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建红
(浙江安吉县农业局,313300)
安吉白茶从30年前发现至今拥有规模生产茶园面积17万亩,2015年年产量1870吨,产值22.24亿元,实现全县36万农民人均增收近6000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四分之一,占农民人均收入的五分之二。整个产业发展历经品种繁育、产业发展和品牌锻造三个阶段,先后获原产地证明商标、原产地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名牌农产品、全国地理标志品牌百强、浙江省十大名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成功实现了从地方名茶到国家级名茶的跨越。“安吉白茶”品牌价值达29.10亿元。
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17万亩规模茶园全部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管理,其中“三品”认证茶园8.8万亩,QS认证企业92家,GAP认证面积近万亩、企业13家,ISO22000、ISO9000、HACCP等认证企业若干家。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茶园1个,面积1.2万亩;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市、县各级茶叶精品园20余个,获农业部园艺作物标准园和标准化示范县等称号。
建立了茶园农资专卖,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农业物理机械、生物、植物等病虫害无害化防控技术应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面源污染,保证安吉白茶产品安全,每年鲜叶、干茶抽检上千批次,合格率100%。建立产品追溯体系,使用安吉白茶原产地防伪标识,27家企业实施主体追溯,13家单位实施全程质量追溯,确保产品安全可控。
通过开采节、茶博会、新闻发布会、各级茶博会等各类活动以新闻报道、简讯、现场会等方式与各大新闻媒体紧密合作广泛宣传,扩大安吉白茶知名度;建立安吉白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茶园身份证(《茶园证》)、商标使用管理、会员管理等六合一网络管理体系,实现安吉白茶原产地产品的监督管理;建立原产地及以外的行政监督管理和司法维权相结合的公共品牌保护维权机制,强化品牌保护;鼓励企业子品牌建设,搭建400余件茶商标、32件市级著名商标、11件省著名商标、3件中国驰名商标的塔状品牌构架。
经过十多年面积与产量的扩张,品牌的推广,安吉白茶产业面临发展瓶颈,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安吉白茶就有可能步国内其他名茶后尘,沦落为普通绿茶。
目前安吉白茶种植户15800户,加工户390家,生产主体数量众多,但个体规模明显偏小,大多以家庭式、家族式的经济方式为主,小而多分散经营,产值超2000万元的白茶企业不足10家,市级龙头企业仅4家,在茶园建设、技术指导、采摘制作、宣传促销等方面,对本地茶农的辐射带动能力弱。同时安吉白茶受生产期短、土地紧缺等客观因素制约,企业规模难以做大。茶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大部分茶叶仍通过农户自产自销,茶园生产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安吉白茶的加工多以单机生产,期间加工人员的技术和加工人员个人情绪多将影响产品质量,由此各生产单位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安吉白茶亩均效益在农业行业中十分显著,利润丰厚,导致安吉白茶面积快速扩张,从2003年的2.2万亩到2014年的17万亩,10年间增长近十倍。使部分坡度超过25°的山地被垦伐、山顶原始植被被全垦,水土流失严重。大面积连片种植单一品种,茶园植被单一,不利于形成复合型的多植物、生物群落,易引起病虫爆发且难以控制。
安吉白茶是由受光温控制的特殊品种白茶一号加工而成,特点是早春叶白脉绿,所以安吉白茶的生产期仅限于每年的3月中下旬到4月中旬,采其一芽一二叶的原料,加工凤型和龙型安吉白茶,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低,生产季节短,随后的大量生物原料废弃茶园,资源利用率低。产品加工局限于原料毛茶初加工,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在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还未真正起步,一、二、三产发展还未同步,产业整体效益未能充分展现。
安吉白茶作为名茶的后起之秀,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安吉白茶文化除了《大观茶论》和企业结合自身特色对企业文化进行诠释外,多年来安吉白茶文化并未有实质性进展,存在挖掘力、延伸力不够。对与茶相关领域的拓展仅限于到茶园拍拍照,深度体验空白。
“安吉白茶”公共品牌经过近20年的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品牌价值迅速攀升,但在企业自有品牌建设上,还存在着品牌杂乱、竞争力弱的突出问题。目前,全县茶叶企业共拥有注册商标400余件,其中省著名商标9件,市著名商标32件,品牌市场影响力不大,规模较大的“宋茗”品牌产品市场占有量不足10%。还有许多的产品以散茶和毛茶出售,一部分外埠终端市场被引种“白叶一号”的非原产地产品所占有,并冒名“安吉白茶”,影响了安吉白茶原产地产品品质,扰乱消费市场。
安吉白茶产业将以打造全国高端绿茶品质和经济效益、全价利用俱佳的茶叶龙头品牌为目标,强化茶园标准化生产管理、实施产品的全程追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安吉白茶品牌效益,挖掘茶文化,逐步推进管理标准化、加工现代化、销售品牌化、企业规模化,实现“茶园变景区、商品变精品、茶农变股农”的现代农业产业,建成集销售、信息发布、拍卖、金融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白叶茶集散中心——中国·安吉白茶城,提升安吉白茶品牌,确保安吉白茶在全国名优茶前列。
(1)加快现代茶园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逐步使零散茶园向企业、专业合作社结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茶园的基础设施,建立标准化生态茶园,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美丽茶园,逐步实现农作机械化。
(2)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影响安吉白茶品质的因数有茶园立地条件、肥培管理水平、采摘加工技术等,但首要条件是环境,安吉白茶产业发展必须以生态保护为本,改善茶园小环境。一是严格控制增量,坚决杜绝新增茶园;二是对生态脆弱区的坚决要求退茶还林;三是茶园进行生态修复,间作套种常绿阔叶林,起到防风、固土、储水作用;茶园套种大豆、紫云英、白花三叶草等固氮肥田作物;四是茶园管理严格按标准执行,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控肥限药措施。
(3)提高科技应用水平。科技是引领产业发展的前提,引进应用先进技术和配套设备,加强绿色、无公害、有机茶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机器换人战略,推广加工全程清洁化自动化,实现农业产品工业化生产,研发创新安吉白茶除原茶外的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延伸产品及精深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研究推广茶园废弃物生产食用菌,再返还茶园肥田等生物资源的全价跨界利用,提高茶叶原料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4)完善质量追溯体系。茶叶质量安全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逐步实行全程质量控制,规范茶园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建立茶园农资专卖,完善茶园投入品台账管理制度,推广应用农业、机械、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认证,龙头企业积极开展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让消费者可以在手机上了解安吉白茶生产全过程,保证安吉白茶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为安吉白茶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育做强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引进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经营理念新、市场营销好的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通过资产并购、品牌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建设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现代加工规模、现代营销方式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克服茶叶生产单位家庭式家族式“小而散”的企业模式;强化企业管理、技术改造,多元化生产,提高品质,提升产能,降低成本,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市场风险能力。
(1)继续加强公共“母”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原产地“安吉白茶”品牌战略,传统模式和现代媒体有机结合,全方位宣传“安吉白茶”地理标志公共品牌,不断提升“安吉白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支持鼓励企业“子”品牌创建,龙头企业依托“安吉白茶”母品牌优势,大力推进企业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加快形成一批“安吉白茶”航母上的“战斗机”,提升产品和品牌的竞争力。
(3)继续强化公共品牌使用管理,完善“安吉白茶”母子商标管理体系,加大“安吉白茶”标识、包装物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侵权等违法行为。
安吉白茶始于宋兴于今,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启动“安吉白茶祖”利用保护,充分挖掘弘扬白茶文化遗存,将产业与文化有机结合,实现文化促产业提升,产业促文化传扬,举办安吉白茶博览、联谊会等形式多样的茶事活动,深入探索安吉白茶文化的精髓内涵和社会功用。利用安吉茶园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茶旅游,将观光、体验、品鉴、购茶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实现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