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叶
2015年1月23日,新三板迎来第一家体育运动服务平台——北京新赛点体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赛点)。
传统的体育产业与风头正盛的互联网开始碰撞出激烈火花。早在20世纪60年代,大众体育、职业体育兴起,迅速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日本以体育用品为主,韩国以健身娱乐推广为主,意大利的核心基本是足球,瑞士主打登山、滑雪,美国则是“体育全能型”国家。
一向崇尚“金牌”体育的中国,要成为体育强国,意味着体育产业应在全国GDP比重里占据前十。嗅觉敏锐的创业者和资本,都因如此巨大的潜力而蠢蠢欲动。相关政策的发布,更是令人血脉偾张。
先尝到螃蟹的新赛点创始人徐林洲早就嗅到互联网+体育是大势所趋,早在2013年,他的新赛点便转型拥抱互联网。
一年后,国务院颁发46号文《国务院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将达到5万亿的目标规模。接下来,国家关于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扶植政策不断。“真没想到国家会出台这么多的扶持政策,现在新老企业都在标榜互联网+体育,我们还算有远见地走出这一步。”徐林洲向本刊记者回忆自己当初的决定。
2007年,徐林洲创办新赛点走的是传统老路,主要面向企业会员及自有员工提供以体育运动为核心的增值服务。进入2013年,新赛点成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体育运动服务平台百动网,以场馆预订服务为主,为集团客户提供员工运动健康福利解决方案以及营销增值服务。
不过,互联网公司的帽子并不好戴。转型后,新赛点涌入了许多互联网专业人员以及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这些人与传统体育时代的人是两种人,薪酬也不一样,文化融合非常难。”徐林洲毫不讳言自己的艰难,他举了两个例子,老员工习惯朝九晚五,互联网人则更希望弹性工作;老员工注重做项目赚提成,互联网人员更注重用户体验以及大数据。
此外,传统服务与互联网相结合使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大幅提升。这样的经营局面,新赛点并不是孤案。上海一家专注足球的互联网体育公司总经理张先生告诉本刊记者:“自从拿到投资人的钱,一年多了,一直处于烧着的状态,自己也烧得很焦灼,但前期铺积累的阶段,必须得煎熬着。”
行业站上风口,扎堆而来的资金为这些“熬着”的企业送来了充足血液。
今年4月,徐林洲通过朋友认识了王亚伟,这个曾经的公募一哥如今掌舵着自己的千合资本管理公司。“他很忙,只是中午抽空到他办公室坐了坐,聊了聊。”出乎徐林洲的意外,王亚伟只用了20分钟,便决定投资3000万。
是王亚伟“冲动”了吗?除了看好新赛点在体育行业的运作经验,王亚伟还考虑到行业政策利好。在政策风频吹的背景下,很多投资人开始表达自己对体育产业的喜好。事实上,早有投资人布局体育行业,只不过还没有向外界“炫耀”。
达晨创投从2008年至今,投资了6家体育企业,董事长刘昼对媒体袒露的感受是:“过去一年,体育类创业公司诞生速度加快,绝对数量急剧增多,资本关注和投入变得空前密集和火热。”
据报道,2015年以来已有近20多家体育产业专项基金成立,总规模逾200亿元。乐视网、万达、国旅联合、贵人鸟、苏宁云商、浙报传媒、探路者等公司,都开始积极参与。
加入狂潮的,自然少不了流量入口寡头阿里与腾讯--阿里体育号称要用互联网的方式,结合阿里整个业务板块,对原有产业进行互联网加体育的改造;腾讯则阔绰地拿下NBA的直播权。
不过,面对行业的突然蹿红,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现在产业泡沫已经初露端倪,行业未来一定会产生一些优质巨头,预计一些浑水摸鱼的公司将在未来两年纷纷倒下。”