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灵性和谐的语言

2016-01-16 07:19林采华
音乐爱好者 2016年1期
关键词:科达勃拉姆斯圆舞曲

林采华

2015年11月29日,奥籍华裔钢琴家林秋孜在维也纳金包大厅的勃拉姆斯厅举行了一场获得满场维也纳观众支持的精彩独奏会,主题是“邂逅:两世代音乐灵魂的美丽交会。有别于一般的独奏会,此次奥地利国宝级钢琴大师巴杜拉一斯科达(Paul Badura-Skoda)特地前来捧场,于简短的开场致词中向维也纳的观众介绍林秋孜的长年奥地利背景,全场观众屏气凝神,专注倾听他们昕敬仰的大师所昕言。

音乐会在纯净的莫扎特乐声中开始,巴杜拉一斯科达大师与他的弟子林秋孜合奏一首莫扎特的《二重奏鸣曲》(K381),从演奏完的热烈掌声中可以感受到以挑剔闻名的维也纳观众的认可。紧接着是贝多芬著名的《华尔斯坦奏鸣曲》,林秋孜的演奏第一乐章稍显急促,但有旺盛的生命力,第二乐章平静稳健,第三乐章相较2014年7月4日在森海塞尔上海音乐厅的诠释,也许是音乐厅音响的不同,音乐层次明显有着更鲜活的色彩。

下半场安排了四首肖邦的乐曲。第一首《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Op.18),林秋孜的诠释充分带有维也纳传统圆舞曲的特包,事实上这首圆舞曲也确实是肖邦在维也纳时完成的,当时的肖邦想以此曲证明自己的品位高于维也纳当地流行的施特劳斯圆舞曲。紧接着的两首练习曲Op25No.1和Op.10 N0.12,一静一动,演奏者流畅的技巧,在勃拉姆斯厅极佳的音响效果之下,音量的层次能确实从ppp到ff,音乐性能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最后一首《幻想即兴曲》(Op.66),磅礴的气势恰如其分地与前几首的乐思表现完整统合,充分呈现出肖邦诗人纤敏心灵的丰富琴韵。

勃拉姆斯厅

音乐会最后压轴的是由林秋孜亲自改编创作的《茉莉花主题幻想曲》。演奏前,她向现场观众宣布,此曲献给恩师巴杜拉-斯科达。虽然茉莉花几乎已是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必唱的一首歌,但钢琴版本并不多见。乐曲以神秘缓慢的东方和弦与中国音乐独具的流水乐声为前奏,烘托出强烈的中国氛围,在此氛围中出现扣人心弦的两段主题乐想,足见林秋孜的巧思与独具风格。紧接着俏皮活泼的第二主题有着民间舞蹈的律动,回旋曲的曲式ABACA,C段为唯美的特具中国美感的咏叹旋律。让人惊喜的是,此段之后的过门出现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雪绒花》(Erdweiss)的旋律,继之主题再现,将《茉莉花》改写成三拍,轻松流畅的主旋律对唱曲式让气氛鲜活起来。最后一次的壮丽主题,让全曲在浩荡的乐声中澎湃结束。

林秋孜在音乐会上

维也纳观众热烈的反应,由林秋孜返场两次再为观众演奏可以得知。两首皆为巴赫的作品,第一首为《c大调前奏曲》,第二首为圣咏曲改编的《耶稣是众人仰望的喜悦》。在巴黎历经恐怖袭击后的两个礼拜,巴赫的音乐更能让人感受到安定与祥和。

这场音乐会让我在场与有荣焉。一是看到华裔演奏家林秋孜能受邀在维也纳一流的勃拉姆斯厅演奏,二是看到满场维也纳观众的热烈喝彩,感受到他们对林秋孜的喜爱与肯定。特别感动人心的是钢琴大师巴杜拉-斯科达与他的爱徒林秋孜之间的互动。正如节目单上起首的那句二十多年前由林秋孜写下,此次由巴杜拉一斯科达大师翻译且深化的话:“音乐是灵性和谐的语言,代代薪传,是人间至美。”

猜你喜欢
科达勃拉姆斯圆舞曲
樱桃番茄新品种
———粤科达101
大海边的浪漫圆舞曲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节日圆舞曲
快乐圆舞曲
科达科技创新之路精彩闪烁
专为实战而生——评测科达猎鹰人像大数据
科达的再跨越 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重新定义交通
伟大的音乐家勃拉姆斯
黑色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