作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假设3a、3b、3c分别得到了支持。

(二)任务复杂性的调节效应验证

如表5所示,将目标差异和任务复杂性两个变量标准化相乘后形成的交互项加入模型,结果显示这个交互作用对沟通参与和信息分享这两个中介是显著为正的(模型17,beta=0.092,p<0.05;模型20,beta=0.214,p<0.001),本文的假设4b和4c得到支持,而目标差异和任务复杂性的交互作用对沟通质量(模型14,beta=-0.086,p>0.05)这个中介的调节效应是不显著的,假设4a并没有得到支持。这表明任务复杂性只在目标差异和信息分享、沟通参与间有正向调节效应。

表4 沟通行为在目标差异和合作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注: *p<0.05; ** p<0.01; ***p<0.001,N=350人。

注:*p<0.05;**p<0.01;***p<0.001,N=350人。

为了更加清楚地验证并表现目标差异与任务复杂性高低对信息分享、沟通参与关系的影响,我们以图2和图3模拟出各自的调节效应。由图2可见,高任务复杂性相对于低任务复杂性,在组织间存在目标差异时,会增加组织间互动沟通参与。图3则说明,高任务复杂性相对于低任务复杂性,当组织间存在目标差异时,愿意分享应急信息。通过图2和图3的比较不难看出,尽管任务复杂性对信息分享和沟通参与均具有调节效应,但任务复杂性对信息分享的调节效应大于沟通参与,即在任务复杂性的应急情景下,相对于参与到对方应急计划与方案中,合作组织更愿意分享自己的专有信息。

图2 任务复杂性对目标差异与沟通参与关系的调节效应图

图3 任务复杂性对目标差异与信息分享关系的调节效应图

五、讨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与讨论

长期以来,组织应急合作关系的研究在学术界和实践界一直是一个热点。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和文献分析等质性方法,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沟通频率或信息量等方面,却很少关注应急沟通者本身的行为,及其对应急合作关系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选取我国矿山救援领域的基层应急指挥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间目标差异对应急合作关系的影响,构建并实证检验了假设模型。结果发现:组织间的目标差异对应急合作关系既有直接影响,也通过沟通行为间接作用于应急合作关系;任务复杂性分别调节目标差异与沟通参与、目标差异与信息分享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发现是对跨组织应急合作沟通研究的一个拓展,更深层次地剖析了应急合作关系的形成过程,确认了沟通行为在应急合作中的关键作用,回应了Neubaum等人将沟通行为作为影响跨组织应急合作的呼吁,正面回答了Gershon等[25]看似矛盾的猜测——即在应急合作中应该如何设计信息传递机制。弥补了Bharosa、Drabek等人关于灾害组织行为学领域缺乏实证研究的遗憾,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结论细节化与生动化有余,而普适性与严谨性不足的缺陷。

同时本文也探讨了任务复杂性对目标差异与沟通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任务复杂性对目标差异与沟通行为各子维度间的调节效应具有差异性。在对此结果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分析后发现,任务复杂性对目标差异与信息分享的调节效应远大于其对目标差异与沟通参与,即在任务复杂性情况下应急组织更愿意分享自己的信息,而参与到对方应急方案制定的意愿稍弱。这一结果与Kim和Grunig在商业组织领域的研究有差异,他们的实证研究表明,在面临问题解决的情况下,相对于消极的信息共享,组织或个体更愿意选择积极的信息推送(向合作者推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行为[26]。我们认为,商业组织合作目标是为了创造联合价值,双方按照协议承担相应的任务,组建新的组织形式(组织边界模糊化),事后追责既难以出现也很难实施,积极的信息推送(沟通参与)行为能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与之相反,专有信息分享容易造成非合作商业机密的泄露,甚至导致组织在合作中失去主导地位,因此沟通参与比信息分享更具有积极性。与商业组织合作背景不同,在不确定性高、危险性大、追责严厉、主体边界清晰而责任边界模糊的中国式应急情景下,作为 “理性人”的应急组织有着“减责与免责”的意愿,不愿意给本组织添加额外职责负担[16],更不愿意承担“二次事件危害”的责任。在应急合作中,沟通参与(参与对方的方案制定)比信息分享(分享独有信息)更具责任性,即分享出自己的独有信息供对方决策不会承担道德和法律上的责任,但参与到对方的方案制定可能会给参与者带来事后追责风险,组织在复杂的应急任务中尽管会提高沟通参与程度但也会有所保留,因而沟通参与低于信息共享。该发现一方面能为后续的应急沟通行为研究提供了思路,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组织的责任边界在应急合作关系研究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此外,任务复杂性对组织间目标差异与沟通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假设4a没有得到验证。我们认为可能存在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目标差异的组织一般具有专业领域差异,专业不同造成的沟通术语障碍可能会影响沟通质量;二是在应急任务复杂性的情况下,尽管合作双方想提高沟通质量,但受到组织指挥者认知能力的限制,难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从而造成复杂性任务对沟通质量调节效应不显著。

本研究对于应急合作指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第一,本研究表明,在简单的应急合作任务情景下,目标差异将导致组织间竞争性沟通行为的出现。目前,我国的应急绩效评估一般由参与组织的上级部门进行,这种评估机制不仅不能减少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还极易强化组织间的冲突。Bechtoldt等[27]的研究表明,鼓励合作的薪酬方案能够促进组织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提升群体的共同绩效。因此,简单应急合作任务情景下应实施整体性的奖励机制,即以共同目标的完成为应急绩效评估标准,降低单个组织行使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第二,本研究表明,在简单应急合作任务情景下,目标差异容易造成信息隐瞒、歪曲和沟通不透明等问题。因此,高层应急指挥者可尝试建立现场智慧应急系统,将个体目标告示、现场信息公告牌、标准化沟通框架等手段纳入系统中,尽可能提升组织间应急合作信息的透明度,抑制组织行使竞争性沟通行为的动机,进而提升应急组织间合作关系的质量。第三,本研究表明,在简单应急合作任务情景下,目标差异将降低组织间沟通互动与信息共享。因此,高层应急指挥者应建立与强化组织间信息沟通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应急组织间互动频率与信息共享意愿,促进基层应急组织个体目标融合,缓解因目标差异而造成应急合作关系紧张的局面。第四,在复杂任务情景下,一方面应加强合作组织应急预案术语的标准化,强化合作组织间协同演练,尽量减轻专业术语对沟通质量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应通过建立组织间的信息过滤机制来减轻信息负载与认知负担,提高组织间的沟通质量与互动有序性,提升组织间的合作关系质量。第五,在复杂任务情景下,应急指挥机构应该促进组织间沟通参与的意愿和深度,提升组织相互参与到对方应急计划制定中的程度。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数据采集时只调查了合作关系中的本组织一方,虽然这符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即从本组织感知的角度了解合作组织如何影响了合作关系,但是这种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对合作关系进行配对研究,不能从合作组织的角度了解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合作关系。其次,织织间的沟通与协同和应急网络的规模有一定的关系,但本研究主要考察两个目标差异组织通过沟通行为影响合作关系的作用,因而产生了一定的研究局限。再次,尽管研究小组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我国灾害频发的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矿山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抽样,样本结果的普适性可能还存在不足。最后,由于本研究的预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数据来源于同一份测量问卷,尽管研究结果显示同源误差并不严重,但如何采用纵向数据以尽量避免共同方法引起的测量误差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虑。

未来研究可以将合作组织和本组织都作为调查对象,做成对样本分析,更加全面地了解目标差异通过沟通对应急合作关系的影响。还可以从复杂任务情景下应急信息负载、互动繁杂、信息共享无效等问题出发设计研究框架,探讨信息过滤、信息确认等对沟通质量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家良,梁钜霄.志愿者应急管理与冲突理论——以5·12地震四川G县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84-92.

[2]Devitt K R,Borodzicz E P.Interwoven Leadership:The Missing Link in Multi-Agency Major Incident Response [J].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2008,16(4):208-216.

[3]汪业凤.突发事件应急决策过程中群体冲突协调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4]Bharosa N,Lee J K,Janssen M.Challenges and obstacles in sharing and coordinating information during multi-agency di ̄saster response:Propositions from field exercises [J].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2010,12(1):49- 65.

[5]Drabek T E,McEntire D A.Emergent phenomena and multi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 in disasters:Lessons from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Emer ̄gencies and Disasters,2002,20(2):197-224.

[6]Neubaum G,Rösner L,Rosenthal-von der Pütten A M,et al.Psychosocial functions of social media usage in a disaster situation:A multi-methodological approach [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4:28-38.

[7]Kapucu N.Collaborative emergency management:better community organising,better public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J].Disasters,2008,32(2):239-262.

[8]Van Mierlo H,Kleingeld A.Goals,Strategies,and Group Performance:Some Limits of Goal Setting in Groups [J].Small Group Research,2010,41(5):524-555.

[9]Tripp T M,Sondak H,Bies R J.Justice as rationality:A relational perspective on fairness in negotiations [J].Research on negotiation in organizations,1995,5:45- 64.

[10]Coleman P T,Kugler K G,Bui-Wrzosinska L,et al.Gett ̄ing down to basics:A situated model of conflict in social relations [J].Negotiation Journal,2012,28(1):7- 43.

[11]Clelland I J,Zarankin T G.Towards a Dynamic Model of Interpersonal Trust:The Role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in Work ̄flow Negoti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ategic Communication,2012,6(1):109-125.

[12]Mohr J,Spekman R.Characteristics of partnership succ ̄ess:partnership attributes,communication behavior,and con ̄flict resolution techniqu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4,15(2):135-152.

[13]Madden S.Alerting a Campus Community:Emergency Noti ̄fication from a Public’s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Conti ̄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2015.

[14]Boersma K,Comfort L,Groenendaal J,et al.Editorial:Incident Command Systems:A Dynamic Tension among Goals,Rules and Practice [J].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2014,22(1):1- 4.

[15]盛明科,郭群英.公共突发事件联动应急的部门利益梗阻及治理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4(3):38- 42.

[16]Kabra G,Ramesh A,Arshinder K.Identification and prio ̄ritization of coordination barriers in Humanitaria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2015.

[17]Kim H.Improving simulation exercises in Korea for disa ̄ster preparedness [J].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2013,22(1):38- 47.

[18]Stephens K K,Barrett A K,Mahometa M J.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emergencies:Using multiple channels and sources to combat noise and capture attention [J].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2013,39(2):230-251.

[19]Kamphuis W,Gaillard A W K,Vogelaar A L W.The effects of physical threat on team processes during complex task performance[J].Small Group Research,2011,42(6):700-729.

[20]De Dreu C K W.Cooperative outcome interdependence,task reflexivity,and team effectiveness:a motiva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7,92(3):628.

[21]Jap S D.Perspectives on joint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2001,18(1):19-35.

[23]Xiaohua Lin and Richard Germain.Sustaining Satisfactory Joint Venture Relationships:The Role of Conflict Resolution Strategy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8,29(1):179-196.

[24]Solberg C A.The perennial issue of adaptation or stand ̄ard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ommunication:organiza ̄tional contingencies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Inter ̄national Marketing,2002,10(3):1-21.

[25]Gershon R R M,Qureshi K A,Rubin M S,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igh-rise evacuation:qualitative results from the World Trade Center evacuation study [J].Prehospital and Disaster Medicine,2007,22(3):165.

[26]Kim J N,Grunig J E.Problem solving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A situational theory of problem solving [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1,61(1):120-149.

[27]Bechtoldt M N,De Dreu C K W,Nijstad B A,et al.Motiva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social tuning,and group creativity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0,99(4):622.

(本文责编: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