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蓓
年根岁末,不少人都得面临这样的问题:怎么接纳自己过去糟糕的一年,以及在新一年的空瓶里再次注满希望。于是,开会的时候发现已经乏善可陈的,想着要换份工作;过年的时候再也不想跟爱人回老家的,想着要换个老婆……
换换会更健康吗?在心理意义上,任何变化首先都是创伤,至于创伤后是否有成长就不一定了。作为创伤的变化,不仅包括不愿意的变化,也包括愿意的变化,或一般人认为的好事情、积极的变化,比如结婚、升职、添丁、中奖,都可能会引起抑郁。中性一点的,如买房、装修、搬家、转学、换工作,变到最后完全有可能演化成一场灾难。国外有一些追踪性的研究针对成长过程中的搬家次数和长大以后的心理疾病发生率,结果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在大一点的层面上,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的人为改变等造成的集体性心理创伤更是明确。
既然所有的换换都会痛苦,咱能不换吗?似乎还真的不行,除非达到认同闭合。选你所爱,爱你所选,这个幸福的状态,说的其实是认同闭合。要达成认同闭合,是每个人类的天然倾向,不达成就会难受。大部分人会一直向着这个走,但是,走到地儿所需要的具体时间和路径,却大有不同。比如职业的认同,大体上,高中毕业完成职业认同的,也就是高中毕业时候就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干吗的,只占20%;本科毕业完成认同的,占40%;研究生毕业完成认同的,占60%。这样说来,晃到30岁还不知道自己要干吗也是件正常不过的事。如果到了而立之年,那个还在探索中的人慌了,仓促定下来一个方向以便显得正常,一口气做了10年,那么到40岁的时候,他大脑中就会报警,提示以往走错路,30岁那个认同可能是伪的,这时候掉头重来的代价会更惨烈,不过倒也好过自欺一辈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用来描述认同闭合极晚的这种情况也贴切。
只要开始探索了,无论达到认同闭合的过程要经历多少曲折,都是正常、健康的。然而,还有一种换换就偏离了这个轨道,走到岔路上去了。有一些看起来很像是正常的“找自己”的行为,其实并不属于寻求认同闭合的一般心理过程。比如过于频繁的跳槽,每份工作不超过一年。一般来说,人力部门自然警惕这样的跳槽者,主要是觉得他们很难对环境感觉满意,工作中出现困难更多从外部找原因等,这些都可以说是现象层面的表现,频繁跳槽者深层的心理原因,很可能是出于自恋的需求,严重者可能导致自恋障碍。
除了工作上的换换,这种自恋性的需求在很多情况下都能看到。比如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伊始,决心要营造一个好的人际关系,开始的时候很投入,很努力,然而慢慢地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还是搞不好,到后面就索性放弃了,整把牌都扔掉不玩了,然后期待着到了下一个地方能重新开始。初中时候想着高中就好了,高中想着大学就好了,大学想着实习就好了,实习想着正式工作就好了……还有一个平时不多见但是在心理咨询来访者中并不罕见的自恋式换换,叫做退学重考:本来已经上了一个在别人看起来还不错的学校或者专业,上了几个月或一年,觉得太屈就了,非得退学重考,好像若非如此,自己就会从此埋没,一生全毁。不幸的,退回高三复读一年就考上了理想中的学校;幸运的,复读三年才考上一所不怎么理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后者更幸运是因为他们的自恋梦会因此醒得早一些,只不过摔了一个屁股蹲儿,揉揉就又能走了;而前者的不幸在于可能一梦到中年,然后高处跌落九死一生。
每一个自恋障碍者都是自己心目中的王。在人群中,他们有时看起来似乎真的很有魅力,霸气或者独特。但别走太近,走近了就会触到他们的虚软,那样他们会暴怒,一般来说,他们也不会允许别人走太近,其实他们也深知自己的虚软。
目之所及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自恋式换换叫做换座位,直率如彼:一个学生一学期内五次三番向班主任老师提出要换座位,理由五花八门,这些理由中有时也会包含真实的部分,比如和座位四邻的同学处不好关系,讨厌别人和遭人讨厌。换座位对于这位同学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在找他的王座。在他看来,没找到王的感觉是因为坐错了地方而不是别的。
嘿,想要换换的你,是在找你的王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