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静,朱晓玲(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新疆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王静静,朱晓玲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匮乏、生态恶化导致人类的生存成本越来越高,传统工业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现在提倡闭回路流程模式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尤其是在新疆经济落后,生态脆弱的的环境下,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的趋势势不可挡。
关键词:新疆;工业;循环经济
1.1 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绿洲生态环境很脆弱,决定了新疆不能采用依赖资源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在今后经济发展中,新疆既要推进工业化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缩小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又要解决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问题。目前,新疆的循环经济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仅在部分企业和局部领域内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2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开展
2004年6月,新疆环保局通知要求全疆各地区至少要建立一个具有新疆产业特色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5 年 1 月,全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增加到八个。2007年11月,新疆发改委会同相关厅局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新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这批循环试点工作总共包括29家单位,给全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015年新疆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方案启动。被发改委列入此次试点的共有4个县(市)、7个园区和19家企业。在试点期间,所有单位将减量、集约和再利用等思想融入到循环经济的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中,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新疆循环经济的发展起了带动作用。
2.1 新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低
新疆的循环经济总体水平低,虽呈现上升的势头但上升缓慢,上升的缓慢主要还是因为新疆的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初期的摸索阶段。新疆经济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型工业化水平很低,工业的“三高一低”特征显着,工业化水平仍处于初期阶段。新疆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实力比较弱,机器设备和技术水平落后。融资能力差,资金的大部分用来扩大再生产,对技术的投资有限。众所周知,新疆的地域辽阔,经济活动围绕绿洲分布,离国内外各市场很远。无论是疆内之间运输还是运往疆外,成本都比较高。使得企业效益受损,所以新疆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不足。
2.2 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新疆重工业比例很高,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率小,不到 3 %,经济中的人均 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加都很快,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是与之对应的能耗,水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等因素增减缓慢,这就可以映射出有些企业还没从传统的线性的经济增长观念中走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环还没有很好的内部化,所以一些企业对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还缺乏必要的动力和监管,从而造成了新疆循环经济发展各方面发展呈现参差不起,阻碍了新疆循环经济的飞跃。
以完善纺织、食品、能源等主导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构建“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区域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
3.1 纺织业循环经济模式
依托师市180万亩国家优质棉基地,抓住国家纺织产业振兴规划政策支持和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重点服装知名品牌,注重服装设计和市场营销,提高服装产业产品附加值,发展精品服装产业。以发展棉、麻、化纤三纺混合为方向,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注重生产过程“三废”和边角料综合利用,重点发展棉纺、针织产业,着力构建阿拉尔棉纺产业集群,推进印染、织布、服装业的发展,进一步精炼油、棉浆粕、粘胶丝等产业链。将阿拉尔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南疆重要的优质棉纱、棉纺织品和服装高端化生产基地。利用棉籽壳生产食用菌,建立菌菇培养基,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得到充分的综合利用。
3.2 食品业循环经济模式
围绕红枣量大质优的优势,大力发展红枣深加工,积极延伸红枣产业链,加快红枣加工项目的布局和建设,提高红枣就地加工率;围绕果蔬业优势,大力发展浓缩果蔬制品。对食品生产的废弃物加强综合利用,推进果渣综合利用生产果胶、饲料,苹果核生产苹果籽油等项目的建设,将阿拉尔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南疆重 要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依托燕京啤酒在内地的生产基础,建立啤酒加工产业链,坚持污染物“零排放”的原则,采用清洁工艺。
3.3 能源工业循环经济模式
以能源作为整个园区的支撑,实现集中供热。坚持多种能源替代,在煤电为基础的同时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充分利用阿拉尔地区的优势资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4.1 狠抓落实,完善政策制度
完善新疆循环经济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引导企业抓好清洁生产,通过开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向规模化、清洁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推动园区循环经济工作的进行,构建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和新疆社会大循环。
4.2 创新驱动,建立技术支撑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实行倾斜政策鼓励印染企业引进新技术,支持企业与现代纺织研究院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开展技术工艺的创新,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资金、人才与生产制造的对接和有机结合。
4.3 拓宽渠道,提升融资环境
要坚持多元化融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调动社会投入的积极性,努力拓宽筹资渠道,为园区循环经济改造资金需求提供金融保障。
参考文献:
[1]俞金香.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兰州大学,2014(05).
[2]陆学,陈兴鹏.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Z].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6).
作者简介:王静静(1994-),女,新疆塔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
课题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XJY004)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