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小青
背景材料
2015年10月30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其中规定机动车:驾驶时不以手持方式使用电话;经过人行横道时礼让行人;不向车外抛撒物品。违者将受到处罚,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将被记录个人信用信息。
给“机动车礼让行人”点赞
□刘先
对于杭州“机动车礼让行人”应该给予掌声而不是一味地批判质疑,因为,这是在呵护社会的正向价值。这意味着,“尊重生命”的价值期望,有望就此照进现实。而这所带来的辐射效应,无疑是不可估量的。
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它需要能量的驱动。“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列车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引发故障而抛锚。只有多创造“正能量”,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这需要政府创造更多的“宏观正能量”,个人创造更多的“微观正能量”。 通过一种完善的激励机制,尊重和敬畏生命,保护弱势群体,文明驾驶,又有何不可呢?正所谓“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文明驾驶,尊重生命,犹如星辰闪耀,终将缀满夜幕,让这个社会,即使夜晚也不会黑暗。
尊重和敬畏生命
□陈希
经过人行横道礼让行人,有人认为这是对闯红灯的变相鼓励,其实,这两者并非是“变相鼓励关系”,而是“敬畏生命”关系。众所周知,车辆与行人,前者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后者处于天然弱势地位,是两个完全不平等的力量博弈。也正因此,车辆在遇到行人时,主动减速、停车礼让行人,是每一个驾驶者应具备的最基本驾驶道德,这一“驾驶道德”早已成为国际共识,是每个驾驶者必须遵循的驾驶底线。说其是驾驶底线,在于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一座城市的修养
□王曦
一座城市的修养,在于有没有一双温暖的手臂,可以悄悄圈住在尘世中疲倦的过客,并给他们一枝可栖。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我们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修养,看出这个城市对于弱者的关怀,善者的尊重。
有什么样的心态,便有着怎样的目光。让每一个弱者得以呼吸,让你我的人性闪耀光芒,这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座城市的修养。我们呼吁,关爱弱势群体,让城市更加美好!
让悲悯情怀常驻人间
□张珍珍
少时读《论语》,便时常感动于孔老夫子的悲悯恻隐之心,那种发自内心的关心黎庶同情弱者的情怀,为和谐社会注入了一股又一股裹挟着温暖和希望的洪流。
诚如杭州出台的交通规则:礼让斑马线是每位司机必备的素质,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司机对行人生命安全的尊重,也体现出作为强势一方的车辆对于弱势一方的行人最基本最起码的照顾与关怀。
礼让斑马线,实则是为那些在弱势之中的人儿留一份温馨和感动,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充满阳光和温暖。而对于“礼让”的司机来说,那份诚挚的悲悯情怀尤为可贵。
西方朝圣者们的圣地麦加,曾经有过令人费解的“规则”。当地里的麦子成熟的时候,农民们总要留一部分最好的麦子在地里,当饥荒者路过此地时便能寻得一份温暖和希望,而得以顺利度过严冬。农民们如金子般闪耀的悲悯之心为饥渴者的生命延续提供了无限可能,当这种情怀聚合成一种集体行动,这个社会哪怕是角落处的冰冷和阴霾将会被阳光彻底驱散,穷困者们亦将在一方又一方的“麦地”旁找到充满希望的诺亚方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悲悯情怀,善义之举,常驻人间,便能春风化雨,和谐永存。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